崔娣 胡曉冬 夏清青
·臨床報道·
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對患者生存期的影響
崔娣 胡曉冬 夏清青
目的探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對患者生存期的影響。方法將8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單純的化療,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六君子湯擬方來源于《嵩崖尊生》卷八,由人參9 g、白術(shù)9 g、茯苓9 g、半夏9 g、陳皮9 g、炙甘草9 g、神曲6 g、山楂9 g、麥芽9 g組成;沙參冬麥湯來源于《溫病條辨》卷一,由沙參9 g、玉竹6 g、 生甘草3 g、冬桑葉4.5 g、麥冬9 g、生白扁豆4.5 g、天花粉4.5 g組成;鴉膽子油乳注射液等3種中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生存期、生存率。結(jié)果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的有效率和病灶的穩(wěn)定率分別為55.0%和9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7.5%和70.0%(P<0.05)。在治療3個周期后兩組患者血清中的CA125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含量均顯著下降 (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CA125和CEA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的疾病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期分別為(5.2±1.3)個月,(16.8±3.2)個月,觀察組的疾病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期分別為(3.6±1.2)個月,(21.6±2.9)個月,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為35.0%、20.5%、7.9%,觀察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為55.0%、42.1%、21.6%,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體質(zhì)量和卡氏評分顯著增加(P<0.05),但觀察組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CD4+、CD8+、CD4+/ CD8+等免疫指標在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以上指標均顯著改善(P<0.05),但觀察組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中藥; 化療; 晚期; 非小細胞肺癌; 生存期
據(jù)2012年有關(guān)報道發(fā)現(xiàn),肺癌的死亡率是所有癌癥中最高的,其中男性的肺癌占男性所有癌癥的29%,女性肺癌占女性所有癌癥的26%[1]。肺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80%~90%[2],且確診時基本已經(jīng)處于中晚期[3],失去了最佳的手術(shù)時機,預(yù)后較差。如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最大限度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成為醫(yī)學上的一個難題。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干預(yù)和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有積極的療效,本研究通過探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對象
收集江陰市中醫(yī)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男45例,女35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其中腺癌34例,腺鱗癌28例,鱗癌18例。經(jīng)胸、腹部CT和B型超聲,PET/CT診斷為ⅢA期20例、ⅢB期24例、Ⅳ期36例,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權(quán),并愿意接受隨訪,所有入組患者的ECOG行為狀態(tài)評分≤2分,并且有能夠測量和評價的病灶,預(yù)計生存期≥6個月。治療前心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guī)均正常,并且以往都未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未進行手術(shù)治療,近兩個月內(nèi)沒有進行其他抗癌治療。排除胸腔積液或者胸膜受侵以及出現(xiàn)明顯的肺氣腫、呼吸功能代償障礙者。將8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的化療,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六君子湯(人參9 g、白術(shù)9 g、茯苓9 g、半夏9 g、陳皮9 g、炙甘草9 g、神曲6 g、山楂9 g、 麥芽9 g)、沙參冬麥湯(沙參9 g、玉竹6 g、生甘草3 g、冬桑葉4.5 g、 麥冬9 g、 生白扁豆4.5 g、天花粉4.5 g)、鴉膽子油乳注射液(沈陽藥大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批號:Z21020639)等治療,治療3個周期后評價療效,并觀察不良反應(yīng)。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及分期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病情都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給予對癥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的化學治療,用多西他賽,75 mg/m2,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靜脈滴注2小時,順鉑75 mg/m2,靜脈滴注,充分水化, 3周為1個周期,至少治療3個周期。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口服六君子湯,每天1次,連續(xù)2周,停1周。同時口服沙參冬麥湯,用水1升,煮取400 ml,每日服兩次,同時靜脈滴注含鴉膽子油乳注射液30 ml生理鹽水250 ml。
1.3觀察指標
1.3.1 療效觀察和毒性反應(yīng)評價 療效評價按照RECIST療效評價標準[3]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wěn)定和進展,并計算有效率[4]。根據(jù)WHO抗腫瘤藥物急性與亞急性毒性反應(yīng)標準進行毒性反應(yīng)評價,可分成0~Ⅳ度。采用治療前后的體質(zhì)量和卡氏評分值來評價兩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疾病進展時間、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
1.3.2 實驗室檢查 取次日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清,實驗室檢測所有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的腫瘤標志物CA125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含量。實驗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試劑盒,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流式細胞儀測定淋巴細胞外周T細胞亞群CD4+、CD8+、CD4+/ CD8+等免疫指標。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1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由表1可知,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灶的穩(wěn)定率高于對照組,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比較
2.2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觀察比較
由表2可知,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中的CA125和CEA含量,經(jīng)t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的CA125和CEA含量低于治療前,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血清中的CA125和CEA含量也低于治療前,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CA125和CEA含量低于對照組,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觀察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2.3兩組患者的疾病進展時間、中位生存期、生存率情況比較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3周期化療,隨訪工作在入組患者觀察用藥結(jié)束后開始,主要通過門診和電話等方式進行,隨訪截止到2013年1月,其中對照組失訪2例,觀察組失訪3例。觀察組的疾病進展時間短于對照組的疾病進展時間,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位生存期長于對照組,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經(jīng)χ2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存質(zhì)量比較
由表4可知,兩組患者的體質(zhì)量和卡氏評分在治療前比較經(jīng)t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的體質(zhì)量和卡氏評分高于治療前,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體質(zhì)量和卡氏評分顯著增加,高于治療前,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治療后的體質(zhì)量和卡氏評分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經(jīng)t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的疾病進展時間、中位生存期、生存率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存質(zhì)量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2.5兩組患者的免疫指標比較
由表5可知,兩組患者的CD4+、CD8+、CD4+/ CD8+等免疫指標在治療前比較,經(jīng)t檢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周期后觀察組以上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經(jīng)t檢驗,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治療3個周期后的CD4+、CD8+、CD4+/ CD8+與治療前相比,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3個周期后的CD4+、CD8+、CD4+/ CD8+與對照組相比,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 兩組患者的免疫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半個世紀以來,肺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急劇上升,據(jù)中國居民死因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肺癌是目前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5],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80%為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惡性程度較高,而且容易復(fù)發(fā)和轉(zhuǎn)移,其早期臨床發(fā)病癥狀不明顯,診斷時已基本失去手術(shù)治療的機會?;熓悄壳爸委煼切〖毎伟┑闹饕侄?,此外化療還可引起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及消化道反應(yīng)等副作用,嚴重損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隨著中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有關(guān)中醫(yī)藥在治療肺癌和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6]。本研究通過觀察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旨在探討其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聯(lián)合化療可以顯著穩(wěn)定病灶,疾病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期顯著增長、生存率顯著提高,顯著改善患者的免疫狀態(tài)。研究發(fā)現(xiàn)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僅為15%[7],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基本失去了手術(shù)機會,大約3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機會接受手術(shù)治療,以鉑類為基礎(chǔ)的雙藥聯(lián)合化療方案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手段,但化療會產(chǎn)生嚴重的消化道反應(yīng)、腎毒性及骨髓抑制,限制了化療藥物的使用。多西他賽屬于抗癌的紫杉醇類藥物,其主要通過作用于細胞周期,可以促進小管聚合成穩(wěn)定的微管,抑制微管解離成游離的小管,從而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分裂增殖,使癌細胞阻斷在M期,但多西他賽的穩(wěn)定微管的作用是紫杉醇的兩倍。順鉑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藥物,其主要通過破壞DNA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抑制DNA復(fù)制,發(fā)揮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六君子湯主要由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熬制而成,具有健脾止嘔之功效,對脾胃氣虛、痰濕均具有較好的療效,陳皮具有健脾醒胃之功效,半夏具有補脾氣、化痰濕之功效,六君子湯具有選擇性的抑制腫瘤細胞浸潤和轉(zhuǎn)移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六君子湯可以顯著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8]。沙參冬麥湯甘寒生津,清養(yǎng)肺胃,用于燥傷肺胃、津液虧損而見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者。研究發(fā)現(xiàn)鴉膽子油乳注射液與肺癌細胞具有較強的親和力,通過長時間的粘附癌細胞周圍和增加抗癌藥滲入癌細胞內(nèi),從而發(fā)揮抗腫瘤效應(yīng),還具有促進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功能[9]。CA125和CEA常用作為肺癌診斷的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的異常表達能反映癌癥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包括腫瘤的生長、發(fā)生、浸潤、轉(zhuǎn)移等。另外,CEA檢測對腫瘤術(shù)后復(fù)發(fā)的敏感性極高,過去往往用于臨床、病理檢查等[10]。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中的CA125和CEA含量均顯著下降,但治療后觀察組的CA125和CEA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通過不同的抑癌機制發(fā)揮抗腫瘤作用,從而降低肺癌的腫瘤標志物的水平。
綜上所述,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率,近期和遠期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榮震,韋海霞,黃瀚斐. 中化聯(lián)合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系統(tǒng)評價[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12):54-57.
[2]Catarino R, Coelho A, Nogueira A,et al.Cyclin D1 polymorphism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a Portuguese population[J]. Cancer Biomark. 2012,12(2):65-72.
[3]董金紅,王娟.125I粒子活度對實體惡性腫瘤療效及并發(fā)癥的影響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29(4):775-776.
[4]Crvenkova S, Ivkovski Lj, Dimovski A,et al.Effectiveness of erlotinib as a second 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our clinical experience[J]. Prilozi,2012,33(1):303-311.
[5]吳繼,徐振曄,王中奇,等.抗瘤增效方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0,30(2):137-140.
[6]梁慧,王云啟,章慧,等.中藥聯(lián)合多西他賽二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6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2,44(6):111-114.
[7]Abede DR,Brown K.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CT [J].Clinics in Chest Medicine,2008,29(1):1-14.
[8]張曉莉,唐小云,宋寶輝,等.六君子湯上調(diào)小鼠免疫的機制[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5,21 (6):784-785.
[9]王佩.化療、放療加鴉膽子油乳注射液治療晚期胃癌療效觀察[J].實用腫瘤雜志,2004,19 (1):78-79.
[10]Kim CW, Yoon YS, Park IJ,et al.Elevation of Preoperative s-CEA Concentration in Stage IIA Colorectal Cancer Can Also Be a High Risk Factor for Stage II Patients[J]. Ann Surg Oncol, 2013,20(9):2914-2920.
(本文編輯:秦楠)
214400 江陰市中醫(yī)院呼吸科
崔娣(1968- ),女,本科,副主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呼吸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E-mail:cuiyi1214@sina.com
R734.2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4.03.017
201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