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各種因素也不斷出現,其中影響小學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對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本文主要是針對小學生安全意識低和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的特點,號召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安全教育內容,對學生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 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118-01
安全教育是教師的重要工作職責之一。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承載著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蘊含著廣泛而又方式多樣的安全教育內容。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確立了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終極價值等基本教學內涵。課堂教學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途徑,充分利用好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每位語文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使學生在稚嫩的心靈中增強安全意識。
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學生的安全問題已日漸凸顯。因此,全方位對于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他們掌握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已迫在眉睫。課堂教學作為教育學生的主陣地,語文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傳授的同時,適時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內容,對學生實施安全教育。
一、在教學中傳授安全知識
1、通過生字詞的教學來進行安全教育。比如:在教學生字"滅"時,教師指導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后,讓學生觀察插圖(一叢熊熊燃燒的火焰被一塊鐵板蓋?。缓髥l(fā)學生,圖上熊熊燃燒的火焰被鐵板蓋住,火焰會怎樣?學生齊答:"火焰要熄滅"。這時引導學生觀察"滅"字的字形,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它。此時如果教師能夠因勢利導,就不難將發(fā)生不同火險的防范,滅火方法等知識順利成章地傳授給學生。在教學"災"字時,教師首先通過字形,讓學生知道家里著了火就成了災,從而讓學生很快地記住了這個字。然后通過讓學生用"災"字組詞,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種災難,進而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面對災難進行自救逃生的方法。
2、利用閱讀中的故事場景來進行安全教育。
比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教師抓住文中關于阿曼達等14名兒童被埋在垮塌的教室的三角形空間里得以生還的描寫,告訴學生,在遇到房屋倒塌的時候,萬一不能逃脫,周圍又沒有支撐物時,在室內的人要盡量躲在墻角里,來躲避垮塌對自己的砸傷,這樣學生的安全自救知識就會日積月累地多起來。
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安全意識
1、教學《老山羊和狼》一課,教師進行課堂總結時,要教育學生面對陌生人特別是不懷好意的人,要注意分析他的言行判斷其用心,不要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任何食物錢財等而上當受騙。
2、在教學《自己去吧》時,要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要嘗試自己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定要得到大人的允許后才能去做,只有這樣我們的平安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3、在教學《小馬過河》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小馬的安全意識:當小河擋住了去路時,小馬不知道河水的深淺,沒有貿然過河,而是向老牛和松鼠詢問河水的深淺,當得知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不同,自己又無法判斷時,就回家找自己最可信的媽媽詢問,得到了自己能安全過河的可靠答案。小馬的安全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4、在學《跳水》一文時,總結造成船長的兒子身處險境,表面是水手們開玩笑過分,孩子沒有考慮安全貿然追猴子。其實是水手和孩子的安全意識都淡薄,從他們的身上我們應該吸取不要盲目尋求快樂而忘記安全,險些導致樂極生悲的慘痛教訓。
三、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1、在教學《還有人活著嗎》這一課時,教師可在備課時搜集有關地震前的各種征兆,地震發(fā)生時的自救逃生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在教學后把這些資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掌握有關地震的知識和防災自救的知識。
2、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要教育學生,當災難到來時第一位的要保全性命,要學會放棄一切身外之物,只有這樣才能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3、通過《捅馬蜂窩》的課堂教學,要教育學生不要輕易地去激怒身邊的動物,否則會因受到動物的攻擊而使自己受到傷害。
總之,只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靈活處理教材,善于把握、挖掘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的生命的脆弱,搞好自身安全是多么的重要要。從而讓語文課更多地和學生的內心情感、人生發(fā)展相關聯(lián),讓健康與課堂同在,讓平安與課堂同在,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秦訓剛,晏渝生.《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黃明豪.《小學生安全教育寶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