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平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低年級語文課本一般都圖文并茂,童真童趣,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些課文是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xùn)練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老師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說讀寫的訓(xùn)練的過程中,讓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的語文素質(zhì)得以提高。那老師該如何借助文本,讓學生將學到的有關(guān)字、詞、句、段以及一些方法加以運用,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呢?本人就以下幾點談?wù)剛€人的一些看法。
一.積累詞語,理解運用
文章是由段落組成的,而段落是由一個個句子組成的,而組成句子的又是那一個個詞語。如果說蓋房子從一磚一瓦磊起來,那詞語就是一篇文章的"磚"。學生要有一定的詞語積累,他們的表達才能更加生動。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或觀察畫面,或動作演示,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多讀,多悟,感受詞語所表達的一些情感,并能加以運用。在《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中,有寫到"周總理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我先讓學生結(jié)合觀察插圖,理解"笑容滿面",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平時,你還看到誰笑容滿面地干什么?并用"笑容滿面"進行說話訓(xùn)練。這樣,學生一方面加深了對"笑容滿面"這個詞語的理解,感受到總理與民為親的情感,另一方面,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以訓(xùn)練。在學習《日月潭》時,我讓學生找出文中你覺得優(yōu)美的詞語,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風光秀麗、蒙蒙細雨、薄薄的霧、隱隱約約、湖水碧綠、太陽高照、清晰、朦朧、仙境,然后讓學生盡量能用上這些詞來說說早晨和中午時的白塘湖,學生因為對身邊的白塘湖較熟悉,又有課文中的這些優(yōu)美詞語的依托,寫起來也就得心應(yīng)手,同時加深了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和應(yīng)用。
二.掌握句式,學會表達
我們的漢語是一門十分精深的語言藝術(shù),有時候,同樣一個意思,由于表達的方法不同,達到的效果也是炯然不同的。這就是因為一些句式的應(yīng)用所產(chǎn)生的不同的感染力。對低年級學生可以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基本的句式的應(yīng)用。而這些句式的獲得可以從學習課文去尋找,去挖掘。如《我們成功了》里面有一句"中華世紀壇,人如海,歌如潮。"這個句子既有比喻,又有排比,寫出了人們慶?;顒訄雒娴膲延^。我就以這個句式"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如______。"引導(dǎo)學生練習說話,可以提供幾個場面:花園里、廣場上、海邊的沙灘等,學生說出來的語句意想不到的優(yōu)美:"花園里,花如海,草如茵。""海邊的沙灘上,沙如金,水如玉。""廣場上,人如潮,車如水。"這一個個如詩般的句子真不敢相信是出自二年級學生之口。有時,也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關(guān)聯(lián)詞的使用,如"______一邊______,一邊______。"
"______ 一______ ,就______ 。""只要______,就______。""因為______ ,所以______ 。"
三.學習段落,續(xù)編拓展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段落結(jié)構(gòu)相似,只是一些內(nèi)容上的,用詞上的細微的改變。教學時,教師可引導(dǎo)學生多讀,多悟,去發(fā)現(xiàn),去領(lǐng)會文章的寫作方法,明白文章用詞的嚴謹。如在教學《泉水》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泉水到過哪幾個地方?到這些地方干什么?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接下去,讓學生再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泉水到的地方,都和泉水說了什么話。把相關(guān)的句子找出來讀。再重點引導(dǎo)學生比較這幾個句子,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如流進......水池,穿過......山谷)。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欣賞領(lǐng)悟,明白不同詞語表達同一個意思,會使文章更加生動。最后讓學生拓展延伸,想想:泉水還會流到哪幾個地方?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田野里、花園里、森林里、草原上等,再讓學生從中選一兩個地方,仿照課文,續(xù)編一、兩段話。學生的思維很活躍,續(xù)編的語句也十分優(yōu)美。如有的學生說:"泉水流進美麗的花園里,花兒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說:'喝吧,喝吧,喝飽了,你們能開得更加燦爛,為人們送來美麗和芬芳。'"像這樣的例子,在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隨處可見,如《畫家鄉(xiāng)》《荷葉圓圓》《假如》等,只要老師善于發(fā)現(xiàn),去挖掘,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續(xù)編拓展,學生一定會有讓你驚喜的表現(xiàn)。
四.以畫為介,詩情畫意
不知誰說過,兒童天生就是藝術(shù)家,是詩人。因為他們充滿幻想,富于創(chuàng)造,而且他們大都愛畫,喜歡用畫來表達情感,表達他們心中的向往。我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常常讓他們以詩配畫,讓他們就在這寫寫畫畫中,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如學完《找春天》后,可讓學生畫春天,把自已看到的春天用美麗的畫筆畫下來,再為自己的畫配一段美麗的話。學生很樂意,畫得很投入,寫得也很美。低年級學生對恐龍有著特有的喜好,在學完《恐龍的滅絕》后,我說:"既然你們這么喜歡恐龍,那想不想把恐龍永遠留在你的畫中?"在學生興致高漲時,我讓學生編一些恐龍的故事,把它畫成連環(huán)畫,并給這些畫配上文字說明,無形中,學生的文筆得到了訓(xùn)練。
五.利用空白,展開想象
低年級學生天真爛漫,極富想象力。老師在教學中,要巧妙利用文本中蘊藏的空白之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文章進行補充,讓文章變得更為豐滿。如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我讓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想象丑小鴨的哥哥姐姐、公雞會怎樣欺負它?養(yǎng)鴨的小姑娘又會如何討厭它?會有哪些動作、神態(tài)?會說什么?學生天馬行空,他們的回答也是異彩紛呈。然后,我讓學生以"丑小鴨來到世界上,______"開頭,寫一段話。這樣,就把課文的那一段話變得豐滿、生動了,學生也有種成就感。又如《筍芽兒》第6自然段寫筍芽兒鉆出地面所看到的,聽到的,后面有個省略號,我利用這一空白,讓學生想象筍芽兒還可能看到了或聽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一說并寫一寫筍芽兒鉆出地面后所看到的明亮又美麗的世界。
六.聯(lián)系實際,巧妙遷移
學習語文是為了運用語文,能把學到的和真實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可讓語言變得更有親近感。所以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dǎo),巧妙運用,適時進行遷移。比如《葡萄溝》這一課,語言生動優(yōu)美,詞匯豐富,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朗讀訓(xùn)練和習作練習的好教材。文中寫到葡萄時,寫出了葡萄的色美,量多,那種贊美之情溢于言表。我讓學生反復(fù)誦讀之后,把早已準備好的枇杷拿出來,告訴學生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讓學生夸夸我們家鄉(xiāng)的枇杷。因為枇杷近在身邊,隨處可見,學生特別親切,個個爭著發(fā)言。這樣,就把對葡萄的喜愛之情引到了對家鄉(xiāng)的枇杷的喜愛上,更增添了一種自豪感。最后讓學生仿照課文描寫葡萄的方法,寫一寫我們家鄉(xiāng)的枇杷,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得到了語言表達能力的訓(xùn)練。
總之,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時,要有一雙慧眼,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xùn)練,讓低年級學生打好字、詞、句、段的基礎(chǔ),為以后中年級的作文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