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生
摘要:張麗芬的新著《永不消逝的笑聲——常州滑稽戲研究》是研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常州滑稽戲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該書將有力推動中國民族喜劇的理論建設,不愧為中國民族喜劇的重要收獲。
關鍵詞:常州滑稽戲民族喜劇文獻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
滑稽戲是以夸張變形為藝術特征、以笑的劇場效應為追求目標的中國特有的民族喜劇。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劇種是專演喜劇的,因而說它是中國特有的。至于說它是民族喜劇,而不是民間喜劇,是因為滑稽戲已走向全國,走出了江浙滬地區(qū),南下廣州,北至北京。它的優(yōu)秀演員顧薌、張克勤、殷延平已獲得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劇目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常州市滑稽劇團的《我要做好孩子》、蘇州市滑稽劇團的《顧家姆媽》《一二三,起步走》等多部劇作入選國家“五個一”舞臺精品工程。因此,滑稽戲是中國民族喜劇的一朵江南奇葩。
從這個意義而言,張麗芬選取擁有歷史最長的演出團體的常州滑稽戲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深入細致的考察和梳理,歷時四年,撰寫的新著《永不消逝的笑聲——常州滑稽戲研究》是中國民族喜劇的重要收獲。
該書是研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常州滑稽戲的集大成之作,可兼作史、志、論閱讀。第一,作為史,該書詳實論述了常州滑稽戲的前世今生,盛衰榮枯,也探尋了常州滑稽戲發(fā)展與毗鄰的蘇州、上海地區(qū)的密切聯(lián)系。第二,作為志,該書為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各時期常州滑稽戲的劇團和劇目以及有代表性的滑稽戲編、導、演藝術家一一作了評述、介紹。特別是對當代常州有代表性的滑稽戲藝術家與作品的評介,彌補了這之前相關戲劇志書因體例所限不能收錄的缺憾。第三,作為論,這本書從文化學、戲劇戲曲學、民俗學等多重角度,對滑稽戲產(chǎn)生發(fā)展的社會歷史文化條件進行了探究,對滑稽戲的藝術風格和戲曲美學特征進行了細致的論證。
首先,該書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對常州滑稽戲的第一手資料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jié)。作者廣泛地從地方志、戲曲志、滑稽戲志、《申報》、藝人回憶錄等文獻中搜集大量相關資料。通過田野調(diào)查,以口述實錄的形式,采訪了數(shù)十位常州滑稽界的老藝人和編劇、導演等,搶救性地保護了即將被歷史湮沒的常州滑稽戲資料,擴充了滑稽戲文獻資料庫。由于尚健在的滑稽界老藝人均已屆耄耋之年,資料的搶救性保護迫在眉捷。尤其是部分老藝人在接受采訪后便逝世,更使這些資料顯得彌足珍貴。此外,該書搜集了幾十幀的珍貴老劇照,其中既有常州市滑稽劇團的前身天寶劇團團長楊天笑和趙寶山的生活照,也有不同歷史時期代表劇目和代表演員的劇照,尤其是一張攝于1960年建團二十三周年團慶活動時的“全家?!本哂休^高的史料價值,為該書增色不少。
其次,該書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作者以建團歷史最長的常州滑稽戲為個案,研究滑稽戲這一中國民族喜劇的典型代表,探尋中國民族喜劇發(fā)展規(guī)律,深化中國民族喜劇理論研究。尤其對常州滑稽戲藝術魅力的總結(jié)和概括,不僅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凸現(xiàn)了常州滑稽戲本身的藝術特征,而且見微知著,深入挖掘了整個滑稽戲藝術本體的特性,探討了不同地區(qū)滑稽戲的不同發(fā)展路徑。該書從五個方面概括常州滑稽戲的藝術魅力。第一,貼近時代的潮流滑稽。自從1937年天寶劇團成立以來,歷經(jīng)世事變遷、斗轉(zhuǎn)星移,常州滑稽戲始終貼近民眾,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成為名副其實的潮流滑稽。這是天寶劇團成立七十五周年以來一以貫之的演出風格,也是征服一代又一代觀眾的法寶之一。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靡全國的《一碗飯》到六十年代的《好阿嫂》,再到八十年代以來的《多情的“小和尚”》《土裁縫與洋小姐》,常州滑稽戲始終追逐時尚,應時而生,應時而變,以平民化視角聚焦社會底層,擁有了廣泛的觀眾基礎。第二,不諧調(diào)的審丑藝術。與西方喜劇理論強調(diào)無價值事物的毀滅相左,常州滑稽戲中的精彩角色卻大都是喜劇正面人物。劇作家按不諧調(diào)原理構(gòu)思創(chuàng)作,在生活中挖掘不諧調(diào)的因子,無疑是塑造喜劇正面人物的一條捷徑。第三,悲喜交融的演出風格。天寶劇團與東方劇團的聯(lián)盟極大地促進了獨腳戲與文明戲的合流,形成了常州滑稽戲“說說唱唱,哭哭笑笑”的演出風格。第四,俗中求雅的世態(tài)喜劇。常州滑稽戲關注世態(tài)人情,有情有節(jié),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提升了滑稽戲的藝術境界。第五,說、噱、做、唱、舞五位一體的表演風格。“說”南腔北調(diào),鏗鏘有力;“爆”而“巧”的噱頭層出不窮;“做”功逼真,精妙傳神;以“唱”傳情,以“曲”達意,應時而變;以“舞”感人,以“舞”喜人,“舞”成為抒情滑稽戲的重要組成元素。
再次,該書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通過研究江南特色鮮明的常州滑稽戲,凸現(xiàn)其作為一種娛樂民俗的生活性特點和時代性價值,有利于推進常州滑稽戲的“非遺”保護與傳承,拓展其在城市文化中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促進城市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在彰顯民間藝術魅力的同時,為演藝類“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文化發(fā)展經(jīng)驗。同時,該書還有利于促進常州滑稽戲的“非遺”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文化個性是激發(fā)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的基礎。常州滑稽戲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積淀、濃郁的地域特色、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為城市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提供個性化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將這一民族喜劇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休閑旅游產(chǎn)業(yè)的結(jié)合,有利于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與綜合競爭力。
綜上所述,《永不消逝的笑聲——常州滑稽戲研究》將有力推動中國民族喜劇的理論建設,不愧為民族喜劇的重要收獲。希望作者以該書作為起點,將整個江南滑稽戲都作為一個更完整的研究對象,深入挖掘江南滑稽戲的喜劇特征和藝術魅力,為民族喜劇的繁榮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是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滑稽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2YSB006。)
參考文獻:
[1]張麗芬.永不消逝的笑聲——常州滑稽戲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
[2]梁冰.滑稽戲論集[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
[3]柏格森.滑稽與笑[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4]董健.戲劇藝術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張宇清.多情的“小和尚”——張宇清劇作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6]胡星亮.中國現(xiàn)代喜劇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7]夏廬慶.常州戲劇[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8]劉俊鴻主編.江蘇省十年獲獎劇本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