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苗
“伯牙為什么因為子期死了就把自己心愛的琴摔斷,一生不再彈琴了?”
“伯牙對知音做出這樣的舉動,是不是有點魯莽?”
“伯牙如果不摔琴是不是就沒有伯牙絕弦這個故事了?”
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的古文《伯牙絕弦》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見他對于古人伯牙的這個舉動并不能充分理解。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絕弦的深意,教學設計中我進行了調整,讓學生們從絕字的本義是“以刀斷絲”開始理解,然后拓展“絕交、絕唱”等詞,感受到一個“絕”字背后、一個決絕之人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伯牙為了知音逝去而摔琴謝之的舉動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壯舉,也是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
《伯牙絕弦》這篇文章編寫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是第二篇古文。在導師的指導下,我確立了“立足古文教學,注重對文化的探究與傳承”的主導思想,將古典文化的符號融入到教學之中,將激發(fā)學生學習古文興趣作為出發(fā)點,用音樂藝術觸動學生的聽覺,讓古文朗讀帶動學生的背誦,讓文化浸潤在課堂中,共創(chuàng)一節(jié)藝術的課堂、文化的課堂。
課堂伊始,由《高山流水》的悠揚古曲導入,我以兩位古人的畫面為背景,引領學生們走入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感受伯牙與子期的動人故事?!安拦那?,而六馬仰秣”讓學生們領略到伯牙琴技的高超,緊接著進行古文的朗讀指導,從斷句、讀好語氣詞,感受豎排竹簡古文,和學生一起感受古文朗讀的樂趣。
教學之中,我還適時引入資料,豐富學生的閱讀,營造集中學習古文的氛圍,無論是描寫長江、泰山的四字詞語和古詩文引入,還是“善”和“絕”字的字理溯源,抑或最后歷代文人墨客借伯牙絕弦抒發(fā)自己內心情感的傳承,都將一個個傳統(tǒng)文化符號閃耀在課堂上,無聲地走進學生們的心中。學生們通過想象泰山的高大巍峨,感受古人借其抒發(fā)自己內心豪情壯志的情懷;通過想象長江黃河的奔騰不息與寬闊浩蕩的畫面,體會古人在高山流水的古琴中抒寫自己的人生之志。在充分感受了伯牙與子期兩個人的知音之情誼之后,再體味伯牙破琴絕弦時的心情,學生們被這份悲壯的情感深深震撼了,也感受到了這千古流傳下來的動人篇章帶來的美好情感。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引導學生想象感悟、注重積累,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伺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積累,充分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