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 灝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一句婦幼皆知的歇后語;周文王訪賢滅紂的歷史,有一段耳熟能詳?shù)纳衿婀适隆5珔s鮮有人知,故事就發(fā)生在關(guān)中西部渭水之濱的伐魚河上。更少有人知,這條伐魚河歷史上并不叫伐魚河,而是著名的姜太公釣魚的“磻溪”。
為什么古磻溪被稱為伐魚河呢?有多種說法,但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關(guān)金虎先生在《寶雞地名故事》中的說法。相傳,元朝初年,蒙古人入主中原,組織人力考察河道水系,繪制地圖。當(dāng)蒙古人來到磻溪河畔時,正值大雨過后,河流湍急,無法過河,他們就拐進了河邊的一個村子,找來鄉(xiāng)約地保,詢問這條河叫什么河?鄉(xiāng)約回答:“這條河叫磻溪”。蒙古人又問:“為什么叫磻溪?”鄉(xiāng)約再次回答:“這條河是歷史上姜太公釣過魚的地方,自古就叫磻溪?!泵晒湃艘宦犨@條河有魚,高興得不得了,就令當(dāng)?shù)乩习傩战o他們送魚,并且說:“有魚送魚,無魚就拿錢代魚。我在這地圖上給你們記下了?!闭l知這位蒙古官員竟是個白字先生,把“代魚”寫成了“伐魚”,標(biāo)記在地圖上了。就這樣以訛傳訛,磻溪河就成了伐魚河,河流下邊的村子也就叫成了伐魚村,而西邊距這條河五里平行的河流就變成了磻溪河。
其實,這條河出名,并不在于它是叫伐魚河,還是叫磻溪河,真正讓它出名的是姜太公釣魚的傳說?!端?jīng)注》記載:“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茲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謂之茲泉。自成淵渚,即《呂氏春秋》所謂太公釣茲泉也,今人謂之丸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跡罕交。東南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釣處,即太公垂釣至所也。其投竿跽餌,兩膝遺跡猶存,是有磻溪之稱也。其水清泠神異,北流二十里,注于渭?!贬B道元用150字把古磻溪山水石林描繪得栩栩如生,把太公釣魚的情景刻畫得惟妙惟肖。位于伐魚河河谷的釣魚臺,為周初名臣姜太公隱居垂釣、周文王訪賢與相遇的地方。傳說中姜太公當(dāng)年垂釣跪坐的痕跡猶存,與《水經(jīng)注》記載相符。
傳說是這樣的:商朝末年,殷紂王荒淫無度,殘暴腐敗,農(nóng)業(yè)衰弱,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就在這個時候,周部落在渭水流域日漸強大起來,古公儃父率族人遷居岐山周原,并在那里建城筑宮,設(shè)置官吏,逐漸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古公儃父的兒子季歷在位時,周的勢力已經(jīng)強大起來。商朝感到周的威脅,就殺害了季歷。季歷死后,他的兒子姬昌繼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周文王重視農(nóng)業(yè),寬厚待人,很受百姓擁護。殷紂王因懼怕周勢力強大,曾囚禁周文王,后被周臣子用金錢、玉帛、美女設(shè)計救出。周文王回到周原后,決心好好治理國家,推翻商朝暴政。于是,他決心尋訪天下名賢,幫他籌劃滅商大計。
有一天,有人告訴周文王,在渭水支流磻溪邊,常有一個古怪的老頭,用直鉤釣魚,魚鉤上不但沒有釣餌,而且離水面有三尺多高。他一邊釣魚,一邊嘴里還不斷地嘮叨:“快上鉤呀上鉤!愿意上鉤的快來上鉤!”文王覺得奇怪,就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老頭并不理睬,只顧自己釣魚,并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文王聽了士兵稟報后,改派一名官員去請??衫项^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官員回去一說,文王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國之棟梁,必須他親自前去請才對。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磻溪去請釣者。
這個釣魚老者就是姜太公,他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湯陰縣)宰過牛,在黃河邊上的孟津賣過酒。由于不會做買賣,但都虧了本。后來,他隱居在磻溪邊釣魚,就是希望釣上賢明的君王。周文王和姜尚經(jīng)過交談,發(fā)現(xiàn)姜尚是一個眼光遠大、學(xué)問淵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于當(dāng)時的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他認(rèn)為商朝的天下不會很長久了,應(yīng)當(dāng)有賢明的領(lǐng)袖出來推翻它,建立一個新的朝廷,讓老百姓能過上舒服的日子。兩人相見恨晚,太公見文王誠意邀請,就爽快地答應(yīng)輔佐文王治理國家,一同乘車返回了周原。
姜太公果然是棟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國相,幫助周文王整頓政治和軍事,對內(nèi)發(fā)展生產(chǎn),使人民安居樂業(yè);對外征服部族,開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輔佐下,先后打敗了大戎、密須等部族,征服了嗜、閣等小國,吞并了從屬于商朝的崇國,在崇國地盤上營建了一個豐城,把都城從周原遷到了豐城??刂屏颂煜碌娜种?,東邊已逼近殷紂王的都城朝歌。文王去世后,姜太公又輔佐他的兒子姬發(fā),也就是周武王,繼續(xù)開拓疆土,征服諸侯國,最終推翻了商紂統(tǒng)治,建立了周朝。
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一處風(fēng)景優(yōu)美的旅游勝地。穿過仿古式門樓,進得景區(qū)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乳白色的姜太公大理石雕像矗立正中,只見他昂首挺胸面北而立,身著道袍手握書卷,長須飄胸躊躇滿志,兩邊站滿了文臣武將,好一幅仙風(fēng)道骨、濟世救民的威武形象!這里依山傍水,谷深幽靜,山水之間,廟殿錯落有致,氣勢恢宏。溪水亂石之中,但見一巨石猶如蓮花一般端立,寬約兩米,長約兩米五,石面平闊。細(xì)看世上有兩道平行光滑的凹印,傳說是姜太公跪在上門釣魚的痕跡。北側(cè)石壁上鐫刻著“孕璜遺璞”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為清代寶雞知縣徐文博所書,有太公釣魚得璜玉之意。巨石下邊不遠處有一處深潭,潭方丈許,清澈見底。潭邊有一六七尺見方的石塊,石上有一座四角翹檐的小亭,亭內(nèi)立有碑石,石壁上刻有“釣魚臺”三個紅色篆體字,相傳這里就是姜太公釣魚之處。河上有座橋,橋北是唐建明修的姜太公廟和周文王廟,殿堂祠廟隨山就勢,廟內(nèi)供有姜太公塑像,還有文王訪賢的連環(huán)壁畫。廟前四顆古柏枝葉繁茂,遮天蔽日,傳為太公手植,有三人合抱之粗。沿坡道而上,便來到了釣魚臺水庫,大壩雄峙,流瀑飛瀉,蔚為壯觀。山上建有封神宮和萬神宮,封神宮里有根據(jù)電視劇《封神榜》而設(shè)置的36個立體場面,萬神宮內(nèi)則供奉著姜太公所封的三界天仙和365行神祗。
置身磻溪峽谷之中,恍如來到仙界神地,不僅讓人感受到厚重的歷史滄桑感,而且處處給人以神秘色彩。據(jù)說姜太公出山時已七十多歲,在此之前,他隱居磻溪,“任憑風(fēng)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shè),只釣王與侯?!睔v史造化人,姜太公是幸運的,他終于釣到了周文王這條大魚,使自己的濟世救民報復(fù)得以實現(xiàn)。假如姜太公一生遇不到文王這樣的明君,那他也只能隱居深山、獨釣一生了??粗珡R前裊裊香煙,我心中忽然升騰起一種祥兆,感覺太公依然活在山野之間,永存于流水之中。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