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慧+王春波
1.播種要點
(1)選用良種。各地根據(jù)氣候、土壤、生產(chǎn)目的選用適宜品種。如目前本地栽培的以收獲蒜薹為目的的品種有廣西蒜、勒白蒜、直葉蒜、通海本地紫皮蒜等。還有一部分以采收蒜頭為主的紫皮蒜。
(2)精選蒜瓣。選擇瓣大而且勻稱、紫皮、莖盤好、無霉爛的蒜瓣。把蒜皮剝?nèi)ヒ徊糠?,掰去干莖盤。除去小瓣,每667平方米用種量150千克。為了防止種子帶菌,播種前可將剝好的蒜瓣用多菌靈浸種4~6小時。
(3)整地施肥。大蒜需肥量較高,一般選擇土質(zhì)疏松、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強的田塊。大蒜忌連作,嚴禁使用前茬是青蒜苗、大蔥、韭菜的地塊。翻耕前每667平方米用腐熟農(nóng)家肥1~2噸、復(fù)合肥50千克作基肥,深翻、整地作壟。一般壟寬2米。
(4)播種季節(jié)。適時播種,以白露節(jié)令為佳。過早,氣溫高,對幼苗生產(chǎn)不利,病害重;過遲,由于生長期短,葉面積生長量不足,抽薹晚。
(5)種植密度。行距12~15厘米,株距5~7厘米。
(6)播種方法。播種時應(yīng)注意種瓣的放置方向,由于大蒜葉片開展方向與蒜瓣腹背連線相垂直,因而應(yīng)使蒜瓣的腹背線與壟向平行,這樣長成的植株葉片可在行間充分伸展。大蒜播種不宜過深,但也不宜過淺,鏟播以入土3厘米為宜。
2.田間管理
(1)除草松土。在播種后出苗前用都爾乳油或撲草凈可濕性粉劑對水均勻噴灑壟面均有較好的除草效果。大蒜出苗后結(jié)合除草進行中耕,當苗高10~13厘米,有2~3片葉時進行中耕或視情況拔出雜草。
(2)澆灌。大蒜播種后如果土壤潮濕,一般不需灌水即可出苗,土壤干燥應(yīng)灌一次齊苗水。在幼苗期一般應(yīng)少灌水、多中耕,適當控制水分,防止徒長和“退母”過早。在抽薹和鱗莖膨大期要增加灌水,保持土壤濕潤。灌水應(yīng)溝灌,水不淹過壟面,土潮即撤,避免大水漫灌。采收前5~7天應(yīng)停止灌水,否則容易產(chǎn)生散瓣蒜。
(3)施肥。大蒜生長期長,需肥量大,但根系淺,吸肥力弱,所以應(yīng)施足底肥,分期追肥,不斷滿足大蒜生長發(fā)育的需要。3葉1心時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用碳酸氫銨15千克和普鈣15千克對水澆施。此時是大蒜退母以后,新生根開始吸收土壤養(yǎng)分,進行獨立生長的時期,如果養(yǎng)分不足,容易出現(xiàn)燒尖(葉尖干枯)。6~7葉期每667平方米用復(fù)合肥20~30千克和尿素20千克對水澆施。8~9葉期施催薹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0千克、硫酸鉀10千克和復(fù)合肥20千克結(jié)合灌水后撒施。不必擔心生長過旺而出現(xiàn)未熟抽薹,植株生長旺盛則蒜薹肥嫩,蒜頭粗壯肉厚,產(chǎn)量高。
(4)病蟲害防治。大蒜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紫斑病和銹??;蟲害主要有薊馬、蔥須鱗蛾。防治按照“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葉枯病的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千克拌30千克細土均勻施入,播種前土壤消毒,可收到良好效果;加強田間管理,合理灌水、避免滿田漫灌;合理施肥,化母期后及時施用農(nóng)家肥,5~6葉期適當增施磷鉀肥,配合根外追肥,大蒜的地上部分可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2~3次,可增強長勢,提高抗病能力,起到較好的防病效果;病害發(fā)生期可噴75%百菌清600倍液、50%敵菌靈500倍液、75%代森錳鋅800倍液、65%殺毒礬500~800倍液,以上藥劑收獲前15天停止噴施。
紫斑病的防治。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拔除或摘掉病葉、病花梗燒毀或深埋。要與非蔥類作物實行兩年以上輪作。發(fā)病初期噴施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霉疫靈300~400倍液。
銹病的防治。施足基肥,生長期追肥時應(yīng)注意氮、磷、鉀肥配合,發(fā)現(xiàn)有初期癥狀時立即拔除銷毀。發(fā)病初期施用75%百菌清500倍液、 25%粉銹寧1000~1500倍液防治。
薊馬、蔥須鱗蛾的防治。在蟲害發(fā)生初期安插黃板,每667平方米20片,還可以用好年冬、高效氯氰菊酯等藥劑防治。
以上藥劑要交替使用,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3.采收 在次年1月下旬至3月,大蒜陸續(xù)抽薹,在蒜薹花序的苞葉伸出葉鞘10~15厘米時即可采收,過晚易木質(zhì)化,降低產(chǎn)品質(zhì)量和食用價值。采收時留3~5厘米假莖,撕出蒜薹,使葉片不完全倒伏,建議在所有蒜薹采收后施一次薄氮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10千克,有利于蒜頭生長。蒜薹采后20~30天,葉片枯黃即可采收蒜頭。
(云南通海秀山鎮(zhèn)經(jīng)濟作物工作站 652700 李春慧 王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