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娜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由教育者變成了引導者。學生都十六七歲,課堂本該充滿朝氣與活力,但高中課堂往往死氣沉沉,讓人感覺壓抑。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的課堂提問流于形式,是“給學習好的同學聽的”,而且高三也應該是教師多講點,學生多聽點。成績差的學生,回答不出問題,也不思考,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教師不會提問自己,他們往往缺乏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有責任給予學生自信與希望。
一、用信任感召學生
現在倡導高效、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這就更得讓學生投入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之間可能存在區(qū)別與差距,但在課堂上人人平等。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yōu)點。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只有學生自己主動了,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因為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得不到教師的認可,而變得討厭回答問題,甚至出現厭學心理。
學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關系。當學生不能流利地回答問題時,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信任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那他在課堂上發(fā)言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習欲望會更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在每位學生的心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多次嘗到成功的喜悅,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教師的信任,給了學生上進的動力;教師的感召,給了學生上進的決心。
二、用尊重支持學生
《我與地壇》中的母親尊重兒子,并且讓兒子自己找到了一條自立自強的道路。母親沒有言語,但母親那毫不張揚的愛和堅強的性格影響了兒子,并且讓兒子明白,自己不但要活著,還要有價值地活著,讓自己的生命盡展精彩。
帕斯卡爾曾說,人是有思想的葦草。每一個學生對學習都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不完善,可能無遠見,但也有可能更超前,更有新意。如果學生感覺不夠自信,那教師就可以用期望的眼神和尊重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意,讓課堂變得更民主。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的立場和想法,只有尊重學生,鼓勵學生,課堂才不再是“填鴨式”的課堂,而變成得更有生機與活力。
教師的尊重,給了課堂活力;教師的支持,給了課堂效率。
三、用幫助鼓勵學生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缺乏勇氣時,作為引導者,教師就必須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找到克服困難的途徑,讓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增強他們的信心與求知欲。
海倫·凱勒就是在她的老師的幫助下,感知了世界,成就了輝煌。她不到兩歲雙耳失聰,雙目失明。是老師把海倫的手放在自己的嘴里,期望她能夠感受世界上語言的美;是老師,領著海倫走進學堂,期望她能感受知識的魅力;是老師,帶著海倫穿越自然,期望她能領略大美的存在。海倫沒有辜負教師的期望。她被授予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并且成為令世界人民愛戴的“世界十佳杰出女性”之一。她說,“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首先要看的是我的老師”。
教師的幫助,給了學生自信;教師的鼓勵,給了學生堅持。
四、用賞識贊美學生
筆者以前教過高一。從新生入學開始,他們在課堂上就死氣沉沉,上課只是教師唱獨角戲。為了摸清情況,筆者私下問學生原因,他們說怕回答錯了問題是被罰站。其實這主要責任在教師,因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只用“對”或是“錯”來衡量,而且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常常忘記讓他們坐下。
學生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感覺自己有了進步,認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一個有發(fā)展前途的好學生,進而增強了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在課堂中多肯定學生,學生回答如果是正確的,就加以肯定;如果是有創(chuàng)新的,就大加贊賞;如果是有偏差的,也可以點撥學生,給予鼓勵。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策略,想盡辦法鼓動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特別是語文課,更應鼓勵學生盡情發(fā)揮,把自己的觀點、想法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動腦筋,讓學生把課堂當成他們自己探究與進步的舞臺。
教師的賞識,給了學生思考;教師的贊美,給了語文思想。
學生是一粒希望的種子,我們要去澆灌;學生是一朵嬌艷的花朵,我們要去呵護;學生是一顆豐碩的果實,我們要去贊賞。給學生自信,給學生期望,學生會成功,也會成為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