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茶
摘 要:針對當前大學重科研而輕教學的現(xiàn)狀,本文提出講授為高等教育的基本手段,大學教師應當重視講授工作。文中解釋了二度消化的定義,并對講授的方法提出了一些經驗之談。
關鍵詞:大學教育;教學方法;講授法
雖然大學對科研很重視,但是單純做科研而沒有講授這一個基本功,科研就成為急功近利的任務,不能發(fā)揮解惑授業(yè)的教師的基本作用。講授雖然會遇到一些時代的挑戰(zhàn),比如說大眾傳媒和通訊的普及,以及出版業(yè)的發(fā)達,但變化的只是講授方法,講授的基本功能是不變的。
講授是教師消化教材以后,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語言和其他教學手段,對系統(tǒng)的學科內容進行講述的教學活動。這是高等教育教師應當重視講授的根本原因。講授需要融入個人智慧,即要進行一個知識轉化的過程,即“二次消化”。先是個人對知識的消化,然后根據所教學生的差異進行知識點重組。這一個工作唯有教師可以做。學生沒有這一遠見和能力進行知識重組,媒體或出版業(yè)的工作者也沒有面對面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可見,大學教師仍需要重視講授。
講授有兩個基本任務:第一是讓學生想學,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好奇。學生的好奇心需要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以問題的方式進行引導。問題的內容需要與實際相結合,需要有知識導向,以導入所學習的部分;還必須有挑戰(zhàn)性,即如果不憑借要教的知識,就無法解答此問題。第二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方法論的問題,就是給學生提供思維方式、程序、方法,讓學生可以順此方法、程序進行自學和復習。所以講授不是保姆式地教導,還必須有思維方式的引導。
目前,教育界以“二度消化”這一個詞來表示知識點重組的過程?!耙欢取毕氖侵R,“二度”消化的是環(huán)境,教師需要熟悉知識,然后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包括其過去所有的知識體系,在此前提下構建知識點的順序、內容,使學生可以對知識經歷一個從接受到熟悉的過程,也經歷一個從易入難的過程。在客觀科學的知識點結構中,還要加入能力培養(yǎng)部分,使學生舉一反三,達到熟悉掌握的程度。所以有些專家提出的“正確不等于清楚,清楚不等于好懂”的觀點有其深層意義。如果大學教師對所教的知識不熟練,就不能游刃有余地將知識聯(lián)絡貫通,深入淺出地講清楚一個論題(庖丁解牛似的技巧是不得不學的);如果教師對學生水平的不熟悉,就不能有針對性地將知識分層逐步深入地講述??梢姡鞔畏置?、重點突出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大學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上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講授的目的。第一種方法就是提問題。這種方法因為和考試有聯(lián)系,所以最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提出的問題能與上課的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比較容易就能回答出來,就更容易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因為這樣的回答加強了他們的成就感。在提問題的方式上,可以使用判斷題和選擇題,因為這樣的問題形式比單純的簡答題要容易,容易讓學生接受,也因此樂意參與回答。第二種方法,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方法比較常使用在管理科目和法律科目的課程上,例如企業(yè)管理和海商法。但是所選擇的案例必須要簡短,最好十分鐘就能閱讀完畢,這樣閱讀不會花太多時間,而且要切題,這樣較為容易分析,也容易解答。這種方法需要教師在課前花費大量時間尋找合適的案例,并且對整個課堂時間有合理的組織和設計。所以較第一種方法,工作量比較大。第三種方法,測驗。在課堂上即時考試,雖然會使學生過分緊張,但是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上有一定的幫助。因為他們要解題,就要關注解題的方法,因此就會更加關注書本的內容和教師的課件,也會問問題,這樣就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剛上課十五分鐘內,或者下課前十五分鐘內做小測驗。這樣前十五分鐘的測驗,既做了前一堂課的復習,也提高了他們對當天課程的興趣;后十五分鐘的測驗,使他們更樂意關注課堂內容,以便準備好測驗。測驗題目也需要有一個好的設計。第一,不能太難,否則打擊學生的信心,并且花費太多課堂時間。第二,不能太多,以免測驗時間太長。第三,各種題型都需要應用,以免枯燥,無法提高學生的興趣。第四種方法就是課堂演示。一般來說,這樣的方法比較適合一些介紹類的課程或者英語課。比如專業(yè)導論課,由學生制作課件,然后在全班同學面前做介紹,這樣既充分調動做演示的同學的積極性,也調動了班上其他同學的積極性。另外,課前五分鐘請兩位同學出來即興討論一個課題,可以是符合他們年齡和學生身份的社會問題,也可以是專業(yè)上某一個課題,這樣就會激發(fā)他們以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參與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鍛煉了思考能力。
在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上,還有許多好的方法,關鍵是不能廢棄講授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我們應當以各種方法將科研所積累的內涵放入講授當中,達到高等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