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磊燕 郭金濤
護理干預對降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效果觀察
吉磊燕 郭金濤
目的探討兩種護理模式對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護理效果。方法60例鼻咽癌患者隨機分成兩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進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護理, 試驗組除了給予相同的傳統護理方案, 同時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觀察兩組護理的效果。結果試驗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模式保證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減輕了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 改善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生活質量, 不失為一種經濟、簡單、易行的護理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放療;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護理干預
放療是鼻咽癌首選的根治性治療手段,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是鼻咽癌放療中最常見的急性期反應, 輕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會導致患者口腔黏膜疼痛, 影響進食, 導致生活質量降低, 嚴重的會出現疼痛加重, 局部黏膜出現潰瘍、出血、壞死, 患者不能進食, 不但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而且影響治療的正常進行, 導致療效降低。因此, 減輕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對于鼻咽癌的治療至關重要。因此, 減輕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對于鼻咽癌的順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本科室選取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鼻咽癌患者30例, 對其放療中出現的口腔黏膜反應采用護理干預結合傳統的護理模式,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有60例鼻咽鱗癌患者入組, 其中2010年1~10月共有3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同樣有30例患者作為試驗組, 兩組患者皆為初次治療。對照組中, 男20例, 女10例, 年齡32~69歲, 平均年齡53.0歲。臨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7例, Ⅲ期17例, Ⅳ期2例。試驗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齡22~67歲, 平均年齡53.1歲。分期:Ⅰ期3例, Ⅱ期8例, Ⅲ期16例, Ⅳ期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分期等上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放療方法 兩組患者皆采用常規(guī)放療方法, 具體為面頸聯合野加下頸前切線野, 36 Gy后改為耳前野加全頸前切線野, 同時使用低熔點鉛擋塊技術, 采用6MV-X線照射,原發(fā)灶放療總劑量68~72 Gy, 頸部轉移淋巴結放療總劑量68~70 Gy, 上頸部淋巴引流區(qū)預防照射總劑量60 Gy, 下頸部淋巴引流區(qū)預防照射總劑量50 Gy, 2 Gy/d, 5 d/周。
1.2.2護理方法
1.2.2.1對照組 局部口腔護理采用傳統護理模式。具體為:①指導飲食:指導患者進食多維生素, 高蛋白飲食, 以溫涼, 軟食為宜, 禁辛辣, 粗糙刺激性食物[1]。②做好口腔衛(wèi)生:保持口腔衛(wèi)生, 使用軟毛牙刷, 每天晨起及晚睡前至少刷牙2次, 每餐后給予呋喃西林液漱口。③整個放療期間使用口腔黏膜保護劑奧克噴[2], 3次/d, 于餐后漱口, 另外于放療前30 min加用1次。④出現Ⅲ度或Ⅳ度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癥時, 暫停放療, 給予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金因肽)促進黏膜上皮生長[3]。⑤對進食困難患者給予靜脈補充營養(yǎng), 以維持機體營養(yǎng)平衡。
1.2.2.2試驗組 本組患者使用與對照組同樣的護理方法,在此基礎上對每個放療患者制訂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方案為:①在放療前, 對于患者的病情、家庭情況、經濟情況、職業(yè)、文化水平、對疾病的知情程度, 對治療的理解等做好充分的評估, 針對性的做好健康指導, 使患者了解護理措施對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 引起患者的重視,與患者一起制訂具體的預防及應對措施。②加強宣教, 組織病友座談會, 讓成功維護的患者介紹經驗, 以病友間互相宣傳的形式, 讓患者自覺參與并配合放射性口腔黏膜的護理。③在放療期間, 責任護士每天查看患者的口腔黏膜受損情況,詢問其癥狀, 根據口腔黏膜放射性損傷程度制訂具體的護理措施, 以及根據患者喜好、可能的療效調整所用的口腔黏膜保護劑。④每周總結一次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情況, 并根據結果做出階段性護理計劃。⑤詳細做好護程記錄, 如患者每天口腔黏膜變化, 疼痛、口干的癥狀, 感受, 所采取的護理措施, 護理后的病情變化。
1.3評價指標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分級標準及療效評價按照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作組織(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4]:Ⅰ度:口腔黏膜充血, 可有輕度疼痛, 無需鎮(zhèn)痛藥;Ⅱ度:口腔黏膜呈片狀黏膜炎, 或有炎性血清分泌物, 或有中度疼痛, 需鎮(zhèn)痛藥;Ⅲ度:融合的纖維性黏膜炎, 可伴重度疼痛, 需麻醉藥;Ⅴ度:口腔黏膜出現潰瘍, 壞死。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檢驗水準為α=0.05。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有共有12例為Ⅲ度以上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其中6例為Ⅳ度, 而試驗組只有3例為Ⅲ度以上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 其中1例為Ⅳ度, 試驗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程度比較(n)
3.1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對放療患者產生的影響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是鼻咽癌放射治療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 一般在放射治療后1~2周出現, 常伴有輕度味覺改變, 有時唾液變得黏稠, 感到口干, 嚴重時伴有疼痛, 隨著時間的延長, 疼痛加重, 進食困難, 常需要給予積極的治療及營養(yǎng)支持4]。根據RTOG標準, 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可分為四度, 對于發(fā)生Ⅰ度、Ⅱ度口腔黏膜反應的患者, 患者較能耐受, 一般對于放療影響不大, 而嚴重的Ⅲ度、Ⅳ度口腔黏膜反應, 由于其嚴重影響患者的進食, 睡眠及情緒, 給患者造成身心痛苦,而且需要暫停放療, 延長治療時間, 降低治療效果。
3.2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處理 主要是對癥處理, 在保持口腔衛(wèi)生的同時, 可采用漱口水(0.02% 呋喃西林)、消炎的噴劑(潔悠神)、含麻醉劑的含漱液(0.5%~1%普魯卡因)、促進黏膜愈合的制劑(金因肽)等對癥支持治療, 嚴重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療, 對于進食困難者, 可進行鼻飼或靜脈補充營養(yǎng)。
3.3放療中口腔黏膜反應兩種護理模式療效比較 由于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 所以提前預防及有效的護理顯得更重要。本試驗對照組采取傳統的一般護理模式, 患者對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認識缺乏深刻的認識,自覺參與意識弱, 當患者口腔黏膜損傷嚴重時才意識到保護口腔黏膜的重要性, 而后采取相應的對癥支持處理。試驗組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護理干預模式, 比如在放療前先對患者做好充分的評估, 與患者一起制訂適合患者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并通過健康宣教、患者之間的交流,讓患者深入了解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影響因素、有效預防措施、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意義及堅持放療的重要性, 讓患者自覺參與放療過程中口腔黏膜的護理;放療中由責任護士每日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口腔黏膜反應、進食情況并根據患者的反應制訂更加個體化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 護患溝通密切, 建立相互理解、支持、信任的護患關系, 鼓勵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護理, 達到最好的護理效果。陳伍妹等[5]采用護理干預方法對鼻咽癌放射性皮膚反應的效果觀察顯示, 采用護理干預方法的患者放射性皮膚損傷明顯減輕,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本科采用同樣的護理干預方法在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中取得同樣的療效。
綜上所述, 在患者個體化的基礎上作相應的護理干預較以往傳統的一般護理模式, 對于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防治具有更好的臨床價值, 使具有根治價值的鼻咽癌患者能夠在痛苦較少的前提下順利完成治療, 既保證療效, 又提高放療中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的進一步研究。
[1] 楊麗麗, 殷小勇.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56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12(3):725.
[2] 張洪燕.奧克噴對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作用的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1, 32(21):3563.
[3] 楊金霞, 王宗站, 邢曉波, 等.金因肽治療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療效分析.實用癌癥雜志, 2011, 26(4):420-421.
[4] 殷蔚伯, 余子豪, 徐國鎮(zhèn), 等.腫瘤放射治療學.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08:479, 1350.
[5] 陳伍妹, 許美梅, 陳小英, 等.護理干預對降低鼻咽癌放射性皮膚反應的效果觀察.吉林醫(yī)學, 2012, 33(8):1732-1733.
2014-5-23]
226000 南通市腫瘤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