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紅
摘 要:要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需要歷史教師廣泛、大量地讀書。通過讀書,充實學科專業(yè)知識,豐厚文化底蘊,提升教學理念。
關鍵詞:歷史教學;轉(zhuǎn)變觀念;知識結構
從2009年開始,巴彥淖爾市進行高中新課程改革,至今整整五年了,而初中課改也已經(jīng)十來年了。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研員,經(jīng)常到初中、高中各學校聽課,并與教師交流研討。其間有喜有憂,有成就也有很多問題,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問題最大的是絕大多數(shù)教師課標意識淡漠,甚至缺少課標意識。對此,我與各位同仁談談我的一些感悟與思考。
課改這幾年來,教師的課改理念改變了、提升了,但在課堂教學行動上還相對滯后。大部分教師的日常備課,主要是為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側(cè)重點往往是放在對教材內(nèi)容的把握與梳理上,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上,忽略了對其教育價值的研究與分析,更忽略了對如何實現(xiàn)其教育價值的教學活動設計。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的還是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得少、回答得少,即使回答,很多問題也是答得不到位。因為課堂上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沒有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分析,而是急于給學生講明白,或者課堂安排得太滿,內(nèi)容多,材料多,問題多,學生根本沒有充分閱讀材料,沒有讀出材料中的問題,沒有讀出相應的信息,教師便代替學生講明白了。而這一切的后果是什么呢?學生構建起來的知識系統(tǒng),包括初步形成的思想,大都是教師的體系、教師的思想。教師取代了學生的學習,所以學生自己不會學習;教師取代了學生的思考,所以學生不會思考;教師取代了學生的選擇,所以學生除了教師布置的任務就不知道干什么,更談不上情感體驗、價值提升了。
另外,有些教師片面追求教學技巧、教學方法,而忽視了歷史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這容易導致歷史課堂的所謂為活動而活動,又是小組討論,又是合作探究,課堂上見不到實效,尤其是忽略了歷史課堂教學的價值,熱熱鬧鬧的教學場面背后,學生究竟獲得了什么?
歷史教學的應有之義——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
從教學的角度而言,所謂“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至少就意味著:要教給學生有思想的歷史,要教給學生有情感的歷史,要教給學生有生活的歷史?!皻v史課的最高境界應當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帶來的長久的思考!”這些觀點在以往提及時,往往會被認為是迂腐和脫離實際的想法,但是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高中歷史教師也正在認真地思考和逐漸接受這些觀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可喜的現(xiàn)象。
為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實現(xiàn)歷史課的最高境界,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歷史教師必須廣泛地、大量地讀書。讀一讀歷史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的品位;讀一讀歷史研究進展方面的書籍,把握最新的歷史研究動態(tài);讀一讀最新的大學歷史教材,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讀一讀歷史教學報刊,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一、通過讀書充實學科專業(yè)知識
著名教師李惠軍說:“教歷史的人不能不讀書,讀書是一種交流,在交流中你會感到困惑,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釋惑,這是一個歷史教師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品質(zhì)的一種活法。”歷史知識豐富多彩,歷史研究不斷有新成果問世,歷史教師應該通過閱讀史學類書籍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學科專業(yè)知識,使自己從教材的束縛中走出去,看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將這種閱讀——歷史原著(如經(jīng)史子集、文件原文等)和史學研究成果(如通史、專門史、史學理論等)過程中的獨立思考成果傳達給學生。比如,通過閱讀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許倬云的《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zhuǎn)折與開展》、陳衡哲的《西洋史》、陳偉國的《怎樣學好中學歷史》《來自歷史課堂的智慧——陳偉國高中歷史教學實錄與反思》等史學理論著作,深化自己的課堂??追眲偫蠋熣J為:“歷史教師的功底制約了歷史教學的厚度、深度和力度,是教師的知識面限制了學生的視野,是教師的歷史學素養(yǎng)抑制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情趣。”并倡議歷史教師應該買書,不僅買中國歷史學家寫的書,還要買外國歷史學家寫的書,要買專著,也要買通俗讀物。一個歷史教師家里沒有一兩千本藏書,是成不了優(yōu)秀的教師。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新知,開闊視野,充實自我,何樂而不為?
二、通過讀書豐厚文化底蘊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應該“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知識淵博、富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站在講臺上一定是從容不迫、瀟灑自信、滔滔不絕、文采飛揚的,這樣的課堂,很容易讓學生心馳神往。如,孔繁剛老師在講《英國工業(yè)革命》一課時,花了相當篇幅介紹英國的地理環(huán)境對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在認識“圈地運動”時,從土地所有權、土地經(jīng)營、生產(chǎn)變化等經(jīng)濟學知識說明它是一場農(nóng)業(yè)革命;在分析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時,運用工廠制度、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經(jīng)濟結構、人口結構、社會結構變化等政治學、社會學知識,給人以深刻的啟迪。這堂課也成了孔老師的巔峰之課,在全國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歷史學科內(nèi)容包羅萬象,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覽群書,廣泛涉獵,才能做到心中有知,在教學中與時俱進,游刃有余。比如一些輕松、興奮的通俗性讀物,摘取其中三兩個片段用于教學,可使課堂興趣增加,效果顯著;讀當代史家的名作,使幽深而廣袤的古代大門被推開;讀古代歷史學家的著作。更會使你的專業(yè)功底深厚,富有力度。如果再把讀書的疆土擴展到哲學、美學、文學、藝術甚至宗教,讀起來不僅是一種享受,養(yǎng)眼又養(yǎng)心,更是生命修養(yǎng)的提高與延伸。
三、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理念
一定的教育觀念決定一定的教育行為,改變教育觀念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關鍵。教師要提高素質(zhì)、轉(zhuǎn)變觀念,閱讀教育學、心理學書籍或者教育專著是有效途徑之一。有“語文界泰斗”之稱的魏書生老師認為:閱讀教育專著是一線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幫助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名師培養(yǎng)工作的基礎工程。我們歷史教師應該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有選擇地閱讀教育理論名著。比如,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的《給教師的建議》,朱慕菊主編的《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陳琦、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以及聶幼犁主編的《歷史課程與教學論》、趙亞夫主編的《歷史教育價值論》等,這些對我們都有很大啟迪。我的體會是:閱讀教育科研、教育理論等方面的名著時,不是要簡單地記住書中的只言片語而后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自己教育教學的需要去讀、去思考,要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作為教師,不僅要擔負起“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更重要的還是做好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擁有廣博而精湛的知識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要給人一杯水,不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我們教師需要重新拿起相應的教材,自覺、積極、主動地去鉆研,精通相關知識。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博覽群書,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新課程改革教學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一種情懷、一種追求,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一旦讀書成了自覺行動,也就意味著教育教學已經(jīng)或者正在走向成功。
總之,通過讀書,才能使教學觀念不斷變化,知識結構不斷更新,教學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不斷升華。愿歷史教師都行動起來,讀書吧!讓閱讀豐富你的人生,讓閱讀快樂你的人生,讓閱讀改變你的人生。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教研室<歷史教研員>)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