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靈慧
摘 要:在馬克思早期《<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的著作中,他以世界歷史的宏偉視角深入去思考德國現(xiàn)實問題的出路,通過闡述“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指出了“物質武器”與“精神武器”它們之間的統(tǒng)一關系以及實現(xiàn)德國人的解放的理論批判的最終價值訴求,同時馬克思還著重論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以及它的歷史使命,即揭示出了它才是帶領人民進行徹底革命解放事業(yè)的領導階級。
關鍵詞:批判的武器;武器的批判;物質武器;精神武器;人的解放
中圖分類號:D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026-02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是馬克思早期寫的一部偉大哲學著作,文章主要表述了對宗教的批判、對國家制度和法哲學的批判以及提出了實現(xiàn)人類解放的領導階級。這篇文章被列寧認為標志著馬克思實現(xiàn)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以及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在文章中馬克思用了許多尖銳的、徹底的,同時又具有諷刺性的語言勾畫出當時德國落后的社會現(xiàn)狀,最終要指出“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1]16。而在文章中馬克思提出了一大語言亮點是“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并指出了無產階級和哲學的統(tǒng)一關系,最后揭示出實現(xiàn)人類解放是理論批判的最終價值訴求,而且重要的是由一個徹底被戴上鎖鏈、表明了人的全面喪失的特殊階級即無產階級來領導革命才能取得革命最后的勝利,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推翻那些一切使人變成為受到侮辱、奴役、遺棄以及蔑視的東西的。本文正是立足于這一點以及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深入解讀“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這兩條語言線索來思考探索馬克思批判的最終價值訴求,即實現(xiàn)德國人的解放。
一、“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革命理論和革命實踐
馬克思在《導言》中的批判不僅強調了革命理論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強調了革命實踐的重要地位。他認為只有把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兩者結合即革命理論和革命實踐有效相結合,才能共同作用于批判的最終價值訴求即實現(xiàn)人的解放,他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9。在這里馬克思明確指出了革命理論和革命實踐兩者之間各自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表明了它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只有它們共同統(tǒng)一作用于革命才能實現(xiàn)批判最終的價值訴求。具體分析其中的思想論述,有以下幾點是值得探討分析的。
首先,“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這里馬克思揭示了革命理論是不同于革命實踐的,同樣革命實踐與革命理論也是不同的;理論不等于實踐,實踐也不等于理論,理論斗爭只是觀念的東西,再好的科學理論斗爭也只能是暴露出存在的問題,如果不付出行動也是無濟于事。以往的哲學家們正是忽略或貶低了實踐活動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他們“沒有一個想要提出關于德國哲學和德國現(xiàn)實之間的聯(lián)系問題,關于他們所做的批判和他們自身的物質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問題”[1]66,以至他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然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因此,理論作為一種觀念的東西,是無法來達到直接摧毀現(xiàn)實的不合理的東西,它必須訴求于某種物質力量才能達到自身所期待的目的,所以物質力量只能是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以此達到批判的目的。其次,“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也就是說,理論雖然是觀念的東西,但是理論一旦成為群眾的觀念,而且它被群眾所接受和擁護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從而發(fā)揮出強大的革命實踐力量。那它如何才能成為群眾的觀念且被群眾接受和擁護呢?顯然,這種理論必須是一種能夠說服人的、合理的、科學的理論,是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考慮和服務的理論,且是一種讓群眾完全自愿的而不是借助一些外在的力量去強迫他們接受的理論,因為強迫人的理論只會使人成為一種新的精神枷鎖,所以它是根本不可能成為促進人的解放的思想武器。最后,“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理論想要說服人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徹底,而所謂徹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要抓住人或人本身這個根本。如果抓住了人或人本身這個根本的核心部分,那它離自己所期待的目標也就不遙遠了,同時也說明了這一種理論已被人們所接受和擁護,因為它為正在遭受現(xiàn)實苦難的人們指明了一條光明的道路方向,到那時候,只要條件成熟,革命的理論將與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共同作用于改變世界從而實現(xiàn)人的解放。
二、精神武器和物質武器:哲學和無產階級
在面對著德國人的解放的緊迫現(xiàn)實問題的出路時,馬克思指出了德國落后的現(xiàn)實專制制度已嚴重造成了德國人的解放,“德國這個形成一種特殊領域的當代政治的缺陷,如果不摧毀當代政治的普遍障礙,就不可能摧毀德國特有的障礙”[1]12,馬克思經過深入分析德國的現(xiàn)狀之后,他認為,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已無法領導德國人民獲得解放,這個艱巨的任務只能落在了一個特殊的階級身上即無產階級,因為無產階級是“一個被戴上徹底的鎖鏈的階級,一個并非市民社會階級的市民社會階級”[1]14-15,而且它是一個表明了一切等級解體的特殊等級,以及一個由于自身所遭受到普遍苦難而具有普遍性質的階級,總而言之,這個特殊的階級,它表明了人的完全喪失,因而只有通過人的全面恢復才能恢復自己本身的性質。正是因為無產階級自身這樣表明“人的完全喪失”,才使得無產階級自身就是宣告了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體,所以它只不過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秘密和特殊的身份,因為它就是表明了這個世界制度的實際解體,這樣一來,馬克思終于找到了領導德國革命的物質武器——無產階級,只有它才能帶領德國人進行徹底的革命并走向最終的人的解放。因此,馬克思信心滿滿地指出了“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樸素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1]15-16。這是馬克思關于人的解放的最經典表述之一,他表明了要實現(xiàn)人的解放,就必須把“物質武器”和“精神武器”兩者結合起來共同統(tǒng)一作用于偉大的德國人的解放革命斗爭事業(yè)。
三、批判的最終價值訴求:實現(xiàn)德國人的解放
馬克思對德國現(xiàn)存的不合理專制制度的批判,其最終的價值訴求是要實現(xiàn)德國人的解放,而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本身,正如他在結論時明確地指出:“德國唯一實際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個理論為立足點的解放”,以及“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1]16。在這里,馬克思不僅指出了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的最終價值訴求,而且突出強調了實現(xiàn)人的解放的頭腦是“哲學”、人的解放的心臟是“無產階級”,也就是說,只有哲學這個頭腦把無產階級當作是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時無產階級這個心臟也把哲學當作是自己的“精神武器”,只有哲學與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與革命實踐的緊密相結合,并共同作用于偉大的革命解放事業(yè)才能實現(xiàn)德國人的最終解放。因此,如果“哲學不消滅無產階級,就不能成為現(xiàn)實;無產階級不把哲學變成現(xiàn)實,就不能消滅自身”[1]16,只有這樣才能消滅無產階級自身的一切被壓迫和奴役的東西,從而最終恢復成為完整的人,使之能夠真正地占有自己的本質,而一旦條件成熟,德國人就解放成為人。
綜上所述,馬克思在《導言》中不但通過“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來闡述了“精神武器”和“物質武器”兩者之間各自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們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關系,而且揭示了舊世界制度解體的實踐主體力量——無產階級,只有這個特殊的階級才能領導德國人走向最終的人的解放,從而使自己解放恢復成為人??墒?,令人比較遺憾的是馬克思所最終追求的理論價值即德國人的解放在后來并沒有實現(xiàn),這說明了馬克思的思想仍然只是在哲學的思維層面上思考問題,還并沒有深入到經濟學上思考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層面領域;而且此時的他正受到費爾巴哈人本學唯物主義的深刻影響,以致他還不能深入地使用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來看待問題,只有到后來他和恩格斯合作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和《共產黨宣言》的這兩部巨著時,才系統(tǒng)地建立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和科學的社會主義,并在此后充分地深入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層面分析研究,這樣才使他充分意識到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必然性,以及無產階級最終取得革命勝利與資本主義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資本主義市民社會下經歷了人的徹底的異化,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所批判的最終理論價值的訴求即實現(xiàn)人的解放,從而使得人的本質獲得完全的、真正的復歸,到那時候,歷史之謎將在共產主義里揭曉,因為共產主義就是對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這樣積極揚棄使得人對人自身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而它是人向自身和社會的既合乎人性的復歸的生成,這種復歸是一種完全的、自覺的和保留了以往發(fā)展的全部財富。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