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霖,宋琦,鄧深
摘 要:軍隊英雄模范是時代的先鋒、社會的楷模,其對于教育激勵廣大官兵、引領全社會良好風尚具有重要作用,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軍隊英雄模范是伴隨著革命英雄主義在我黨我軍的發(fā)展而產生的,并在黨領導人民軍隊投身革命事業(yè)的各個時期不斷涌現;軍隊英雄模范之于軍隊乃至全社會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源于其內在的諸多社會功能。
關鍵詞:軍隊英雄模范;歷史沿革;社會功能
中圖分類號:E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5-0024-02
“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長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边@首20世紀五六十年代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英雄贊歌》,至今傳唱不衰,其中不僅有著當時人們對英雄的歌頌和贊美,更有后人對英雄的追崇和敬仰。我軍是一支英雄模范輩出的偉大軍隊,我軍的發(fā)展壯大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充滿榮耀與熱血的革命英雄史,在我軍的光輝征程中,從來不乏英雄模范,而這些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英雄模范不僅是鼓舞我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支撐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永續(xù)發(fā)展的脊梁。人民軍隊中涌現出的眾多英雄模范以其個人的品行、氣節(jié)和壯舉,激勵和教育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成為我軍以及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軍隊英雄模范的歷史沿革
近代中國經歷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慘歷史,為了擺脫苦難和探索光明,眾多英雄志士譜寫了一部部驚天動地的壯麗史詩,也創(chuàng)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越是深受苦難的民族,在心理訴求上越需要英雄??梢哉f,近代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和抗爭史,是促使革命英雄主義在近代中國盛行的心理誘因,而革命英雄主義的盛行又為軍隊英雄模范的產生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人民軍隊的建立,軍隊英雄模范在黨的領導號召下和在革命事業(yè)的歷練中紛紛涌現。
1.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歷來具有革命英雄主義傳統(tǒng)。早在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就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939年3月18日,毛澤東、王稼祥等聯(lián)名發(fā)出《關于收集和宣傳八路軍新四軍民族英雄事跡的指示》,指出“在抗戰(zhàn)中,從我們八路軍、新四軍的干部與戰(zhàn)士中涌現出許多民族英雄。表揚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為,對外宣傳與對內教育均有重大意義,各政治機關應注意收集這些英雄的事跡”。1943年2月11日,八路軍總政治部發(fā)出《關于宣傳八路軍、新四軍中的各種英雄人物的指示》,指出“不管在作戰(zhàn)中、在對敵斗爭中、在學習與生產中,都涌現出了許多的八路軍、新四軍英雄……我們部隊應很好學習這種方式,宣傳八路軍、新四軍的各種英雄,特別是火線上的英雄……各戰(zhàn)略單位政治機關,應很踏實地去發(fā)現這些英雄,編成生動的通訊,電告延安新華社,同時在本地深入宣傳,這是極富有教育意義的,但必須審慎地嚴肅地去進行”。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歷來就具有革命英雄主義的傳統(tǒng),對塑造英雄模范的重視是一以貫之的。
2.隨著朱德科學地論述“革命的英雄主義”,軍隊英雄模范在科學理論的指引和“殺敵立功”運動的催化下大量涌現。1944年7月7日,朱德的題為《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在延安《解放日報》上刊發(fā),文章科學論述了人民軍隊“革命的英雄主義”,指出“革命的英雄主義,是視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對革命事業(yè)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以革命之憂為憂,以革命之樂為樂,赤膽忠心,終身為革命事業(yè)奮斗,而不是斤斤于做個人打算;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僅可以犧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猶豫地貢獻出自己的生命”,并將其與“舊英雄主義”從根本上區(qū)別開來。解放戰(zhàn)爭中,全軍范圍開展的“新式整軍運動”讓廣大官兵的階級覺悟得到了極大啟發(fā),全軍將士通過接受教育、激發(fā)斗志,個個憋足了奮勇殺敵的革命熱情,在戰(zhàn)火考驗中“殺敵立功”運動一浪高過一浪,戰(zhàn)斗英雄紛紛涌現。
3.隨著一系列條令條例的頒布和歷次英雄模范會議的召開,軍隊英雄模范的發(fā)展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道路。1950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戰(zhàn)斗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給予了全軍英雄模范莫大的褒獎和崇高的榮譽,也極大地激勵了全軍廣大官兵。不久后奔赴朝鮮戰(zhàn)場的志愿軍將士們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使他們克服極為惡劣的環(huán)境和極其嚴重的困難,最終打敗裝備精良的多國部隊,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1952年1月21日,我軍首個關于立功和相關獎勵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立功與獎勵工作條例(草案)》正式頒布,這標志著人民軍隊的立功創(chuàng)?;顒酉蚍ㄖ苹缆愤~進。之后,總政治部于1963年9月2日頒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時立功條例(草案)》,1984年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又對立功與獎勵相關工作做了更明確的規(guī)定。1984年9月,第二次“全軍英雄模范代表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2007年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召開的第三次“全軍英雄模范代表大會”,是繼前兩次英雄模范會議后的又一次群英盛會。
二、軍隊英雄模范的社會功能
軍隊英雄模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其對軍隊乃至全社會的廣泛影響,源于其內在的諸多社會功能。
1.導向功能。一位英雄就是一根標桿,一名模范就是一面旗幟。軍隊英雄模范的事跡和經驗,能夠引導干部群眾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敏銳感;能夠引導干部群眾緊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指示精神,無論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都遵守黨和國家政策;能夠引導干部群眾培養(yǎng)正確的精神取向,走向美好的精神家園。大力弘揚軍隊英雄模范的高尚品格和精神,能夠引領廣大軍民緊跟主流意識,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們的思想行為指明正確方向,同心同德、奮發(fā)向上地實現共同的理想和目標。
2.示范功能。軍隊英雄模范都來源于廣大干部群眾,是人民群眾的杰出代表,他們的崇高精神和優(yōu)秀品格都原原本本、真真實實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示范功能,不但告訴人們何為對,何為錯,而且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去做,不應該如何去做。英雄模范所表現出崇高的道德品質和時代精神,其示范作用和榜樣作用是無窮的,他們的榜樣示范為人們提供可以參照、效仿的具體對象,引導人們向榜樣看齊,吸引大家爭相仿效。通過效仿英雄模范,一些人們不太明白的理論表述可以變得淺顯易懂,同時人們也更便于接受,更容易接受。“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通過英雄模范的示范,人們可以在工作實踐中改進方法,提高效率;在現實生活中不斷改正缺點,提升和完善自我。
3.教育功能。軍隊英雄模范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比普通人更高大、更偉岸、更純潔,可以說近乎完美。英雄模范高于一般群眾,卻又來源于人民群眾,用英雄模范的事跡、精神和思想教育廣大群眾,號召人民群眾以英雄模范為榜樣,要比一般的講道理更加有血有肉、生動形象,也更有信服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人民群眾在知悉英雄模范的優(yōu)秀事跡和模范壯舉后,必將為英模的非凡經歷而動容,為他們的光輝事跡而肅然起敬,在精神上受到深刻的洗禮和教育。人的心中都有一種崇拜英雄的心理需要和成為英雄的愿望,軍隊英雄模范就是人民群眾心中崇拜和渴望成為的榜樣。面對身邊的英雄,內心的需求和渴望就會促使人們去拿自己和榜樣做對比、找差距,激勵人們學習模仿英雄模范。與此同時,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深藏著一種希望被他人認可的心理需求,當人們受到英雄模范的感染后,在將自己與英模的比對中形成一種敬佩感,自然而然地以英雄模范為榜樣為標準,形成一種追求榜樣的心理和行為需要,從而形成自我教育的強大內在驅動力。由此,在外因和內因的雙重作用下,軍隊英雄模范的教育功能更為突出和高效。
4.團結功能。我們偉大民族的優(yōu)秀基因中蘊含著團結一致的思想因子,形成了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文化傳統(tǒng)。在戰(zhàn)火紛飛的崢嶸歲月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密切聯(lián)系群眾,人民群眾緊緊地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從勝利走向勝利。其中,軍隊英雄模范常常是我黨我軍團結群眾、發(fā)動群眾的抓手。讓人民群眾通過英雄模范的先進看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先進,從而得到群眾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擁護。此外,英雄模范身上所體現的集體主義、愛國熱情、奉獻精神、嚴守紀律等優(yōu)秀精神品質將全軍官兵和廣大群眾牢牢團結在黨的領導之下,牢牢統(tǒng)一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一致行動之下。
5.凝聚功能。強大的凝聚力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支軍隊想要實現繁榮發(fā)展和強大所必須具備的精神內核。優(yōu)秀的文化是增強凝聚力的關鍵條件,英雄模范不僅本身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文化精神,而且能夠通過吸引民心、感召民心、團結民心,起到凝聚整個民族和社會力量的巨大作用。軍隊英雄模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其凝聚功能主要表現為崇高精神和優(yōu)秀品格對廣大人民群眾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純潔的精神操守、堅定的理想信念,能夠激發(fā)人們的使命感、自豪感、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內聚力和高度的群體意識,有利于凝聚人心、統(tǒng)一力量、促進團結,進而極大地增強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得到大力弘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2.
[2]總政治部辦公廳.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資料選編:第1-10卷[G].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2010.
[3]岳謙厚,劉威.戰(zhàn)時陜甘寧邊區(qū)的勞動英模運動[J].安徽史學,2011(1):83-92.
[4]孟凡剛.追尋英模足跡奏響時代凱歌——我軍英模輩出的重大實踐價值[J].求實,2011(1):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