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婧[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論《詩經·小雅》怨刺詩的孤獨美感
⊙王育婧[河南大學文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詩經·小雅》怨刺詩表達了強烈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給讀者帶來了美感,包括閱讀共鳴的快感、閱讀悲劇的心靈快感。這種孤獨美感賦予了《詩經·小雅》怨刺詩永恒的生命力,對后世文學也有一定的影響。
《詩經·小雅》怨刺詩孤獨美感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產生和初創(chuàng)期,在形式上不如后世文學成熟完善。因此若據(jù)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觀點來看,先秦文學的文學性不夠強;然而,若論文學的審美屬性、文化屬性等,先秦文學不遜于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后世文學。先秦文學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美。受先秦文學“文史哲不分”觀點和文教觀念的影響,研究者常以哲學和政教思想來解釋先秦文學,而忽略了先秦文學的精神美及它給讀者帶來的審美體驗。先秦文學中文學形式感較強的《詩經》亦難以幸免,對《詩經》的經學闡釋遠遠多于文學闡釋,文學闡釋亦多在題旨方面,審美價值研究則相對較少。
先秦詩歌發(fā)展由宗教頌贊禱祝詩發(fā)展到政治敘事詩,再演進到言志抒情詩,奠定了中國詩歌主抒情的發(fā)展方向?!盾髯印ご舐浴分v“《小雅》不以于污上,自引而居下,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聲有哀焉”?!缎⊙拧返脑勾淘姳磉_了詩人對國政、時弊、自身遭遇的幽怨感嘆,是《詩經》言志抒情詩的重要組成部分?!缎⊙拧吩勾淘娛惆l(fā)的幽怨感嘆之情傳遞著深沉的孤獨感,而這卻被“《小雅》怨誹而不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之類的詩教評論帶過。
《小雅》怨刺詩表達了強烈的孤獨感,這可以給讀者帶來孤獨的審美體驗。雖世殊事異,但如今的讀者依舊可以與《小雅》中的那些怨刺詩達到心靈上的共鳴。這不僅是因為這些詩歌體現(xiàn)了憂國哀民的責任心、遭讒受累的哀怨心,更是因為責任心、哀怨心背后表達出的孤獨。“其實美學的本質或許是孤獨?!雹俟陋毷强梢宰鳛閷徝缹ο蟮?。孤獨本身就有著一種美感,而讀者和文本對話后產生共鳴更是一種美感,一種閱讀的快感?!缎⊙拧吩勾淘姳惚憩F(xiàn)了此種美,而這美感又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詩經·小雅》怨刺詩整體展現(xiàn)了強烈的孤獨感,包括離家勞役的孤獨、遭讒被排斥的孤獨,還有不被人理解的孤獨。
1.離家勞役的孤獨
家是個體在社會的一個附著點,遠離家鄉(xiāng)或父母的個體是孤獨的。《蓼莪》篇被方玉潤評為“千古孝思絕作”②。詩先言“父母劬勞”,對父母“欲報之德”是“昊天無極”。有父母在是溫暖的,而詩人卻“我獨不卒”,不能和父母一起,不能終養(yǎng)父母。于是詩人感慨道:“民莫不,我獨何害!”一個“獨”字表達了詩人對父母的思念,表達了詩人無父無母的孤獨。
臣子在外馬不停蹄地奔波,飛翔的鳥兒尚且可以還巢休息,臣子卻因為君主的事情未完而難以歸家。車馬勞頓,不能安居在家,不能奉養(yǎng)父母。臣子的心甚是傷悲,漫漫路途只有臣子忙碌的身影。
除了公事的繁重,還有很多徭役。如《采薇》,為戍士還歸之作,詩歌先回憶了自己戍役的往事,戍士因“獫狁之故”而“靡室靡家”“不遑啟居”“憂心烈烈”。接著所幸最終得勝還歸,然而,戰(zhàn)后幸存歸家,戍士卻沒有喜悅之情,而是充滿悲哀。即使得勝了又怎樣,遠離家鄉(xiāng),身心勞苦,所遭受的孤獨痛苦誰能理解?此時征夫是覺得沒有人可以理解他的心酸苦痛。征夫的從征之路是孤獨的,還歸之路亦是孤獨的。詩歌末尾將征夫孤獨痛苦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闭绶接駶櫵u:“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雹?/p>
《北山》與《采薇》一樣表達了勤于王事的勞苦孤獨。似乎人在痛苦時會覺得所受之苦是獨一無二,旁人“莫知我哀”的,人在受苦之時最感孤獨。詩人在“王事靡,憂我父母”后抱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覺得臣子那么多,王不均,使自己獨自勞苦?!缎∶鳌罚骸拔粑彝樱赵路匠?。曷云其還,歲聿云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心之憂矣,憚我不暇。念彼共人,懷顧。”詩人想到安居的朋友,自感獨身事眾的悲哀之情也很鮮明地表達了出來。又如《何草不黃》: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征人“朝夕不暇”地“經營四方”,“匪兕匪虎”卻不停地走在無邊的野外。征人發(fā)出了承受痛苦的孤獨:“哀我征夫,獨為匪民。”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斯逝不至,而多為恤。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2.遭讒被排斥的孤獨
生逢亂世,人人自顧不暇,更何況流落異鄉(xiāng),不被容納。如《黃鳥》:
黃鳥黃鳥,無集于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與明。言旋言歸,復我諸兄。
黃鳥黃鳥,無集于栩,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言旋言歸,復我諸父。
詩人首先以黃鳥作比,徘徊無所止,無所食。后又直言此地不可留,希望回歸故土。方玉潤認為此詩“重在‘不可與處’及‘爾不我蓄’,非重在‘復我邦族’也”。⑤全詩更多地表達了詩人在異鄉(xiāng)不被容納、不得安居的悲傷和孤獨?!段倚衅湟啊菲餐瑯颖磉_了這種孤獨,詩人在“爾不我蓄”后寫道“:我行其野,蔽芾其樗?!辈槐皇招艉?,詩人孤零零地行于野中,依惡木以自蔽,其情實可哀。
又如《小弁》,此詩姚際恒、方玉潤等人認為是幽王之太子宜臼所作。因褒姒之讒,宜臼之母被廢,他本人也被驅逐。全詩在開篇便呼天自述:“弁彼斯,歸飛提提。民莫不谷,我獨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云如之何?!痹娙烁袊@別人都生活得快樂,自己卻獨自遭難,被拋棄。又《四月》亦是如此,是被排斥的孤獨哀歌?!岸樟伊?,飄風發(fā)發(fā)。民莫不,我獨何害!”“君子作歌,維以告哀?!?/p>
3.不被人理解的孤獨
與人群外的孤獨相比,人群中的孤獨更為可悲。身在人群中,任何個體都不能被另外的個體完全理解,這是人類永恒的悲劇?;騻€體語言行為被人誤讀,或個體精神不能與旁人產生共鳴等等,個體存在著不被人理解的精神孤獨。如《鴻雁》: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暫且不論此詩前兩章所表達的內容,只看“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对娂瘋鳌纷ⅰ埃骸俄n詩》云‘:勞者歌其事?!段猴L》亦云‘:我歌且謠。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痹娙艘騽诳喽Ц?,不了解的人會以為詩人喧嘩浮躁。這種不被人理解的表達也類似《黍離》中“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孤獨苦悶。個體的言語行為被誤讀是一種無奈的精神孤獨。
再如《正月》,詩人擔憂奸偽之言誤國,悲傷民眾遭逢厄運。但這種擔憂和預見卻不被人理解,詩人“念我獨兮,憂心京京”,“念我獨兮,憂心殷殷”。詩人寫道:“民今方殆,視天夢夢?!泵癖娬幱谖<敝?,上天卻夢夢然,若無意于分別善惡。又道:“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天尚夢夢,人亦昏昏。人人自覺自圣,不辨烏之雌雄。人人都自以為是,于他人之言不屑一顧。上天和下民都不能理解自己的擔憂,詩人如何不“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精神的曠野里無人為伴,孤獨至極!
又如《十月之交》,此詩為一首典型的刺詩。開篇就寫自然現(xiàn)象,以天災預示國難,又寫小人婦人之禍患,詩人甚為焦灼憂慮。而這一切詩人都獨自承受著。結尾詩人嘆道:“悠悠我里,亦孔之。四方有羨,我獨居憂。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在詩人眼里,“快樂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種痛苦的孤獨感,這種無人理解、無人共鳴的孤獨感在詩末余味悠長。
由上可以看出《小雅》怨刺詩充斥著悲傷的孤獨感?;蚴请x家勞役的孤獨,或是遭讒被排斥的孤獨,或是不被人理解的孤獨。《小雅》怨刺詩表達了在人群中和人群外的兩種孤獨?!蔼殹弊挚梢哉f是它的精神標識。而這種孤獨美給《小雅》怨刺詩帶來了極大的審美價值。
美感即審美體驗。《詩經·小雅》怨刺詩可以給讀者帶來孤獨美感,即孤獨的審美體驗。明確《小雅》怨刺詩的孤獨美感還有幾點重要的意義。
首先,可以說正是《小雅》怨刺詩的孤獨感給了它永恒的生命力和永恒的審美價值?!把耪撸病?,“怨誹而不亂”等中和周正之類的詩教評價低估了《小雅》怨刺詩的美學價值。
對于《小雅》怨刺詩的很多背景,后代的讀者已經缺乏較深入的感知。因此與《小雅》怨刺詩的政治審美相比,孤獨感更具有生命力,它可以讓各個時代的讀者都與其達到共鳴。這使得《小雅》怨刺詩在任何時代都不孤獨。也許追求新奇、崇尚震驚體驗的現(xiàn)代社會很少有人會欣賞到怨而不亂的中和之美,但人們都會體味到詩人的孤獨感。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古今中外,無一例外。存在主義哲學認為人的孤獨感是存在于世界的基本感受,人是被拋入這個世界的。人生而孤獨,人死更是一種絕對的孤獨。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和《小雅》怨刺詩的孤獨發(fā)生共鳴,當讀者與閱讀對象發(fā)生共鳴,便會有閱讀快感產生。
除了讓讀者產生共鳴的快感外,《小雅》怨刺詩中的孤獨感也可以讓讀者體味到悲劇的心靈快感?!缎⊙拧吩勾淘娭小昂萌恕痹馐芄陋?,可以說是一種悲劇。悲劇還可以帶來快感,快感來自于惡意(一種幸災樂禍)和同情(包括審美同情和道德同情,但更多是審美同情的心靈超越)。⑦另外,亞里士多德對悲劇還有著著名的“凈化說”。他在《詩學》中講到人在悲劇中可以通過憐憫和恐懼獲得情感的宣泄。現(xiàn)實世界中的讀者和悲劇人物形成共鳴,情感發(fā)泄而達到心靈上的平靜。《小雅》怨刺詩的詩人受勞苦、被排斥、不被理解等種種孤獨可以給幾千年后的讀者帶來悲劇的心靈快感。
再者,孤獨是文學永恒的母題?!缎⊙拧吩勾淘姸嗍切踔劣耐鯐r期的作品,這一母題的開創(chuàng)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離騷》,而是《詩經》。《小雅》怨刺詩中多的是“念我獨兮”“我獨居憂”“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之類的孤獨話語的表達。
此外,明確了《小雅》怨刺詩的孤獨感與孤獨美感后,就可以更完善地解釋鐘嶸對于阮籍詩“源出于《小雅》”的評價。鐘嶸在《詩品》中評價阮籍:“其源出于《小雅》。雖無雕蟲之功。而《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fā)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于《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顏延注解,怯言其志?!雹嗳罴娫谖膶W史上被評價為“隱約曲折”。鐘嶸寫到顏延年認為阮籍詩歌幽曲是因為怯言其志,這顯然是從阮籍詩歌源于《小雅》的委婉諫刺方面講的。然而在明確了《小雅》怨刺詩的孤獨感后,可以說不僅是因為阮籍繼承了《小雅》“譎諫”“怯言其志”“怨誹而不亂”等符合封建教化的表達方式,更多是因為他繼承了《詩經·小雅》怨刺詩的孤獨感。
阮籍的82首《詠懷詩》“充滿苦悶、孤獨的情緒”?!肮馒櫶柾庖?,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詩中末尾兩句可視為全部《詠懷詩》的總綱。⑨“憂思獨傷心”不正是《小雅》怨刺詩的孤獨感的再現(xiàn)嗎?而鐘嶸寫阮籍之詩“源出于《小雅》”,是在獲得了《小雅》怨刺詩的孤獨美感之后而寫,亦可見在把握中國文論的感悟式評價時特別要注意審美體驗在評價者身上的影響。
《詩經·小雅》怨刺詩有著強烈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具有永恒的美學價值,它可以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并達到閱讀快感。《詩經·小雅》怨刺詩的孤獨感亦對后世文學產生了相當?shù)挠绊憽?/p>
①蔣勛:《孤獨六講》,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頁。
②③⑤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418頁,第341頁,第380頁。
④⑥朱熹:《詩集傳》,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41頁,第182頁。
⑦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0頁。
⑧曹旭:《詩品箋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頁。
⑨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頁。
作者:王育婧,河南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先秦方向。
編輯: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