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有效性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有效地教與有效地學。教學有無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無教完內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學生有無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語文教師要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fā)展。下面筆者試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管窺之見。
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主要是解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近些年我們都是討論“怎么教” 的問題,很少討論“教什么” 的問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能只在方法層面尋求解決辦法,更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探討。
2.語文教學目標不明確,主要存在三種不良傾向:一是目標泛化,語文課成了無所不包的文化課;二是目標狹隘化,語文教學等同于應試教學,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三是目標隨意化,沒有一個基本的客觀的標準可言。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有效性。
3.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忽視了學科性特點。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是語言素養(yǎng),而在多媒體走進課堂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喜歡用音樂、畫面等在一些細枝末葉的問題上創(chuàng)設情境,追求所謂的“圖文并茂”,追求表面的浮華和喧鬧,對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等閑視之,使學生在熱鬧過后什么收獲都沒有。
4.教學方法和策略單一,閱讀上出現“多練少讀”甚至“只練不讀”的情況,某些教師要求學生讀,但只是放羊式閱讀??傊處煵荒芤龑W生多讀書,讀好書,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娛樂消息、體壇消息等往往了如指掌,說來頭頭是道,即使一目十行也是過目不忘,原因何在?興趣使然。他們是在極輕松,即毫無學習、背誦等壓力的情況下掌握一切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揭示了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即對學習的熱愛。興趣是成功的前提,所以語文課堂在完成知識傳授的時候,要想辦法把教學內容設計得讓學生樂于接受,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課堂活動,對課堂產生情感依賴,以此保證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有效性。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師要廣泛學習,把學生的社會經歷、生活體驗、所見所聞引入課堂,讓學生各抒己見,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就能真正體會課堂是他們學習的樂園。只要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喜歡上語文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就高。
三、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種做法
1.精心備課,精選教學內容,整合教材資源。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和規(guī)律的探尋。因為適合學生的內容才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能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語文教師要樹立“學習語文就是為了要超越語文,學習教材是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必須突破“文本”,依靠自己發(fā)現文本潛在的內涵。尤其是現今的新課標教材,留有很大的探究空間,要由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真正有效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師需要對語文教材有深度、全面、系統(tǒng)的解讀,不能機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
另外,在備課時也要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畢竟“學生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不用教師硬灌,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教師還要精選試題,讓每一道題都有代表性,只有教師先到題海中,才能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2.要讓每一節(jié)課都變成精品課,打造生動、形象、精練、幽默、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不再枯燥。語文課堂的教學語言要有直觀性和形象感,富有情趣,即老師要善于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充滿情感、富有節(jié)奏感的課堂教學語言往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以情動人、“潤物細無聲”作用。
3.重視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首先,問題要具有典型性。教師設置的問題要集中體現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具有一定的深度,注意用少量具有牽引力的“主問題”代替數量眾多的“碎問”,從而達到“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比如教授《項鏈》一文時提問:瑪蒂爾德丟失項鏈是偶然還是必然?學生會認真閱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細節(jié),指出必然性,進而深刻把握瑪蒂爾德的性格特征。
其次,問題要具有層次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要從學生的認識實際與知識水平出發(fā),所提出問題的深淺、繁瑣、大小要適合學生的水平,使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回答。比如,筆者在教《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課時,就設置了這樣一道討論題:“鄒忌的諷諫為什么會成功?”在教學過程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可能只從鄒忌善諷的角度思考,基礎較好的學生還會從齊威王肯接受諫言的角度思考。
再次,問題要具有趣味性。教師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使他們心理上形成“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特級教師張彥在教《阿Q正傳》一文時,一開篇就問學生:“阿Q姓甚名誰?請同學們給他擬一個履歷表?!边@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阿Q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
最后,問題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結合教學任務設計一些創(chuàng)造性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暢所欲言,展開熱烈的討論,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如,一位教師在講授《雷雨》時就設置了這樣一個討論題: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之情,有人說“道是無情卻有情”,有人說“道是有情卻無情”,你同意哪種看法并闡明理由。這個討論題就形同一個辯論題,學生自然有興趣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語文教師而言,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每一個學生,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體驗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要使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只有學生產生成就感,才會融入課堂,這樣課堂效率自然就高。
當前,在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問題上有這樣一種說法:高水平的教師向課堂要質量,低水平的教師向課后要質量;高水平的教師注重教方法,低水平的老師側重教知識;高水平的老師整體建構,低水平的老師零打碎敲。如果不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但“勤勞”不一定就能“致富”。事實上,教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學,學生應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時刻關注教與學的真實狀態(tài)和復雜關系,即教師想教什么——教師實際在教什么——學生實際學了什么,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鄭逸農.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標準.
[2]王昭.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史素青.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4]王榮生.高中語文新課程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