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跨文化的想象與構(gòu)建
——《飲夢茶館》的中國敘事與再現(xiàn)政治

2014-07-05 15:10黃麗娟
當代作家評論 2014年2期
關鍵詞:希爾小說文化

黃麗娟

跨文化的想象與構(gòu)建

——《飲夢茶館》的中國敘事與再現(xiàn)政治

黃麗娟

賈斯汀·希爾(Justin Hill,1971-)是英國當代旅行作家和詩人,曾先后三次榮登英國布克讀書獎的最后提名榜,尤以中國題材的作品而揚名英語世界國家。游記《黃河》(The Bend of Yellow River,1997)是希爾的處女作,記錄了他一九九三年到山西運城的文化體驗?!讹媺舨桊^》(Drink and Dream Teahouse,2001)是繼《黃河》問世后的又一部力作。小說榮獲英國兩個大獎:二○○二年度的貝蒂·特拉斯科獎(Betty Trask Award)和二○○三年度的紀念喬夫里·費伯獎(Geoffrey Faber Memorial Prize)。小說受到的好評如潮:《華盛頓郵報》稱之為二○○一年最值得閱讀的作品?!缎抡渭摇贩Q這是“一部直接而有力的小說,風趣地描寫現(xiàn)代中國,情感充沛”?!杜_北時報》評價這部小說是“一部小經(jīng)典……閱讀時感覺像D.H.勞倫斯的早期小說,交織著力量與柔情……是有關現(xiàn)代中國的必讀書目?!毕柕钠渌髌愤€有《你好,阿斯馬拉》(Ciao Asmara,2002)、《天堂過客》(Passing under the Heaven,2004)、《護墻》(Shieldwall,2011)。

《飲夢茶館》是希爾根據(jù)他在湖南邵陽的經(jīng)歷寫成的,如希爾所言:“我住在中國城鎮(zhèn)幾乎五年,于是我開始收集素材準備寫《飲夢茶館》。”小說以邵陽太空火箭二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改革大潮中的倒閉為背景,以老朱一家三代人在不同時代的命運為主線,凄美地再現(xiàn)了有著不同歷史記憶的當代中國人的困惑與彷徨。希爾認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如明恩溥、何天爵等所傳遞的典型中國人形象層面,即神秘莫測、詭異冥頑。這與時代進步完全不符:“在中國住上一段日子后,我能明顯感覺到中國人根本不是西方人筆下的怪異人群……我寫作的最初動機是幫助西方讀者走出誤區(qū)。西方人不能再對中國神秘化……”那么,希爾筆下的中國呈現(xiàn)何種樣態(tài)?是真實中國的再現(xiàn)嗎?這種中國再現(xiàn)體現(xiàn)著何種文化心理和個人情懷?本文采用對位閱讀法,以中國本土文化知識分子的立場剖析《飲夢茶館》中的文化敘事策略以及其中所隱含的跨文化再現(xiàn)政治,旨在說明希爾筆下再現(xiàn)的當代中國難逃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其中國想象和構(gòu)建彰顯著全球化語境下英國作家跨文化書寫中國的新殖民主義傾向,隱含著西方啟蒙現(xiàn)代性以來沉淀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政治歷史緣由。

一、文化異妝的敘事策略

西方對中國的書寫有著浩瀚悠久的歷史淵源,不同時期的商旅、傳教士、殖民官、漢學家、華裔作家都曾著述中國。例如:從中世紀意大利的馬可·波羅《中國見聞錄》中的“大汗”中國,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期以利瑪竇為首的耶穌會士所譯介的“儒家”中國,十八世紀末馬嘎爾尼使團成員以及后來的新教徒傳遞的“病夫”中國,無不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西方人對中國文化在不同程度上的欲望投射。對此,克拉克(J.J.Clarke)指出東方不過是西方的他者:“一方面東方是古老智慧的源頭,西方靈感的源泉,文化上具有豐富絢爛的優(yōu)越文明,映襯著歐洲自身文化的不足;另一方面東方是險象叢生和謎團密布的異域地區(qū),長期封閉于停滯的過去,在等待西方現(xiàn)代性這一洪水猛獸將之撞醒?!钡搅硕兰o,到過中國的英國文人如毛姆、奧登、羅素、I.A.理查茲、燕卜蓀等都曾書寫過各自眼中的中國。在這些中國敘述中我們幾乎都清楚可見西方作者突出明顯的文化身份,他們或以褒揚中國文化的親和姿態(tài),或以丑化中國文化的貶低身段,借助中國知識而抒發(fā)個人理想。另外,二十世紀還有一些如張戎、韓素音、毛翔青等流散華裔作家書寫中國和中西文化沖突。

但是,希爾在《飲夢茶館》中的書寫中國最為獨特搶眼。首先,希爾的《飲夢茶館》是以改革開放后,尤以九十年代的中國內(nèi)陸城鎮(zhèn)文化生活為題材;其次,希爾在《飲夢茶館》中使用獨特的第三人稱全能敘事視角,仿佛是一位中國本土作家在講述中國故事。這種有意識地將作者歐洲白人文化身份隱退,目的是“想令人感覺《飲夢茶館》就像中國人自己寫的一樣?!鼻罢邼M足西方讀者對當下經(jīng)濟騰飛的中國現(xiàn)狀了解的渴望,后者則是希爾在小說中采用的一種文化敘事策略,夯實小說再現(xiàn)中國知識的可靠性。如果說前者是目的和意義,那么后者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渠道和手段。也就是借用文化敘事策略以再現(xiàn)和構(gòu)建一個真實可靠的當代中國圖景,以饗西方讀者。

希爾對他的中國游記《黃河》并不十分滿意,原因在于所采用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無論如何都不時提醒讀者他的外來者身份:“《黃河》中我無意成了中心,成了主角。事與愿違,敘事者與聚焦者的我無法擺脫主觀色彩。”如果說希爾對自己出現(xiàn)在敘事中所造成的主觀干預感到失望的話,在余下的兩部作品中他“決心跳出自己的局限,在作品中去掉外國人的身影……以便能更好地寫出真實的中國?!庇谑牵凇讹媺舨桊^》和《天堂過客》中,希爾躲到敘事后面,猶如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中國知識的代言人講述故事,難怪《時代文學增刊》記者馬克·羅斯(Marco Roth)這樣評論希爾:“雖然希爾用英語創(chuàng)作,他可以被看作中國小說家”。綜合希爾自己和西方的評論,我們視希爾這種跨文化書寫的策略為文化異妝敘事策略,這種敘事策略的由來要從心理學性別轉(zhuǎn)換意義上的異妝和敘事學意義上的異妝說起。

異妝(transvestite)通常意義上指男性在服裝上故意將自己裝扮為女性,成為具有男根的女性。裝扮成女性并不意味著具有女性傾向,與變性手術和同性戀不同的是他通常為異性戀男性,只是偶爾或間斷地裝扮為女性。裝扮不是想成為女性,裝扮是想象的工具,將男子帶入想象的女性世界,仿佛自己擁有了女性身體,可按女性行為。也就是說,異妝是男性自由地跨越和調(diào)整社會所建構(gòu)的兩性差異的一種方式,戲弄和游離于性別模式(stereotype)。羅伯特·斯托勒(Robert J.Stoller)分析異妝男性的心理時指出:“這種怪異行為的基礎是兩種性別身份:一個是后來形成的——‘我是女性’,另一個是之前的核心身份——‘我本為男性’……他認同而且有意感覺自己是具有男根的女性。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告訴自己,如果愿意的話,他就是或者實踐中是一個比天生為女性更美好的女性?!币虼?,異妝不是目的,穿異妝為的是卸下裝扮,異妝只是男性在建造男性自我過程中的一個部分。他模仿想象的女性,將之變成男性自我的一部分,而實際上異妝男性是在創(chuàng)造理想女性,將在正統(tǒng)社會約定俗成的男子氣或男子屬性中對女性難以實現(xiàn)的欲望進行想象的和行為的張揚和表達。

敘事異妝(narrative transvestism)這個概念是瑪?shù)吕锥鳌たǘ?Madeleine Kahn)在《敘事異妝:十八世紀英國小說修辭與性別》一書中提出的,將文學和心理學的術語有機結(jié)合,以描述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在性別想象和性別建構(gòu)上的形式和局限。男性作家笛福、理查遜用第一人稱女性為故事敘事者,這種異妝敘事是一種敘事策略,賦予男性作家以動態(tài)結(jié)構(gòu),由于異妝并不固定于某一種性別,使得男性作家一方面依照意愿和想象塑造女性氣質(zhì),另一方面不斷鞏固自身男性權(quán)力,是在加強男性的絕對霸權(quán)。因此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是男性作家的敘事策略產(chǎn)物,是十八世紀性別話語和男女屬性議題介入小說敘事意識的形式。使用異妝敘事,理查遜和笛福得以創(chuàng)造預見性地書寫自我,這種自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而是建立在自我知識和自我存在上充分想象的自我,是對那個時期性別爭議做的復雜反應。

如果說異妝和異妝敘事是以跨越性別疆界為特征,以達到鞏固男性和男性作家對女性的欲望的話,那么文化異妝在筆者看來則是跨國界作家再現(xiàn)異質(zhì)文化時的敘事手法??鐕缱骷颐鎸Ξ愖逦幕瘯r,通常第一反應是努力在已有的價值框架下將其進行同化?!捌渌幕云渥陨?特點)存在,這種他性才是外來觀察者建構(gòu)之處,是投射焦慮和欲望的屏幕。他者……幫助個體和文化建立、保持身份,對自我未完成的夙愿、壓抑的欲望和自我傾向不得不抑制的黑暗面提供自我投射的屏幕……”。披上異質(zhì)文化的外衣,并不意味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異質(zhì)文化書寫者,而是將主體文化對異質(zhì)文化投注的難以實現(xiàn)的欲望得以釋放和張揚。一九七八年《東方學》問世后,西方作家在書寫東方異質(zhì)文化時通常面臨如何擺脫東方主義的窘境。希爾試圖在《飲夢茶館》中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稱敘述聲音,仿佛一個編導在制作一場中國元素劇,其主角、場景、歷史和文化都是中國的,但是不要忘了,其面向的讀者是英語世界,其創(chuàng)作的真實身份是英國白人,其建構(gòu)中國的主導意識是西方的。這種文化異妝令書寫者得以游戲于西方英國文化身份和異域中國文化身份之間,自由地認同和疏離異域中國文化,自由而隱秘地在敘事中植入西方價值,能夠?qū)o法直接揭露的歷史事實恣意表達,不用擔心小說的魅惑力和不可信性。文化異妝并不意味著書寫者認同他者文化,而是為了鞏固書寫者自身的文化主體性。在某種程度上,這掩蓋了西方主體文化身份的尷尬和焦慮,使得作家自主地立足于自身文化,跨越于自我/他者兩種文化身份,對異族文化加以想象和構(gòu)建。

二、一家三代人:文化異妝敘事下的中國

小說《飲夢茶館》以春、夏、秋、冬一個周期為敘事時間,圍繞一家國企的倒閉改制事件展開故事情節(jié)。與勞倫斯的《虹》和張戎的《鴻:中國三代女人的故事》相似,小說將人物的個人命運與歷史政治事件交織一處,講述的是老朱、大山、小龍這一家三代典型人物的創(chuàng)傷命運,再現(xiàn)了一幅處于經(jīng)濟改革的現(xiàn)代化陣痛中的“精神荒原”般的中國民生圖。

首先,小說塑造了毛澤東時代的典型創(chuàng)傷人物老朱。小說伊始李書記的上吊自殺便鋪陳了老朱的悲痛,直到小說結(jié)尾老朱孤獨地離世,貫穿整部小說的是老朱和李書記為代表的建設新中國那一代人面臨社會改革的不解、不適和孤獨無助。老朱出生在一九二四年,參加過抗日和解放戰(zhàn)爭,以及新中國的建設。但是在小說中到了九十年代公有制經(jīng)濟向非公有制經(jīng)濟過渡時,老朱對社會主義的理解與現(xiàn)實發(fā)生巨大反差。對老朱而言,過去的歲月與夢想、希望和建設緊密相連,他的過去與邵陽太空火箭二廠一樣見證著中國歷史,雖然這種記憶不無苦澀和掙扎。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創(chuàng)傷猶如幽靈般縈繞著現(xiàn)在的生活。小說中的老朱陷入重復性強迫癥(repetitive compulsion),他無論怎樣試圖忘掉過去,過去總是涌現(xiàn)。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建立新中國的記憶,與李書記一起滿腔熱情建設工廠、改造舊社會妓女的記憶,與李書記一起被關押在牛棚挨批斗的記憶,深深地印刻在腦海中無法逝去。李書記的上吊自殺和李書記妻子秋云的無聲出走,加重了老朱的創(chuàng)傷心理。他不顧妻子埋怨,執(zhí)意將李書記的骨灰盒放在屋子的壁櫥里,仿佛珍藏過去的記憶,“……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大家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老朱無法理解為之奮斗一生的工廠的變化,仿佛置身一個無法接受的日新月異的世界,他感嘆道:“過去感覺比現(xiàn)在真實,比未來更加真實。這令他擔心。白頭發(fā),蒼白的臉,畏懼死亡?!?第112頁)他將兒子大山從深圳召回,希冀在親情中體味溫暖,發(fā)出感嘆道:“生命就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流,永遠不要干涸?!?第49頁)小說結(jié)尾處,在蕭瑟冷秋中,百年女尸出土,把老朱試圖忘卻的記憶重新帶回,認為“所有發(fā)生的不幸正是因為祖先對他詛咒?!?第320頁)帶著社會改革和工廠改制的不解和無奈,老朱在冬天悄然離去。

其次,《飲夢茶館》塑造了中年知識分子大山的形象。大山不僅是知識分子,而且是下海淘著一桶金的商人,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中的成功商人,但卻背負著歷史的創(chuàng)傷。小說中他的創(chuàng)傷來自于“文革”和八九年天安門事件,這明顯呈遞了西方以張戎為代表的“苦難”中國的華裔小說傳統(tǒng)。大山的回鄉(xiāng)伴隨著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記憶,“回家令他感到胃里冰冷。他努力埋葬過去……但是在安靜時刻,記憶碎片重返腦海。在單調(diào)濕潤的日子里,他仍能聽到鬼魂在歌唱?!?第40頁)這種記憶碎片就是“文革”帶給他心靈的創(chuàng)傷。與老朱體驗的“文革”苦痛經(jīng)歷不同,大山在孩童時代深刻地體驗到父母缺失的痛苦:“他跑到鄰居家,第二天回到他家房子,發(fā)現(xiàn)房門緊鎖,門上紅色封條……他翹起腳尖,透過窗戶往里看,只見零碎的家具、散亂的衣服,他走在街上哭啊哭?!谀锹L的五年中,沒有消息和音訊,大山了解了母親形狀的空洞和父親形狀的空洞是那么巨大無比,足以吞噬整個世界?!?第90頁)空洞事實上就是缺失,親情的缺失,在形容這種缺失影響時,希爾寫道:“母親型的空洞和父親型的空洞大得足夠吞噬整個世界”(第91頁),讓成長中的大山苦不堪言,失望、孤獨、失落等塞滿了大山的心靈。

希爾筆下的大山不僅承受親情缺失的苦痛,還有政治事件帶給他的愛情缺失的苦痛。眾所周知,一九八九年是世界歷史上政治局勢大變動的一年。這一年作為東西對抗標識的柏林墻倒塌,一個接一個的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政府開始搖擺并倒下。在中國,隨著改革開放和西方思想的涌入,八十年代末社會上掀起一股自由化思潮,小說中的大山和劉蓓就是這個浪潮中的弄潮兒。兩人后來命運逆轉(zhuǎn),大山后來到深圳經(jīng)商,而女友劉蓓卻淪落風塵。

如果說信奉毛澤東思想的老朱一代人不理解經(jīng)濟體制改革這一社會轉(zhuǎn)型,沉溺于過去的記憶難以接受現(xiàn)實,難以走出心理陰霾,那么年輕一代的大山則經(jīng)歷了經(jīng)濟大潮洗禮,開始重拾傳統(tǒng)文化,試圖喚回歷史記憶,從過去的夢魘走出。首先,回到邵陽的大山穿梭于老鎮(zhèn)中蜿蜒的小巷和混亂的房屋,如獲至寶般捧回明朝陶瓷壺罐、清朝畫卷《慈祥老者》。其次,大山重寫家譜。家譜對于一個族群來說,是一部記錄自己家族的活歷史,一個個的家譜歷史就是整個中國歷史的重要部分。家譜在“文革”中被認為是“四舊”之一,老朱也像許多人一樣燒掉家譜,家族史成為大山的記憶空白。大山奮筆疾書,將從母親、父親那里得來的祖祖輩輩的片語重組記憶的缺失,他寫道:“上天創(chuàng)造的每個人,大地都提供了一塊墓地。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永恒。我是他們中的一個,會延續(xù)他們走過的路。我唯一知道的是我的父親。他是共產(chǎn)黨的官員,我媽媽也是。到我這就斷了。我有個孩子,是女兒,名字叫小花。她媽媽和我已經(jīng)離婚,沒有兒子續(xù)香火?!?第76頁)大山重寫朱家家譜,甚至邵陽史譜,把自己寫的家譜郵給遠在深圳的女兒,希望她在祖祖輩輩的軌跡上走出人生的精彩。他還到諧貞寺朝拜,聽老婦吟唱《蓮花經(jīng)》和祭奠清明節(jié)來洗刷現(xiàn)代傷痛,從古老文化中尋求心靈的寧靜。

另外,小說中還塑造了小龍這一文革后出生的新生代,承受著父輩帶給他的創(chuàng)傷——愛的缺失。小龍出生在八九年之后,在劉蓓的姨媽眼中他是個可憐的孩子,“雜種……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如何在這個世上混?不正常?!?第151頁)她對劉蓓媽媽謔笑道:“你是個婊子,你的女兒是個婊子,你的外孫是個雜種。婊子、雜種、婊子。你無濟于事……老天憎恨你們!”(第152頁)劉蓓姨媽在這里笑侃的是劉蓓一家三代人。劉蓓母親是舊社會遺留的妓女,在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過老朱和李書記等改造,重新嫁人開始新生活。而劉蓓是“飲夢茶館”的風塵女子。小龍則是劉蓓和大山的私生子。這一切看起來那么不正常。小說最后,劉蓓離開這個令她失望的城市,到上海開始了新的生活。大山雖然一直未能與劉蓓謀面,但為了讓小龍洗去失去母親的創(chuàng)傷,大山告訴小龍母親已經(jīng)死了。他帶著不諳世事的小龍重走劉蓓曾經(jīng)工作的地方“飲夢茶館”,告訴小龍他的母親能調(diào)制這世上最香的茶,似乎影射著小龍這一代人將走出過去而展望未來。

小說還穿插著與這三代人平行而命運類似的人物。如與老朱同時代的李書記和妻子秋香、范先生和范太太,他們掙扎在歷史記憶與無奈現(xiàn)實的夾縫中。大山的同學胖潘則醉生夢死、腐敗奢靡。與小龍的命運相似,青年女子桃子承受著父輩不幸婚姻的苦痛??梢哉f,在希爾的文化異妝敘事下,《飲夢茶館》仿佛是現(xiàn)代中國的快照,有大量人物,講述新舊混合,展現(xiàn)歷史對各代人的影響。通過三代人命運的揭露,希爾展示給西方讀者的是一幅當代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下承載著“創(chuàng)傷”歷史與無奈現(xiàn)實的“荒原”圖景。

三、京劇、葬禮和女尸:文化異妝敘事下的城鎮(zhèn)習俗

小說創(chuàng)作之初,希爾寫道:“那時我并沒有這本書的真實感覺或者書中將要發(fā)生什么,除了我想按照一年的時間流程,總結(jié)我對當代中國的感受。我知道場景會設置在像我居住那樣的城鎮(zhèn),在那里共產(chǎn)主義時代的工廠都在關閉,年輕人紛紛涌向沿海地區(qū)的運動服工廠工作?!笔聦嵣?,一九九七年希爾曾在湖南邵陽任外籍教師三年,他仿佛一個民族志書寫者要將自己的參與式調(diào)查(participant observation)付諸文化書寫,尤其書寫了邵陽城鎮(zhèn)文化中的京劇、葬禮以及女尸。

所以,小說伊始便充滿了陰森恐怖的悲劇氛圍。我們知道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在小說中,代表著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整部小說貫穿著范太太清晨在廠區(qū)宿舍樓臺的京劇唱聲,哀婉縈繞,不絕于耳。有意思的是京劇的唱聲不斷地與流行音樂、電視新聞、挖掘機的轟隆聲交相輝映,隱喻著傳統(tǒng)文化受到現(xiàn)代化侵蝕沖擊的無力。清早,范太太樓臺輕唱:“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削了頭發(fā)?!薄拔視r兒錯,光陰過。”“有誰人,孤凄似我?似這等,削發(fā)緣何?”這段經(jīng)典唱腔來自《思凡》,講述趙氏女從小被父母舍入尼姑庵,消去煩惱凈身修煉,及至情竇初開,悔入空門的故事。唱詞曲調(diào)烘托著故事情節(jié),在聲音上為小說凄冷悲楚的氛圍定下了基調(diào)?!凹帕鹊某~飄過灰色石灰房子上空,繞著邵陽第二太空火箭廠波紋鐵皮屋頂,穿過東塔和北塔、長滿竹子和松樹北風呼嘯的山坡?!?第3頁)這令李書記黯然神傷,聯(lián)想起工廠改制,自己為之奮斗一生的信仰仿佛一下子倒塌,凄楚、孤寂、失落,命運仿若趙氏女。小說還在結(jié)尾設置了驚鴻一幕:范太太的女兒桃子在夜晚陽臺長綢拂袖,翩翩起舞,唱起京劇,“她身著紅袍,上面彎曲地盤踞著藍綠和亮綠兩色相映的鳳凰圖案……”(第343頁)仿佛在暗示桃子是范太太不幸命運的延續(xù)。

其次,小說中死亡與葬禮的敘事突顯著城鎮(zhèn)傳統(tǒng)文化受到商業(yè)文化的沖擊下人們體會到的無奈與掙扎。小說中以李書記上吊自殺和葬禮開頭,以工廠地下挖掘女尸出土和老朱去世結(jié)局,如此構(gòu)建可以說是希爾的神來之筆。二者都與死亡相關,以死亡景象烘托出創(chuàng)傷化當代經(jīng)濟改革的中國他者的主題思想。不堪工廠倒閉事實的李書記在自家陽臺以懸掛大字報的形式狂泄怨氣,這行為引起廠區(qū)家屬樓的不安和騷動?!八吷I身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他是我們的一盞明燈……他一生都是模范黨員?!?第8-9頁)如果說李書記自殺上演的是一場諷刺劇的話,葬禮更像是一幕極具夸張的鬧劇,以狂歡化的祭奠和送葬進行。李書記祭奠靈棚的塑料呈現(xiàn)紅、藍、白三種顏色?!凹t色代表共產(chǎn)黨;藍色代表天;白色代表死亡、冬天的白雪和未涂寫的紙?!?第16頁)李書記尸體穿裹著藍色中山裝,紅布覆蓋。整個葬禮呈現(xiàn)著傳統(tǒng)文化受商業(yè)化沖擊的景象。葬禮有繚繞的香、紅色的蠟燭、祭壇的供餐、黃色和白色花圈。但喪事操辦隆重與否取決于金錢,守靈期間出現(xiàn)的哭喪老嫗喋喋不休地談論喪禮費用,靈棚每晚出現(xiàn)的老人樂手與摩登女子歌手組成的疲憊樂隊,將沉悶喪事與現(xiàn)代愛情歌曲混為一道,上演了商業(yè)化葬禮的變曲。黑夜中,摩登歌手一曲連一曲地唱著港臺流行歌曲和令人心碎的愛情歌,“女子動情地邊唱邊哭,黑黝黝的淚水從眼圈順著臉頰流下,仿佛在唱著自己生命的悲傷,也可能是李書記之死觸動了她的心靈?!?第21頁)

李書記出殯一幕更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儀式的市場性混亂。出殯當天清晨,一切都出現(xiàn)了差錯,“接鄉(xiāng)下親戚的卡車出現(xiàn)故障,他們坐拖拉機晚到了半個小時;一群受邀官員睡過了頭;銅管樂隊找不到了鼓手;一組重要上了年紀的堂親拒絕乘坐出租車,執(zhí)意走去。吵雜而又混亂。秋云在寒風中顫抖,而吵鬧的手機聲和短信聲響徹城鎮(zhèn)?!?第22-23頁)走在出殯儀仗隊的前面一個人舉著旗幟,“上面列著李書記一生的事跡”(第23頁)。接著是“五十位男性親屬扛著顏色各異的花圈,還有銅管樂隊腳步錯亂地邊走邊彈奏?!?第23頁)人群看到白色孝服、香灰弄臟臉龐的秋云發(fā)出興奮的唏噓聲,人們似乎對費用更加著迷,猜測由十六個人抬著的棺材質(zhì)量和價格。儀仗隊中,“傳統(tǒng)樂隊吹笛子、鑼和鼓,三個和尚念叨金剛經(jīng),最后跟著一群孩子跑著、鬧著,興奮地尖叫?!?第23頁)出殯隊伍造成交通阻塞,圍觀的人們好奇地詢問死者的信息,憤怒的車輛司機猛按喇叭,大聲叫嚷,而交通警察卻躲起來抽煙休息。到第四火葬場,出殯隊伍與其他出殯隊伍交會于一處?!皹逢牨戎底?;沉痛者混雜在慌亂人群中;旗幟花圈交雜混成一片。”(第24頁)火葬場的工作人員更是冷漠無情。這一切都成為希爾筆下經(jīng)濟社會中的中國喪事儀式。

如果說李書記走向死亡以及葬禮揭示著古老文化受到商業(yè)化無情沖擊的話,小說還以女尸出土影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受到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侵擾。中國一向以悠久歷史和出土文物而聞名,比如陜西兵馬俑記載著文化上一段輝煌的歷史。而小說結(jié)尾處,工廠被推倒重建,在現(xiàn)代化的推土機的轟鳴聲中,人們發(fā)現(xiàn)一具神秘的女尸。女尸的出土帶給人們震驚,有的認為這是一種不祥的征兆,因為死亡者的靈魂都不能得到安寧。希爾借助老朱妻子和大山的視角描述女尸的樣子:“……女尸的弱小身體……看起來像矮個女子。她頭發(fā)在向上盤起,身著絲綢長袍,皮膚干癟,長指甲黑黑的,頭發(fā)在墳墓中長了許多,下巴上還長出了胡須,下頜開著,牙齒黑色。雙腳裹足,沒有男人的巴掌大,絕對的‘三寸金蓮’”。(第316頁)有人猜測是一九五○年接受改造而死于吸食大麻的妓女,有人猜測是失蹤的音像店男孩,有人猜測是死于解放前等等。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說中對女尸的描述承載著西方人對中國女性的想象傳統(tǒng)——裹足、大麻、性和神秘。三寸金蓮、絲綢長袍、頭上盤髻、長長指甲、妓女身世的女尸重復著歐洲人視野中的中國古代女子的他者“原型”。而她在現(xiàn)代工廠倒閉和推土機的隆隆聲中出現(xiàn),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對傳統(tǒng)的侵擾,留下和喚起的是過去的創(chuàng)傷記憶。

中國文化元素還體現(xiàn)在故事的時間和地點場景設置。小說發(fā)生在一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后的正月十六,陰郁而黑暗:“兩周以來,劃破天空的爆竹聲打破了籠罩邵陽第二太空火箭廠的陰郁。十四日和昨晚是元宵佳節(jié),滿懷希望的戀人的心就像蛾皮燈籠,仿佛上了鉤的魚在長桿一端掙扎跳躍……午夜后的孤魂游蕩街頭,恐慌無助,尋求佳伴,愿望恐怕永難實現(xiàn)。”(第1頁)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黑暗和鬼魂氣氛令人想到托尼·莫里森《寵兒》中鬼魂縈繞的124號藍石房和康拉德《黑暗之心》中描述的黑暗的非洲。發(fā)生的地點場景為一九九七年的湖南邵陽,呈現(xiàn)出受商業(yè)化沖擊的、被閹割的、斷裂的現(xiàn)代中國城鎮(zhèn)文化面貌。變革中的新鎮(zhèn)和老鎮(zhèn)融工廠、夜總會、茶館、北塔、東塔、諧貞寺、自由市場等為一體。吵雜混亂的邵陽街道,到處是轎車、摩托車、自行車和擁擠巷道的叫賣者和農(nóng)民。整個城鎮(zhèn)充滿的是老人、婦女、兒童和陰陽怪氣的男子。農(nóng)民和下崗工人急于外出打工,擁擠在火車站,“火車一進站,人們一下子活躍起來……跑向火車……充滿恐慌,害怕被落下,落到身后的村莊和城鎮(zhèn),那個時時刻刻靜靜地吞噬著生命的地方?!?第42頁)如范太太所言:“陰和陽不協(xié)調(diào),整個世界陷入泥潭。這就是邵陽的真實狀況”(第63頁)。整部小說籠罩在這種處于歷史與現(xiàn)代、傳統(tǒng)與流行并存的混亂斷裂處。

四、結(jié)束語:跨文化的再現(xiàn)政治

《飲夢茶館》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希爾帶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一雙有色眼鏡注視下的中國,是西方主體對中國他者的欲望投射。首先,希爾來中國任外教五年是受雇于海外志愿者服務社(Volunteer Service Overseas)。VSO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以共同抵抗貧困、在全球范圍內(nèi)用知識改變世界、合作促進進步為宗旨,是世界上向落后國家和地區(qū)提供文化和人才資源服務的組織。自一九八一年VSO便與中國建立了合作聯(lián)系,志愿者多數(shù)在像云南曲靖、新疆等邊遠地區(qū)和貧困地區(qū)工作,多數(shù)派駐到師范院校。某種程度上,VSO為剛剛開放的中國落后地區(qū)英語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增進了兩國人民和文化的了解。但不難看出,這個西方世界向發(fā)展中的國家發(fā)送服務的組織秉承的是西方國家自啟蒙現(xiàn)代性以來的向外文化擴張的理念,可以說是打著進步和科學的旗號進行的文化輸出和文化殖民。這無形中賦予西方參與者/VSO成員在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上的優(yōu)越感,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希爾看本土人居高臨下的西方視角,不可避免地帶有歐洲文化中積淀的東方主義意識。

其次,希爾描繪的處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中的中國承載著西方現(xiàn)代性以降沉淀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欲望投射的中國,有其根深蒂固的政治歷史緣由。資本主義國家早在十八世紀就開始采取自由主義市場經(jīng)濟形式。西方資本主義經(jīng)濟學鼻祖亞當·斯密主張“無形的手”調(diào)控經(jīng)濟,實行自由貿(mào)易。而隨著席卷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的經(jīng)濟大蕭條,政府干預和管束的凱恩斯主義上臺,主張充分就業(yè)和刺激有效需求,西方進入福利國家。但是持續(xù)了近半個世紀后,一九七三—一九七五年資本主義世界發(fā)生的“滯脹”危機宣告了凱恩斯主義的破產(chǎn)。資本主義發(fā)展開始轉(zhuǎn)入里根—撒切爾時代。市場的自由調(diào)控作用重新被賦予地位,鼓勵競爭,即“市場經(jīng)濟”帶動“市場社會”。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后高舉新自由主義的大旗,主張減少國家對經(jīng)濟的干預,推行了一套以私有化為核心的改革方案,極力要在英國社會形成一個高度私有化、市場化的自由經(jīng)濟體系。不僅如此,撒切爾還是徹底的反對共產(chǎn)主義的首相,在撒切爾夫人的主導下,英美兩個資本主義大國結(jié)成了被稱為“英美特殊關系”的對抗共產(chǎn)主義的大國聯(lián)盟。

希爾在九十年代是踏著西方反對共產(chǎn)主義、實行新自由主義的時代步伐來到中國的,當時的中國正如火如荼地實行經(jīng)濟體制改革,工廠面臨改制,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化的改革變動時期。對中國并不了解的他難以在中國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理解中國市場經(jīng)濟和中國人的生活改變,也就注定了他五年在中國做外教生活所理解和體會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中國是撒切爾式的,視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與之“似乎相同但不完全”的拷貝。他的城鎮(zhèn)中國話語受制于而且透露著西方世界對改革開放后中國發(fā)展的理解——資本主義的翻版和流產(chǎn)。希爾認為中國實施的經(jīng)濟改革,建立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是換湯不換藥的資本主義。“中國沒有選擇,只能放棄共產(chǎn)主義,東歐人民也放棄共產(chǎn)主義,選擇了資本主義?!边@呼應了現(xiàn)今面對全球化語境下殖民話語的一種策略,即旅行作家為減輕全球化造成的焦慮,通過報道其他國家、文化和人民再生產(chǎn)占主導地位的西方文明,努力喚回帝國穩(wěn)定性。

即使中國讀者在閱讀《飲夢茶館》時,也不得不佩服希爾展露人物命運獨具匠心的細膩手法。他以一個英國外籍教師的身份和視角,將中國文化和習俗精心地融合到小說創(chuàng)作中,令小說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如中國人對家和孝道的重視(大山歸鄉(xiāng))、中國父母對子女事業(yè)婚姻的態(tài)度(桃子婚嫁)、推讓禮節(jié)和京劇等。而且小說中希爾所揭露的官員腐敗現(xiàn)象也是不容忽視的。雖然希爾本著修正西方華裔作家筆下所傳遞的“苦難”中國的初衷,向西方介紹當代真實的異質(zhì)中國,但是他筆下的中國仍然沿襲了東方主義的話語傳統(tǒng)。正如他自己坦言:“書寫中國而不受東方主義累贅影響簡直是不可能的……但總體來說,我在努力超越東方主義?!?/p>

分析了文化異妝敘事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和機制后,我們清楚希爾在《飲夢茶館》中試圖再現(xiàn)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下的當代中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是在全球化語境下將他者文化自我化的再現(xiàn),是西方作家東方化中國的新樣式,殖民話語的新變種。因此,我們在閱讀《飲夢茶館》時一定要清楚其背后的西方主流社會意識形態(tài)影響,同時反觀自身,不斷警醒。

〔此文系北京外國語大學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W2013145)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 韓春燕)

黃麗娟,文學博士,沈陽師范大學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中心博士后流動站人員。

猜你喜歡
希爾小說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愛心樹(上)
誰遠誰近?
捉月亮的網(wǎng)
羅蘭·希爾與郵票
文化之間的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