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隨著快遞、快運等運送方式越來越深入生活,由此引發(fā)的各種糾紛也日益增加。
近日,消費者楊女士向本刊投訴,自己在委托北京中鐵快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快運”)運輸貨物時,就遭遇了一件煩心事。
楊女士家住北京,因生活需要,舉家搬往廈門。在北京居住了半輩子,置辦的一些家業(yè)舍不得扔掉,于是找到中鐵快運進行托運。由于貨物較多,裝了滿滿一集裝箱,價格自然也是不菲,托運費29600元,其中的集裝箱費、調(diào)裝費、包裝費、裝運費一應俱全。而找到中鐵快運這樣的大公司,楊女士也是為了求一個安心。
于是在2013年12月18日,與中鐵快運辦妥了相關(guān)事宜后,楊女士便放心地遷到了廈門。但到了廈門后,對方保證在當月二十四五號就能到達的貨物,不但遲遲未能到貨,反而發(fā)生了蹊蹺的事情。
2014年元旦前,楊女士接到了天津船運的電話,對方讓楊女士準備取貨,然而隨后就沒了動靜。當楊女士打電話詢問天津航運時,對方卻告知楊女士中鐵快運因未支付運費,所以楊女士暫不能取貨,這也使得楊女士和船運公司產(chǎn)生了糾紛。
直至1月4日,中鐵快運付清了運費之后,楊女士才收到自己的貨物,這已經(jīng)比當初中鐵快運承諾的日期足足晚了10天。
為什么同樣具備運貨的資質(zhì),中鐵快運會把運貨的工作交給天津船運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楊女士委托親戚詢問了天津船運公司運貨的費用,而得到的結(jié)果卻讓她大吃一驚,同樣的箱體、相同的路程,通過船運成本價只有6000元左右,比起當初付給中鐵快運的29600元足足便宜了2萬多元。
對于中鐵快運的轉(zhuǎn)包行為,楊女士十分氣憤:簡單的倒手,就能夠帶來2萬余元的收入,這樣的買賣做得也未免太過精明,而對于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和不便,商家似乎已經(jīng)習以為常,不帶有一絲一毫的羞愧和不安。那么,消費者的經(jīng)濟賬、時間帳、情感賬,又應當由誰來買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