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符號之古秤
中國古代講求仁義禮智信,甚至把誠信作為一種道德信仰。一個生動的例子是,古時候的秤,斤與兩的換算關(guān)系是十六兩為一斤。為什么是十六兩為一斤呢?這與古人對誠信的美好愿望分不開。
中國古代最初仿照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秤,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tǒng)一計(jì)量的工具—秤。但是,被后世尊為財(cái)神的陶朱公范蠡發(fā)現(xiàn),一些心術(shù)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克扣百姓。怎樣杜絕奸商們的惡行呢?他想出了改秤桿由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目的是為了告誡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如果商人給顧客稱量貨物少給一兩,則缺“?!?;少給二兩,則表示既缺“?!边€缺“祿”;少給三兩,則“?!薄暗摗薄皦邸本闳?。這可以稱得上是了不起的“咒語”了。
在桿秤提繩和福星之間有顆大星,當(dāng)秤砣掛在這一位置,秤盤又無任何東西時,提起提繩,則兩邊重量相等,秤桿平衡。這顆大星則叫“定盤星”,“定盤星”則被賦予了公平、公正、公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