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愛你都不嫌多—藝術家筆下的小蘋果
圣嬰與蘋果木雕38×19.1×12.1cm1470-1480年米歇爾·埃哈特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怎么愛你都不嫌多,紅紅的小臉兒溫暖我的心窩,點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一曲《小蘋果》紅透大江南北,可您知道藝術家筆下的小蘋果是什么樣的嗎?
且讓我們通過“伊甸園的禁果”、“靜物大師的愛物”、“蘋果雕塑”等角度來了解藝術世界中的蘋果—它們或紅或綠,或方或圓,或寫實或抽象??磥?,小蘋果真是魅力無窮。
←圣家木板油畫 42.5×31.8cm 1512-1513年朱斯·凡·克利夫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秋天的寓言布面油畫 113.7×161.9cm 1753年弗朗索瓦·布歇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在西方神話中蘋果是伊甸園“知善惡樹”上結的禁果?!杜f約·創(chuàng)世紀》記載,神對亞當及夏娃說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獨“知善惡樹”上的蘋果“不可吃、也不可摸”,否則他們便會死。夏娃受魔鬼(蛇)的引誘,不顧上帝的囑咐進食了禁果,又把蘋果給了亞當。上帝知道后便把他們趕出了伊甸園。
《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也是西方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可以說是西方人基因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對西方藝術影響巨大。伊甸園發(fā)生的這一故事使蘋果成為宗教題材繪畫中常見的元素之一。偷食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他罪惡的開端。在宗教繪畫中,蘋果被描畫得巧妙而點睛,一方面作為一種象征意味的水果暗合著人類的原罪,另一方面又描畫著人類心靈深處的探詢索隱。也許我們沒有讀過《圣經》,但是幾個世紀前的歐洲人對宗教內容了如指掌,就像中國人對山水花鳥畫的熟悉程度一樣。了解了禁果的文化味道,才能品味出畫作背后藝術的伊甸樂園。
隨著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肯定現世幸福的人文主義思想使當時的藝術開始關注和表現人的生活及周圍的環(huán)境,于是靜物畫作為獨立的繪畫題材在17世紀興起并正式成為西方繪畫的重要樣式。而蘋果作為一種常見的水果,便時常出現在大師們的筆下,成為靜物畫的重要元素。
在眾多大師的努力下,靜物畫從色彩到形式、從內容到造型逐步走向高峰。靜物畫的發(fā)展是人們對來之不易的安寧富足的生活表達的由衷的喜悅,也顯示了人類社會對物質世界的依賴。鮮艷欲滴的蘋果,標志著豐盛的餐宴,擦得閃閃發(fā)亮的日用器皿,顯示出居室的雅潔和主人的勤快。在這些刻意求工的靜物畫中,也不止有對各種物質特性的單純的“模仿”,它們還表現了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精神需要和生活理想。雷諾阿、高更、莫奈等大師都曾精心研究水果靜物畫并將各自的風格發(fā)揮到極致,確立了自己在世界畫壇的顯赫地位。
水果靜物 雷諾阿 約1890年雷諾阿筆下的蘋果沒有以前學派畫家的虛偽和做作,洋溢著一種歡樂與青春的活力。
靜物 高更 1888年高更的蘋果色彩鮮明、輪廓簡單,用單線平涂的手法,形成一種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藝術風格。
蘋果和葡萄 莫奈 1879-1880年莫奈觀察景物細致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短O果和葡萄》很好地展現了他的這一風格,色彩豐富而統(tǒng)一,充滿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