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保健蔬菜
——牛蒡的栽培與管理
魏巍
牛蒡,別名大力子,也稱東洋人參,屬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亞洲,以籽入藥,后經(jīng)改良以根莖食用為主,作為綠色、營養(yǎng)、保健食品,又稱無公害蔬菜。牛蒡一般畝產(chǎn)2000公斤左右,高產(chǎn)達3000公斤,畝產(chǎn)值一般3000元左右。牛蒡種植在我國正悄然興起,對它的使用價值和經(jīng)濟效益認識越來越深,因此發(fā)展牛蒡產(chǎn)業(yè)具有廣闊前景。
牛蒡適宜在暖溫帶半濕潤季風(fēng)氣候區(qū)種植,華北地區(qū)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非常利于牛蒡生長發(fā)育。產(chǎn)品主要表現(xiàn)為:根莖一般直徑3—4厘米,長65—100厘米,肉質(zhì)灰白色,植株粗壯。抽薹后植株高150—180厘米,開花到種子成熟30—40天,千粒重12—14克。喜溫耐熱又耐寒,種子發(fā)芽適溫20—25℃,生長適溫為20—25℃,地上部耐寒力弱,3℃以下植株枯死,根莖部分耐低溫較強。冬季地上部枯死后,以直根越冬,翌年萌芽再生長,并抽薹開花。
牛蒡是直根系作物,根子下扎較深,對土壤要求較嚴,要求表土層深度在一米以內(nèi)的砂壤土地為好,否則,根杈多,質(zhì)量級別差,土壤過砂,不宜保水保肥,根易空心;牛蒡在生長過程中,如遇大雨連續(xù)淹兩天以上根易腐爛。如澆水不當(dāng)造成塌溝,影響根莖下扎,導(dǎo)致根莖分杈。所以要求地力肥沃,土層肥厚,有機質(zhì)含量在1%的地塊均可種植。
牛蒡一年可播種兩茬,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蓋)播種,10月至11月收獲;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種,也要采用地膜覆蓋,越冬期以小拱棚地膜覆蓋為好。來年4—5月份收獲。采用進口“柳川理想”、“渡邊早生”等品種每畝用種4兩左右,行距90厘米,株距7—10厘米,畝留苗9000—10000株。
牛蒡系喜肥作物,播種前,每畝施優(yōu)質(zhì)粗肥2000公斤,腐熟雞糞(發(fā)酵)2方。二胺25公斤,硫酸鉀10公斤,硫酸亞鐵5公斤,辛硫磷0.5公斤。以上細肥在開溝前順開溝線撒施,農(nóng)藥兌水后拌成毒土,在播種溝內(nèi)撒施。在開溝前將地澆一次大水,以保證開溝時土壤不干。種植牛蒡先用開溝機開90—100厘米深的溝,開溝后自然形成一個土埂,埂高25厘米左右,埂寬30厘米,每90厘米開一個溝(?。?。埂的兩側(cè)用腳踏實,埂的上面用腳輕踩一下,并用鐵耙將埂頂耥平,然后再用小鎬在埂的上面開一個溝,溝深5—7厘米,7—10厘米一穴進行點播,每穴點二粒,順溝畝撒施育苗素7袋/畝,覆土1—2厘米,然后地膜覆蓋。
1采用地膜覆蓋的地塊,待種子出土后,及時進行破膜。
2、牛蒡苗期不耐旱,要澆小水,尤其是春季播種的要保持土壤濕潤。切記不要大水漫灌,以防塌溝,影響根莖下扎。
3、及時定苗、植株長到3—5厘米并具兩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株距7—10厘米。
4、苗期噴一次甲基托布津和綠風(fēng)95的混合液,防死苗,促生長。
5、如果是秋季播種,在11月中旬蓋小拱棚時,可在埂上再撒施少量毒鉺,防治蟲咬。11月下旬澆一次越冬水。春季牛蒡萌發(fā)新葉時,及時去掉枯葉。3月20日前后注意小拱棚放風(fēng)降溫?zé)捗纾?月25日至4月初去掉小拱棚。
6、春天牛蒡長出4—5片新葉后,開始追肥澆水,在植株一旁開一小溝,畝追尿素10公斤。注意澆小水,以防塌溝。
7、春季直播的牛蒡,在生長過程中,要防止夏季大雨灌溝,做好排水安排。
8、及時防治病蟲害,病害以立枯病為主,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等殺菌劑即可。發(fā)現(xiàn)白粉病用粉銹寧防治;蟲害主要是抓好蚜蟲的防治,可用辛硫磷、吡蟲啉等殺蟲劑防治。
9、適時收獲,收前先除去地上莖葉,沿牛蒡的一側(cè)開挖25—30厘米深的小溝,人工拔出即可。拔后及時進行分級捆綁和整理。
1、藥用價值。牛蒡營養(yǎng)豐富,食用牛蒡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治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預(yù)防中風(fēng)、降血糖等功效,另外還具有滋陰壯陽、健胃祛病和美容的作用。
2、鮮食方法
將牛蒡的根莖用水沖洗干凈,去掉外面粗糙的薄皮,再采用不同方法烹制:
(1)將牛蒡切成片狀或切成小段與肉燉煮,也可切成片與肉煎炒。
(2)將牛蒡切成絲狀,用開水燙一下,進行涼拌。
(3)將牛蒡切成細絲,用清水沖洗干凈,用油進行干炸,成微黃色時撈出,加少許白糖或炒芝麻即可。
(4)牛蒡小菜,即將次品或細一點的根莖進行腌制。
(作者單位:正定縣農(nóng)業(yè)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