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張玉強教師回答:
1.面向不同學生,問題應有層次
教師提問過程中,為提高問題的思考價值,往往對較好學生提問較多較難的問題,卻忽視另一部分學生。長期這樣會使一部分學生自以為是、傲氣凌人,使另一部分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挫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疏遠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因此,問題應面向全體學生,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或者有梯度的問題,促進全體學生思維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以“用經緯網確定位置”為例。
師:若我們教室是一艘滿載旅客、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但不幸的是船拋錨了,如果你是船長,該怎么辦?
生1:可以打電話。
師追問:打電話給誰?我們來模擬一下。
生1:喂,總部,我們出事了,快來營救。
師:你們在哪兒出事了?
生1遲疑片刻,小聲說:我們在太平洋。
師轉向全班同學問道:救援人員能找到出事船只嗎?
生2:不能。我有一次跟爸爸出海,他們是這樣描述位置的:ⅹⅹ地偏東ⅹⅹ海里、偏南ⅹⅹ海里。
師:你說的方法在近??尚?,但在遠洋呢?周圍沒有海岸,也沒有島嶼,你如何確定自己的位置?大家學完這節(jié)課知識就可知道答案。
2.答案設計多元,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課堂提問要善于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盡量回憶并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角度解答同一問題,并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鼓勵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有平等的發(fā)言權。當然,在這類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教師應適時予以指導,尤其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對他們獨到的觀點予以表揚;對其錯誤及時提醒并分析原因,使不同層次具有不同學習特征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鼓勵、個性得到張揚。以“中東——匱乏的水資源”為例。
師:缺乏水資源是導致中東長期不穩(wěn)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你是某國的領導人,請問打算如何解決水資源問題?
生1:可以進行海水淡化,因為其周圍海域面積廣大。
生2:可以把南極的冰雪運到中東,因為中東國家的石油資源很豐富。
生3:是否可以在當?shù)刂矘湓炝?,改善當?shù)貧夂?,增加降水量?/p>
生4:其實節(jié)約用水也可以緩解水資源問題,聽說過以色列采用滴管發(fā)展農業(yè)。
生5:是不是可以“北水南調”,因為看到地圖上中東的北部河流比較多,能不能將北部地區(qū)水資源調往南部沙漠地區(qū),就像我國的南水北調一樣?
……
3.鼓勵學生置疑,敢于挑戰(zhàn)難題
課堂教學中經??吹浇處熖釂?,而未有學生發(fā)問。不管是什么原因,這樣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善于解決問題,不善于提出問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如果你按著雞脖子喂米給雞吃,它亂叫亂動也不吃。如果你松開雞,它就會自己主動吃米。”喂雞如此,課堂教學更應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不能發(fā)問的課堂教學也就是在按著學生的“脖子”,學生的思維即處于半封閉狀態(tài),此時的學生怎能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教師提問,學生在跳教師設下的“陷阱”,教師就成了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可見,學生不提問,限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擺正心態(tài),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提精彩之問。以“我國年太陽總輻射量的分布”為例。
在分析“中國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時,可讓學生說出該圖的太陽能分布規(guī)律。一位學生站起來指著圖說:“我國太陽能分布規(guī)律是西部多,東部少;從東部向西部逐漸增加?!?/p>
另一位學生立刻站起來反對:“老師,我覺得他說錯了,或者是地圖搞錯了。您看,青藏高原海拔很高,您說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而且那里是我國7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而圖中顯示那里的太陽輻射量最大,這不是很矛盾嗎?所以,我覺得說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量最大的地方,一定是弄錯了?!?/p>
面對質疑學生:“你提出的問題很值得研究。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很善于思考。同學們,我們一起討論,看看書上的圖是否弄錯了?!?/p>
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接著,引導學生從青藏高原的地勢、大氣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青藏高原的大氣比較稀薄,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被反射、被散射較少,所以,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強。另外,青藏高原地勢很高,大氣太稀薄,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所以就比較冷。最后得出結論: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量最大的地區(qū),沒有錯!引導至此并未罷手,而是讓學生繼續(xù)分析四川盆地為什么是我國太陽輻射量最低的地區(qū)……
把“教師之問”與“學生之問”有機結合,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知識困惑,攻克教學的重難點。鼓勵學生提精彩之問,其實質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探究、合作、實踐中互學共進。
4.針對學生疑問,注重啟發(fā)引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會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答案,遠比傳授知識重要。而科學給人的樂趣主要在于科學探索之中。以“降水教學”為例。
進行降水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名學生站起來提問:“老師,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教師靈機一動:“這名同學的問題提得很好,那我們將該問題作為課后的探究作業(yè),下節(jié)課請大家回答,如果能演示水滴的形成就更好?!?/p>
第二天一進教室,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的桌上都放著讓人感到意外的物品。有位學生帶來了冰激凌。他說:“這是我剛在小賣部買的冰激凌,同學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冰激凌的包裝紙上出現(xiàn)了小水滴,而且,過一會兒,水滴會慢慢變大,最后會滴落下來。為什么會這樣?那是因為冰激凌的溫度很低,而我們周圍的溫度比較高,所以與冰激凌接觸的空氣變冷,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凝結,則形成水滴?!蹦锰O果的學生說:“其實我的結論和他說的是一樣,只不過我觀察的是蘋果。那是因為在夏天的時候,我把蘋果從冰箱中拿出來,過了一會兒,我的手就濕了,當時還嫌煩呢。”……時間在學生的互動交流與探究發(fā)現(xiàn)中過去,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學習興致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