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奴爾·玉蘇甫巴達提古麗·木哈買德爾
(1 新疆新院縣婦幼保健醫(yī)院,新疆 新院 841200;2 新疆新院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新院 835800)
小兒頭皮針固定方法的探討
阿依奴爾·玉蘇甫1巴達提古麗·木哈買德爾2
(1 新疆新院縣婦幼保健醫(yī)院,新疆 新院 841200;2 新疆新院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新院 835800)
目的對小兒頭皮靜脈固定方法改變,提高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減少重復穿刺。方法將門診輸液患兒16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合對照組,實驗組80例采用改良傳統(tǒng)輸液固定法,對照組80例采用傳統(tǒng)輸液固定法。結果對照組失敗9例,成功率88.75%;實驗組失敗4例,成功率95%。實驗組固定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改良方法固定輸液針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輸液針固定法,操作簡單,固定穩(wěn)妥,減輕了患兒的痛苦,降低了護理工作量。
小兒頭皮針;固定;成功率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方法是兒科護理工作中最常見和最重要技術操作之一,因小兒組織解剖的特殊性,頭皮靜脈豐富,相互交錯成網,但小兒頭皮皮下脂肪層較豐滿,血管細小,深淺度各不相同,應掌握小兒頭皮穿刺技巧[1]。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成功后的妥善固定對保證輸液順利進行,降低復針率至關重要,也是護理人員最為關注的問題[2]。由于患兒年齡原因,不能積極配合,常出現搖頭、蹬腿、雙手亂揮、哭鬧等現象,對靜脈穿刺影響較大。加上疾病原因,身體出汗太多等因素常導致穿刺成功后固定不當,發(fā)生脫針、滲漏、出血等情況,不僅容易引起護患糾紛,而且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心理壓力[3]。本人護理工作中不斷摸索總結,對小兒頭皮靜脈傳統(tǒng)固定方法改變,提高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減少重復穿刺,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輸液室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160例需做頭皮靜脈輸液患兒,男98例,女62例,年齡3個月~18個月。均選擇頭部完好無損的顳淺靜脈、正中靜脈、耳后靜脈為穿刺部位,排除重度脫水、休克、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影響血管充盈程度和彈性的因素。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80例,實驗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4個月~16個月;對照組男48例,女32例,年齡4個月~1個月。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疾病類型、血管條件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靜脈穿刺前準備好穿刺物品,包括帶5號頭皮輸液針的一次性輸液器、醫(yī)用膠帶、醫(yī)用敷貼等?;純喝∑脚P位,一護理人員固定患兒頭部及上肢,另一護理人員協助固定患兒下肢,穿刺護士選好頭皮穿刺血管后,以穿刺點為圓心,半徑6 cm剔去患兒頭發(fā),有利于暴露血管和膠布固定[4]。實驗組:常規(guī)消毒,操作者行靜脈穿刺,進針見回血后,分別以左手食指和拇指上下固定針柄,如針柄懸空可在針柄下墊一棉簽,再用一6 cm的寬長膠布橫粘在針頭和針柄處,靠近針體處然后用長12 cm膠帶自針柄下方向向上前交叉固定,膠帶要壓在針柄上;再用一長約15 cm膠帶壓在針前2/3處,向上彎曲頭皮針軟管并固定于穿刺針柄一側,注意膠帶需固定在敷貼上面且兩端超過敷貼;然后將一長20 cm的膠帶一端再次壓在針體前2/3處,另一端將穿刺針軟管向下沿并固定在針柄同側,此時頭皮穿刺針軟管已成“~”形(若患兒哭鬧不安,可延長膠帶通過耳后、枕后繞頭部一圈后固定),最后用一長約4 cm膠帶將輸液器固定在領近的耳廓上。對照組:穿刺成功后,分別以左手食指和拇指上下固定針柄,且緊貼按壓小兒頭部不動;右手用敷貼固定針眼針體,將膠帶以“V”型固定,再將針頭向上彎曲,以膠布固定,然后用稍上膠帶向下固定(煩躁患兒繞頭一圈固定),最后用膠帶將輸液器固定在耳廓上。
1.3 評判標準
穿刺成功后,中途滲液及滑出均為失敗。
對照組失敗9例,成功率88.75%;實驗組失敗4例,成功率95%。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固定成功率比較
用一長寬6 cm的寬膠帶橫粘在針頭和針柄處,靠近針體多一些,膠帶加寬的原因是膠帶比醫(yī)用敷貼黏度大,寬膠帶比一般的膠帶黏性更強,進一步起到加固作用,固定針頭針柄非常重要,有利于后面更好的操作,也防止患兒在哭鬧過程中出汗引起敷貼脫落[5]。膠帶自針柄下方向下向前交叉固定,膠帶要壓在針柄上,防止患兒在哭鬧過程中針體和針柄的移動而致脫落后退,使針柄固定更牢固,而針柄的固定在頭皮針固定中非常重要。由于小兒的頭部并不是一個平面,若將膠布橫壓在穿刺針針柄上,則固定點為整個針柄,針頭容易上翹,進而刺破血管,需重復穿刺,因此需將膠布反復固定針體前2/3處。同時在穿刺針針柄下方墊一干棉簽可防止針柄懸空、針頭上翹,使輸液針針柄、針尖位于同一水平面。穿刺針軟管成“~”形固定符合力學原理,可緩沖外界拉力,提高針頭固定穩(wěn)定性,避免針頭受外力的牽拉侵害,在血管內移位,減少了針頭對血管壁的損傷[6]。最后把輸液器垂在患兒后面,固定在耳廓上可避免患兒用手牽拉輸液管。
護理人員在進行靜脈穿刺前,應注意接觸患兒時,態(tài)度和藹可親,語言溫柔親切;動作要輕柔,操作前要安撫好患兒其消除恐懼感或給予玩具等分散注意力,減少哭鬧。多與患兒家屬溝通護患感情,操作前做好親屬的心理疏導工作,給患兒親屬詳細解釋,減輕心理負擔,以增加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積極主動配合治療[7]。
同時護理人員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認真觀察患兒血管,選擇合適型號的針頭。其次,選擇正確的穿刺部位,一般選擇頭皮前組靜脈,因為此處靜脈極為豐富、淺表易見、不宜滑動、便于固定。小兒頭皮穿刺要有一定弧度,操作前應注意弧度大小,快速進針后,針頭應予血管平行,穿刺血管見回血后在平行進針少許,即可固定[8]。護理人員平時要加強護理基本訓練,熟連掌握操作技能,并提高溝通技巧,在實際操作中要情緒穩(wěn)定,集中精力,以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周圍環(huán)境的變換,進針是要有信心,做到穩(wěn)、準、操作才能成功,給穿刺部位有效固定。
小兒頭皮針成功率與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固定技巧以及家屬的配合,患兒的心理、生理等多種因素有關,護理人員應加強基本功訓練,熟悉掌握小兒頭皮針操作技能,提高溝通能力,在實際操作中,穩(wěn)定自身情緒,靈活掌握固定方法,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從而提高小兒頭皮針成功率[9,10]。
本文將門診輸液患兒16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合對照組,實驗組80例采用改良傳統(tǒng)輸液固定法,對照組80例采用傳統(tǒng)輸液固定法。結果顯示,對照組失敗9例,成功率88.75%;實驗組失敗4例,成功率95%。實驗組固定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通過改進傳統(tǒng)的固定法,可減少穿刺成功后而因固定失敗而重復穿刺,減輕患兒的痛苦,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綜上所述,該方法固定效果好、操作簡易、易被患兒和家屬接受,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1] 葉樺.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固定的護理體會[J].青島醫(yī)學衛(wèi)生,2010, 42(1):60-61.
[2] 王玉梅.兒科頭皮針靜脈穿刺體會[J].黑龍江醫(yī)藥,2011,2(1):147.
[3] 齊曉貴.李海燕,徐海波.門診輸液區(qū)小兒頭皮針穿刺的護理探討[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1,21(10):71.
[4] 李惜珍,林佳玲,黃麗儂,等.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選擇[J].臨床護理雜志,2010,9(1):80-封3.
[5] 牟娜,董庶軍,孟強,等.返折輸液管法在小兒頭皮輸液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4):634-635.
[6] 穆會平,劉雪菊.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幾點措施[J].醫(yī)學信息,2014,(5):228-228.
[7] 王冬梅.護生心理干預對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7):104-105.
[8] 湯波靜.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8):27-28.
[9] 孫桂榮,李瑞娟,溫建閣,等.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及固定方法改進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8):2215-2216.
[10] 陳冬平.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操作的經驗總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0,7(28):76-77.
R473.72
B
1671-8194(2014)27-0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