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榮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高校體育健美操的功能和價值,然后結合當前高校體育健美操的訓練現(xiàn)狀,總結出當前高校體育健美操的訓練方法和訓練內(nèi)容,希望能夠為發(fā)展我國高校體育健美操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體育健美操;高校;訓練方法
1 高校體育健美操的功能和價值
1.1 強身健體
健美操是一項對力度和動作幅度要求非常高的運動,經(jīng)常開展健美操訓練,能夠強身健體。
1.2 塑造體型
健美操訓練過程中,很多訓練姿勢和動作變化幅度比較大,運動負荷也是比較大,能夠消耗身體的多余脂肪,改變身體的線條,塑造良好的體型,同時健美操訓練還能夠糾正日常不良姿勢,對于培養(yǎng)優(yōu)雅和良好的形態(tài)具有促進作用。
1.3 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和協(xié)調(diào)能力
高校體育教學中,基本上都是很多學生一起開展健美操訓練,而健美操要求所有練習人員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使得練習者通過團隊合作和協(xié)作訓練,全面提升他們的協(xié)調(diào)和協(xié)作能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高校致力于開設健美操課程的原因之一。
2 高校體育健美操訓練方法和訓練內(nèi)容
2.1 操化訓練
操化訓練主要適應于訓練的準備期,主要訓練內(nèi)容將健美操的基本動作、基本步伐和身體姿態(tài),然后過渡到小組合練習和基本步法的變形練習,通過這個訓練能夠提升運動員身體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還可以通過變節(jié)奏的訓練方式來練習運動員的操化手型來練習運動員在不同位置的本體感覺,還可以通過跑跳小組練習來增強運動員的身體平衡控制能力。
2.2 難度動作訓練
高校體育健美操開展過程中,教練員必須懂得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來加強學生掌握各種難度動作,而不只是要求學生按照健美操動作標準去完成每一個動作,這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采用降低動作難度來學習各個動作,然后向標準動作過渡。練習中還要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減少學生學習較大難度動作的畏懼心理,促使運動員能夠盡快掌握準確動作標準。
2.3 基本姿態(tài)訓練
健美操練習要求練習者在鍛煉自己形體的同時,通過成套的動作展現(xiàn)出藝術表現(xiàn)力,這就要求練習者必須進行形體、和舞蹈動作等基本姿態(tài)訓練。練習過程中,要求練習者在掌握基本動作的同時,用心去感受音樂,將動作和音樂融為一體,從而培養(yǎng)出練習者的動作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2.4 柔韌性訓練
練習者可以在熱身之后采用主動發(fā)展柔韌性或者被動發(fā)展柔韌性相結合的方式來訓練身體的柔韌性,例如兩人互相壓腿、扳腿練習;轉肩;踢腿;大跨跳;屈體分腿;交換腿跳等,需要注意的是練習身體柔韌性的同時還要注重腿部的彈跳力訓練和身體平衡性的控制練習。
2.5 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主要包含下肢力量、上肢力量和腹背力量等三個主要內(nèi)容,其訓練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都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上肢力量練習可以采用器械練習和靜力支撐相結合的方式增強肩帶和上肢力量,例如俯臥撐、斜身引體、曲臂垂懸等;腹背力量練習可以采用懸垂舉腿、俯臥兩頭起、仰臥起坐等雙人和單人練習方式;下肢力量練習有很多方法,例如原地蛙跳、負重深蹲等,在進行力量練習的同時還提升了身體的柔韌性。
2.6 心理素質訓練
心理素質主要是指運動員動作練習的克服能力和比賽中的心理承受能力,由于高校學生參與比賽的機會比較少,教練員在平時訓練中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例如安排學生在公開場所訓練和模擬比賽環(huán)境中訓練,這樣能夠快速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確保能夠在比賽中發(fā)揮正常水平。
3 高校體育健美操的訓練注意事項
3.1 適當增加專項訓練時間
所有運動都有運動損傷的可能性,體育健美操的運動損傷和專項訓練時間長短有很大的關系,從事專項訓練時間較長,能夠降低運動損傷,雖然短期強化訓練能夠取得一定練習效果,但是會增加運動損傷的幾率,因此要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下,適當增加專項訓練時間。
3.2 制定合理的訓練目標和計劃
訓練目標和計劃的制定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訓練的任務以及目的,將訓練內(nèi)容劃分幾個階段,然后分階段制定訓練任務和具體目標,夯實基礎,不能夠一味的求快和求高,盡量避免出現(xiàn)運動損傷。
3.3 合理制定訓練內(nèi)容和運動負荷
高校體育健美操的訓練內(nèi)容和運動負荷必須結合學生是接受能力和身體素質,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訓練之前必須做好準備熱身活動,禁止在學生疲勞狀態(tài)下練習高難度和大負荷動作,這會增加學生運動損傷的幾率。
[參考文獻]
[1]王毅,馬亞軍.健美操教學的方法及步驟[J].遼寧體育科技,2006,(1):33—34.
[2]張曉瑩,王立紅,等.在健美操專項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48—50.
[3]金曼.江蘇省普通高校健美操開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0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