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鳴燕
摘 要:為幼兒提供營養(yǎng)豐富、健康的飲食,是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生長的必要保證。而促使幼兒初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進餐行為和習慣,需要教師用幼兒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引導幼兒從嘗試到習慣,從習慣到喜歡,為身心和諧發(fā)展打基礎。
關鍵詞:巧取菜名 快樂進餐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160-01
幼兒園為孩子提供了多樣化的食物,也進行了均衡搭配。但食物送到班級后,因為有些食物幼兒沒有嘗試過,或有些食物顏色不純、形態(tài)一般,低幼孩子可能會拒絕攝入,這些食物的平均攝入量可能只有50%~60%,大部分食物會重新回到食堂的殘渣桶中,不僅浪費,營養(yǎng)的攝入量也因此而不足,從而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來自家庭的影響,有些家長缺乏基本的營養(yǎng)知識和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不能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膳食指導,還有可能給幼兒帶來不良的示范作用[1]。另一方面是有些教師對膳食管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自己剛好也對這一食物不是很喜歡,幼兒不喜歡吃,也就沒有用心引導幼兒嘗試。從科學保健的角度,毋庸置疑,幼兒園為孩子準備的食物,基本都是營養(yǎng)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但不可否認,某些食物還是會被有些孩子所拒絕,當幼兒對這些食物不感興趣時,教育者僅僅用簡單的說教或獎勵,事實上對幼兒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老師必須采取一定的教育策略,讓孩子愉快地接受自己不曾嘗試過的食物,并逐漸養(yǎng)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1 用“移花接木”取菜名
低幼孩子還比較缺乏生活經(jīng)驗,他們往往會對自己已有經(jīng)驗的食物比較感興趣。將孩子熟悉和喜愛的食品名稱“移植”到他們不熟悉的菜上,效果會非同一般。
炒豬肝,無論廚師如何努力加工,香味總敵不過肉類,鮮味更敵不過魚類,要讓孩子能愉快嘗試,對很多老師來說會感到困惑。好在豬肝的顏色與巧克力雷同,形狀也剛好接近,而巧克力是孩子最熟悉的食品,大多數(shù)孩子一聽說巧克力,甚至會兩眼放光,非常鐘愛。針對孩子們這一心理,將多數(shù)孩子不感興趣的“炒豬肝”和“巧克力”進行“嫁接”,把“炒豬肝”替代為“巧克力肉”。
筆者和另一老師合作,演個小雙簧:“某老師,廚師叔叔本領真高,今天他把“豬肝”變成了“巧克力肉,你是不是聞到了特別香的氣味,”接著說,“老師還聽廚師叔叔說吃了巧克力肉小朋友的臉會紅撲撲的,眼睛會變得更明亮,還會慢慢地長得象哥哥姐姐一樣。”孩子們聽了這樣一個新奇的菜名,還有那么多的好處,起先會嘗試吃一點,再看看同伴們也都在吃,逐漸地也跟著嘗試吃“巧克力肉”。自從取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每當吃“炒豬肝”時孩子們會很開心的說,今天又吃“巧克力肉”了,絕大部分孩子都會樂意將這道大多數(shù)老師感到困擾的菜吃完。
2 用疊音詞取菜名
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告訴我們,疊音詞是他們喜歡聽的。筆者就將有些食物進行“聽覺美化”。
酥魚,刺很多,孩子們吃的時候難操作。有的因為懼怕刺,有的因為吃的時候要理刺怕麻煩或不會理而不愿吃。筆者就先讓孩子看——金黃色的魚肉,進行視覺的感受;聞——請孩子聞一聞酥魚的香味,通過嗅覺的刺激,激發(fā)孩子吃酥魚的興趣;說——教師同時用語言引導這叫“香香魚”,也可讓幼兒學習說一說,借助聽覺的沖擊,激發(fā)孩子吃酥魚的欲望。
孩子們肯嘗試了,再進行剔刺技巧的引導:“先用眼睛看看,刺在哪里;再請手指幫幫忙,拔一拔,把刺拔掉;咬一點到嘴里,可請舌頭摸摸,再讓牙齒幫忙,找找,找到魚刺吐出來,這樣香香魚就和你做朋友了。”以后遇到吃酥魚,再進行鞏固引導,幾次引導實踐后,每逢小班孩子吃“酥魚”,不僅刺剔得干凈,也吃得高興。
打蛋,軟軟的,也非常適合孩子們的口味。按理,這道菜是不需要老師費心的,但就是因為在“分”和“食”的過程中糊了,因形態(tài)變化而影響了孩子們的食欲。為避免打蛋在食用前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筆者把“打蛋”取名為“波波蛋”。
首先讓孩子們觀察剛從食堂送來的打蛋形態(tài)。“這個上面平平的,光光的,看起來滑溜溜的,抖一抖會象水一樣動起來,你們看還有波浪呢!我們都知道這是蛋做的,它不但好看,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波波蛋?!?/p>
借助聽覺的沖擊,筆者乘機將吃打蛋的方法教給孩子:你們都喜歡吃“波波蛋”?!安úǖ啊闭f:“我的身體亮晶晶,最喜歡小朋友用調(diào)羹從我的身體邊上開始一勺勺地舀,把我亮晶晶的身體送到你們嘴里,和你們做朋友?!边@樣孩子們會小心地用調(diào)羹從邊上開始舀,不會將碗里的“打蛋”搗碎,菜的形態(tài)美了,食欲也就有了。
3 用游戲情景取菜名
動,是孩子的天性。將孩子游戲時的情景融入菜名中,也會收到好的效果。
溜溜豆腐:當有些孩子對豆腐不感興趣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導:豆腐滑滑的,它可喜歡滑滑梯了,現(xiàn)在等著你幫助它在你的嘴里滑滑梯,不信,你用勺子把它送到嘴里試試看,它會很快滑下去哦。等孩子嘗試后,筆者因勢利導,這叫“溜溜豆腐”。還編個順口溜“白豆腐,滑溜溜;舀一勺、放嘴里;哧溜哧溜滑滑梯,溜溜豆腐滑肚里?!?/p>
大力士菜:有些孩子只喜歡吃葷菜,對葉菜不感興趣。筆者晨間帶孩子去戶外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中、大班幼兒的活動,叫上幾位問一問他們:哥哥姐姐你們的本領真高,力氣真大,你們吃飯時除吃肉吃魚外,是不是也吃菜??!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筆者故意說給自己聽,哦——我明白了,原來是魚肉和菜一起吃,才能幫助你們變成大力士!以后在遇到吃菜時筆者會興奮告訴孩子,今天吃”大力士菜”。再和孩子們一起回憶戶外活動的場景,有些不喜歡吃菜的孩子在“大力士”的“誘惑”下逐漸地習慣吃菜。
幼兒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包含著許多學習與發(fā)展的機會,就餐是一個重要的生活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引導,并養(yǎng)成良好習慣。而各種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富有童趣的菜名,能讓幼兒對原本不感興趣的食物從嘗試到接受,從接受到喜歡,有效地激起孩子們的食欲,并在進餐的過程中滲透營養(yǎng)教育和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寬松溫馨的就餐環(huán)境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健康領域教育建議解析[J].幼兒教育,201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