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琴
【摘要】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如何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題。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角色,由以往課堂的主導者變?yōu)檎n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如此,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提出了營造小學語文課堂民主教學氛圍的對策,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民主教學;氛圍;營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中對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具體闡述,要求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展開教學,這種民主不但指的是地位的平等,同時還意味著一種民主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平等互動。基于此,為了解放學生的天性,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就需要構建小學語文課堂平等對話機制,營造良好的民主教學氛圍。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注重課堂導入
鼓勵、鼓舞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會讓學生煥發(fā)不同的風采,以不同的心態(tài)、勁頭學習,為了創(chuàng)造鼓勵、鼓舞學生的情境,就需要充分發(fā)揮課堂導入的作用。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先要讓學生的思維預熱,使其處于興奮狀態(tài),諸如在講授《我的母親》之時,教師可以先對胡適先生的生平、本文的寫作背景以及他母親對他的影響等諸多方面來予以進行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正式引入文章,這樣就可以將文章背景、情感線索等更好地融入教學之中。
二、提倡個性教學
學生間存在明顯差異,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差異就是民主教學的一個前提,只有認識到學生之間的不同,才能更好地對其進行指導,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如果教師僅僅著眼于語文學習規(guī)律,對學生的個性不予以重視,以高于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設計貫穿課堂的話,一方面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感、抵觸情緒,另一個方面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教師要善于開展個性教學,幫助每個學生樹立自信心,解除其在學習上存在的障礙,使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以滿足。事實上,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后進生是常常被忽略的一個主體,他們既得不到同學的認可,也沒有得到教師的賞識,默默無聞,實際上這本身就是不民主,無法參與、活躍于課堂,這既是浪費了這些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也使其逐漸遠離課堂,難以找到學習的依托和來自老師、學生的溫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教師要做的就是對不同的學生予以引導,尊重學生的個性,永遠對自己的學生充滿耐心、愛心,不吝惜自己的贊賞、鼓勵。這樣才能使其產生成就感,營造一個全體學生平等參與、積極學習的課堂
氛圍。
三、開展深入對話
語文學習并非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符號,還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符號,諸如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等。為了使師生真正的民主,就要在情感上有平等的互動,如此,一方面教師可以爭取學生的信任;另一方面可以滲透情感目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加深其對課文主旨的掌握。教師先要向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才能得到學生積極地回應,諸如在教授《荷葉母親》末尾,我講述了母親令我感動的小故事,而后引出父母的愛也許并不那么直白,但是卻無比深厚,此時,情感信號的傳達就已經完成,深層次對話的目標依然達到,學生自然會陷入思考,回憶自己和父母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來自父母更多的愛,充滿感恩。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老師回家要對自己父母親一下,你們呢?”,通過這樣情感信號和行為信號的傳達,學生自然會很主動地和父母表達自己的愛。這種深層次對話的方式,以情感的分享、感性的醞釀、理性的引導為基礎,能夠迅速拉近師生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以平等的身份來與教師對話,從而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
四、激發(fā)學生興趣
民主教學氛圍的基礎是互動,而互動的基礎是學生的主體性,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想碰撞,相互磨合,才能活躍課堂的氛圍,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默契,而這種默契本身就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如果不民主,互動自然不靈活,溝通也不會暢順。從這個角度來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民主教學氛圍的營造至關重要。具體來說,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堅持學生的主體性,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自身的角色,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如此才能使其精神放松、思維活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高昂的學習狀態(tài)。其二,善于鼓勵學生,小學生都比較感性,情感也比較單純,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樂于并善于對其進行鼓勵,諸如經常說一些“你真棒”、“非常好”等,這樣才能激發(fā)起學習興趣。
五、進行平等交流
為了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該創(chuàng)建平等的對話機制,教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本身也在向學生汲取必要的養(yǎng)分,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伙伴關系,教師要善于傾聽,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如此才能引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思考。諸如在對《羚羊木雕》作者情感態(tài)度分析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這能全怪我嗎?”開展討論,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不設置封閉的答案,并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贊賞,之后進行總結:原來家長和孩子之間也需要換位思考,真誠溝通。這樣在平等的交流中,既解決了情感分析的問題,學生們也進行了充分的思考。
六、總結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與情緒。這樣,學生才能主動認真地去參與,去探索知識的奧妙,體驗成功的快樂,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樂之者”。本文提出了營造小學語文課堂民主教學氛圍的對策,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劉桂秋.論教師與民主課堂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
刊,2009(02).
[2]王建云.語文教學呼喚給學生以真正的民主[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08).
[3]李建豐.中學語文教學要堅持講民主、講科學[J].語文天
地,2009(07).
(編輯: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