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秋
【摘要】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從名著閱讀著手,利用背景介紹、課前演講等形式由教師或同學向學生推薦名著;利用課后交流競賽等形式促進學生閱讀名著;督促學生記下一些經典語句,讓名著閱讀逐漸走進生活,從而讓學生以名著閱讀逐漸培養(yǎng)起語文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名著;閱讀;語文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中往往陷入一種困境:學生的閱讀量達不到要求。新課標要求一名初中畢業(yè)的學生,課外閱讀量要達到400萬字以上。相當于5部半《紅樓夢》。而數字化時代的學生卻更愿意讀圖、讀快餐文學。大量的漫畫書、文化快餐類的雜志充斥校園,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妨從名著閱讀著手,用經典形象讓學生找回對語文的熱愛。
一、課內外相結合,以點帶面讀名著
初中階段的語文課文有不少是名著的精彩片段。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課文,不僅僅是當作課文來講,也要作為名著導讀來上,為學生打開名著閱讀之門。
(一)介紹作家作品可以適當留下懸念,讓學生課外進行補充
作家、作品往往作為背景介紹時一語帶過,學生只是在筆記上留下一些淡淡的痕跡,一些對語文感興趣的學生課后或許會去找來讀一下,但更多的學生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下很快就會淡忘這些作品,這無疑是十分可惜的。我們在介紹作家、作品時,如果能多花幾分鐘時間,或許就能讓學生對這個作家有著不一樣的認識。
比如有一次上到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順便提了一下他的另一名篇《項鏈》,聲情并茂地講述,卻故意在項鏈丟失后就戛然而止,轉入課文學習,當天晚上就有一名平時對語文不是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在網絡上讀完了《項鏈》,還在周記上寫下了讀后感。教師因勢利導,在講評時大力表揚了該學生,于是引發(fā)了連鎖反應,學生們不但讀了《項鏈》,還讀了《羊脂球》等作品。這樣,《我的叔叔于勒》作為一個核心,輻射了很廣的范圍。同樣地,講授《皇帝的新裝》《丑小鴨》時,給學生介紹安徒生的其他名作;當學生沉浸在《故鄉(xiāng)》《孔乙己》的哀傷氛圍中時,告訴他們還有像祥林嫂這樣的可憐人。學生們或許還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些小說的精華所在,但只要他們能對這些篇章留下印象,以后這些精華自會沉淀在他們的人生記憶里。
教師首先需要對名家名篇有著廣泛的了解,在介紹背景時才能信手拈來;其次,需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述精彩的片段;其三,要能像評書藝術家那樣,在關鍵的地方留下扣子,讓學生自己去課外解決;其四,對課后要及時地追蹤反饋,發(fā)現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自覺時,要及時鼓勵,并帶動更多學生投入到閱讀中。
(二)以課文作為切入口,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閱讀原文
初中課文中有一些是名著的經典片段,如《小圣施威降大圣》選自《西游記》,《智取生辰綱》節(jié)選自《水滸傳》,《范進中舉》《楊修之死》和《香菱學詩》也分別是經典小說《儒林外史》《三國演義》《紅樓夢》中各具特色的章節(jié)。這些章節(jié)在課文選排上有著編者的構思,但這些章節(jié)未必能全面地反映該小說的特色。作為教師,我們每學期可以選擇課后附錄要求的一本名著讓學生做系統(tǒng)的、深入的閱讀。
九年級上學期的名著閱讀是《水滸傳》,而這一學期學生剛學習了《智取生辰綱》,學生們往往對這本古典名著都產生了一定的興趣。教師可以把閱讀《水滸傳》作為半個學期的閱讀任務,每天分配學生閱讀一定的章節(jié),并做好情節(jié)概括歸納,并定時進行感受交流。當然,這樣的學習由于工作量大,學生存在差異,每個人的閱讀收獲是不同的,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指導。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系統(tǒng)的全面的閱讀,學生對課本上所說的魯智深嫉惡如仇、粗中有細的性格,林沖如何從逆來順受到奮起反抗都會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從而避免了考前全背下、考后全忘掉的被動局面。
由于課業(yè)量的關系,這些精彩的作品不可能一一全讀,教師可以利用學??扑嚬?jié)等時候,開展名著講座,讓學生從課文的點,到講座的面,對名著產生興趣,從而讓他們自發(fā)自覺地去讀名著。
二、多種形式讀名著,課內課外都愛學語文
學生怕語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覺得語文學習沒意思,學語文是一項被動的工作。很多精彩的文章在課外時學生愛讀,一旦選入教材,就覺得沒那么精彩了;還可以見到一些學生在上課時偷偷看還沒教的課文,可一旦上到那篇課文就不再感興趣了。因為一篇文章未經講授時,學生的閱讀有著最新鮮的體會,一旦被肢解,文章的精華固然得到體現,但自己品讀的快感卻消失殆盡了。那么,讓學生以多種形式來閱讀分享名著,以最新鮮的體會相互碰撞,得到閱讀的快樂。
可以在課內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名著推薦,每天由一名學生主講,向全班同學推薦名著或名篇,介紹作者背景,作品梗概,尤其要講明自己推薦的理由,如果篇幅允許,還可以讀出幾句精彩語句。每個人的閱讀感受是不同的,對于相同的作品,如果有不同的感悟也可以在自己主講的那天來發(fā)表。這樣,盡管只有幾分鐘的發(fā)言時間,但學生課下必須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準備,從而達到讓學生閱讀、寫作的目的。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要做得既讓學生樂于接受,又獲得良好的效果。課外進行名著閱讀,可以利用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除了采取手抄報、讀書筆記等形式進行評比交流,還可以進行名著知識競賽, 中學生需要競爭、需要激勵。以多種手段促進學生讀名著、愛閱讀,讓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
三、不僅要讀還要記,讓名著真正走進學生生活
競爭只是手段,讓學生真正愛名著、愛閱讀、愛語文才是目的。當閱讀已經成為學生的自覺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記憶、練筆,讓名著的精華從書本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巴金老先生有一段很貼切的話:我背誦得較熟的幾部書中有一部《古文觀止》,這是兩百多篇散文的選集,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卻講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歡。說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恚簿湍苈w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我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腦子里面了,雖然我對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地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的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議。巴金的親身體會是如此,恐怕老一輩學者都有類似的感悟。
讓學生讀名著也是如此。精彩的語段不僅要記錄在本子上,更要融入自己的大腦,進入自己的日常寫作中、生活中。??梢砸姷揭恍┠猩诨ハ鄿y驗《水滸傳》里的好漢和綽號,女生在背誦《紅樓夢》中的詩詞。這種閱讀背誦對學生的寫作風格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對于這種現象,應該予以大力的肯定。
一些優(yōu)美的語段,教師還應該建議學生熟讀成誦。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里的景物描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那段保爾經典的人生感悟;《簡·愛》中女主人公對自己的評價等等。這些經久不衰的語句是作家對于生活的觀察,對于人生的思考。作為中學生未必能立刻感悟到,但積累下來,反復品讀,對于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是大有裨益的。很多學生反映,由于一段時間大量地閱讀某位作家的作品,在寫作時會不自覺地模仿他的文風。與其讓學生不自覺地模仿網絡三流作家的風格,不如讓他們接受經典的影響,向名家看齊。
名著閱讀既是課內要求,也是課外拓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利用好課內名著,課堂上潛移默化,悉心指導,課后組織好學生閱讀的交流,給學生閱讀提出恰當的指導意見,讓學生愛讀名著、讀好名著,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從名著閱讀走向自覺的語文學習。
(編輯:劉婷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