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乾
【摘 要】新課標提倡讓學生自主、積極、主動的去進行閱讀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如何正確有效的進行個性化閱讀,是大家目前普遍關心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
一、通過讀去感知
“文者,情之經(jīng)”,語文教學要重視美讀,引導學生披文入情,體味涵詠,讀出文章的美味,品出文章的美感。
美讀。是將無聲抽象文字符號轉變?yōu)橛新暽鷦友哉Z,耳之所聞,心之所思,多感官共同參與,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最終實現(xiàn)“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
朗讀。教師應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方法之一可以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學生朗讀課文,是為了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是為理解文本打好基礎。教師提供思考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的感知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在這一閱讀層面,問題的設計應有很強的認知針對性,避免出現(xiàn)提問隨意性。教師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講解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最終完成教學目標。然后再就閱讀教學中的“大問題”——也就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作遷移性質(zhì)疑,讓學生展開討論,以強化閱讀教學的重點知識,揭示文本的內(nèi)含意蘊,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
精讀。精讀階段是學習課文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探究心理、探究性學習方式自始至終伴隨著學生,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閱讀、感受、理解、品評課文,最終領悟、吸收、內(nèi)化課文內(nèi)容。精讀是一種精心細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鉆研和體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層面上從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閱讀方法,它是在初讀基礎上的提高,要求學生從頭到尾地細讀,對重點的、難以理解的部分反復讀,邊讀邊思考。精讀便于理解文本中的詞語、句子、句群、段落、章節(jié),通過精讀學生可以學習作者使用語言的技能和方法,獲得語言的積累。關于精讀,葉圣陶先生曾就它的地位、作用和目標作過精辟的論述。他認為,精讀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能夠自由閱讀”。
二、注重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感情的血液在暢流。”說明了情感體驗對閱讀的重要性。呂淑湘指出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很美,特別是詩歌、散文,不僅詞語美,篇章也美,好像一座很好的建筑物,造型很美。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是能夠領會的。這就是說語文教學的過程應當是學生的生命體驗和成長過程,是他們與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進行心靈交流、精神對話的過程。透過富有思想和韻味的語言,可以窺見美麗的心靈,感受人生的博大,觸摸人世的悲歡,克服個人生命的局限,由此領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真諦。體驗感悟是達成三維目標的有效方法。
三、加強與文本的對話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鼓勵學生與文學作品進行直接的交流”,與文本作品中的人物對話。每篇優(yōu)秀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凝聚和升華。正如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所說:“真正的藝術產(chǎn)生的原因,是那想表達日積月累的感情的內(nèi)心要求”。我們所學的課本上的許多文學作品,無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結晶,蘊含著他們豐盈的思想與情致。因此,每一篇文學作品就像一面鏡子,既照出文學作品本身的文采,也折射著人性的內(nèi)涵,社會的現(xiàn)實。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學生不是主動獲取意義,而是被動接受老師或者教材編撰者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學生進行的不是自己的閱讀,是重復、模仿他人的閱讀,學生失去了閱讀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這種閱讀現(xiàn)狀不利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不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基于問題解決的閱讀教學中要求教師要有意識的改造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深入?yún)⑴c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主體地位。
四、閱讀主體的互動——組織交流討論
問題解決學習具有社會性特征,為此提出了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的教學策略.交流討論是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全班討論、協(xié)商,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以補充、修正和深化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在社會性相互作用的共同體中教師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員,是討論、交流中的組織者、引導者。為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活動的自由開展。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亮點。這個平等的對話,不僅是師生之間的,還有生生之間,還有師生分別與文本之間對話,是過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又一進步,是真正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體驗解讀作者對社會生活獨特的體驗與感受,體驗作者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個體閱讀不是一個封閉的歷程,在閱讀過程中思維的發(fā)展有賴于讀者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交互。閱讀文本所傳遞的信息是作者的個體信息,對這些信息的解讀,就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而是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作者之間存在的必然的信息交流。師生應該是一個互助的學習群體。師生的閱讀是自主的,師生間的交流是動態(tài)的,實現(xiàn)了師生雙主體的互動。在學習過程中師生彼此間互助溝通、互助影響、互相補充,互助啟發(f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