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梁
落日的余暉從遠處的山頂柔柔的射過來,輕輕地瀉在空蕩蕩的小村莊。高大的柏楊樹影斑斑駁駁地披蓋在一間簡陋的土胚房上。
屋子里,陳巖正對著桌上的調(diào)動報告勾頭沉思。
一年前,身為縣農(nóng)機局工作員的他在全市“萬名干部下基層,廣大群眾得實惠”的連鄉(xiāng)駐村浪潮中,背著背包,來到了這個名叫“鍋廠坡”的小山村。
鍋廠坡隸屬清水村。以前,這里共有十幾戶人家,可現(xiàn)在這十幾戶人家都陸續(xù)遷出,只剩下殘垣斷壁矗立在那里,似乎要努力留住先前的記憶。
“唉,主要是條件太差,公路又不通,你不知道,前年,村民李得明修房屋,借了一匹馬馱水泥鋼筋,經(jīng)過狹窄的手爬巖小路時,馬馱著水泥滾下深山溝死了,賠了兩千多元。李得明一氣之下,也卷起鋪蓋進了城?!贝逯в浉咧境瘽M腹無奈地說。
“你們怎么不組織群眾修路???”
“修路?我們也想過,可缺乏資金,我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但老實說,只要路通,鍋廠坡還是有發(fā)展前途的。”高志朝接著說,“鍋廠坡生得一種白膠泥,粘性特別好,是做沙鍋的好材料,三十多年前,這里家家戶戶都做沙鍋,來買沙鍋的人好多,很熱鬧呢。”
高志朝的話讓陳巖覺得眼前一亮。他提取了一包泥土樣品,馬不停蹄趕到縣農(nóng)業(yè)局找專家化驗,得到的結論是此土適宜種植折耳根。他又立馬到折耳根種植基地去考察,回來后,投資種植折耳根。并在鍋產(chǎn)坡修了一間簡陋的房屋,住了進去。
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折耳根種植非常成功。得到了縣委領導的重視,有意提拔他去到另一個鄉(xiāng)任鄉(xiāng)長。這當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
陳巖走出屋子,看著依然空曠的村莊,依然泥濘狹窄的盤山小路,眉頭擰成了疙瘩。
第二天,一份請辭報告擺在了縣委領導的案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