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甲骨文“各”“”源流考辨

2014-05-30 08:55:28
語言研究 2014年1期
關(guān)鍵詞:戰(zhàn)國銘文中華書局

鄭 春 蘭

(四川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成都 610064)

從考古及文獻(xiàn)記載來看,“各”字的使用早在甲骨刻辭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且使用成熟??剔o中所記“各日”(“各日王受佑?!保á?9802))之“各”作“”,象一只人腳向處所走來,取意“至”、“到”?!都坠俏木帯贰案鳌毕伦ⅲ骸敖?jīng)典作‘格’,《書·堯典》:‘格于上下’《傳》:‘格,至也。’”又于“格”下注:“卜辭用各為格”。有人疑為出日,即將“”與“出”之甲文“”相混。陳夢家(1988)、趙誠(1988)等認(rèn)為“各日”即落日。勞干《釋格》一文中指出,“各”本義作來或至,與出相對。“各”“落”上古擬音分別為*klaaɡ、*k?raaɡ,藏語作loɡ,藏語疑是塞音k后來脫落,義即“回、回來”,可對應(yīng)古漢語“格”*klaaɡ。

(一)“各”、“”之初文

“各”在甲骨刻辭中另有異體字寫作“”,但僅出現(xiàn)在《甲骨文合集》第三、五期,且第五期僅一例。“各”與“”分布如下:

表1

一期“各”字下面部件初為“凵”,后因與“口”形體易相混,故隨后的形體都從“口”。而“凵”為“坎”之初文,《說文·土部》:“坎,陷也?!倍巫ⅲ骸跋菡?,高下也。高下者,高而入于下也。因謂阱謂坎?!奔坠俏膹摹佰伞睆牡埂爸埂?,“凵”亦聲,會(huì)意行至坑穴、居處。

據(jù)刻辭分析,“各”在語義上多表“來、到、至”義,如“王其各”、“各于”、“各云”也引申表“落”義,如“各日”。例如:

1) 癸亥卜,貞:旬一月昃雨自西東。九日,辛未大采,各云自北。(Ⅰ21021)

2) 王入乃各于祭。(Ⅲ27165) 3) 王其各于大乙。(Ⅲ27000)

“”《說文》未收,較甲骨文“各”字,增加了表示道路、行走的意符“彳”。《方言》卷一:“假、,至也。邠、唐、冀、兗之間曰假,或曰?!惫弊ⅲ骸肮鸥褡帧!本矶骸皟x、,來也。陳穎之間曰儀,周鄭之郊、齊魯之間曰,或曰懷?!笨剔o所見四例屬廩辛、康丁時(shí)期,一例屬帝乙帝辛?xí)r期,大致在公元前12世紀(jì)-公元前11世紀(jì),接近西周。

4) 王其……(ⅴ37386)

商晚期金文所見“各”、“”字分別如:(各)邐、宰,()執(zhí)尊?!案鳌弊中魏蜁w與甲骨刻辭三期相近,“”字與五期甲骨文相近,從銘文釋讀來看,“各”、“”讀為“格”,表示“到來、至”?!墩f文·木部》:“格,木長皃?!倍巫ⅲ骸澳鹃L皃者,格之本義,引伸之長必有所至。故《釋詁》曰:格,至也。抑詩傳亦曰:格,至也。凡《尚書》格于上下,格于藝祖,格于皇天,格于上帝是也。此接于彼曰至,彼接于此則曰來。鄭注《大學(xué)》曰:格,來也。凡《尚書》格爾眾庶,格汝眾是也。”

5) 尹光邐唯各(格)。(邐方鼎) 6) 王各(格),宰椃從。(宰椃角)

7) □□□(格)于宮。(執(zhí)尊)

(二)“各”、“”之嬗變

表2

西周金文所見“各”字中,中期的應(yīng)侯見工鐘(見表2)“各”的“止”構(gòu)件,左右方向隨意,甚至僅記作“夊”,其余尚未見到特殊書寫方式。銘文所釋“各”均讀為“格”,表示“來、到”。

8) 侯各(格)于耳。(耳尊) 9) 唯王來各(格)于成周年。(厚趠方鼎)

10) 王各(格)于康。(應(yīng)侯見工鐘) 11) 王各(格)于享廟。(師秦宮鼎)

12) 王各(格)大室。(七年趞曹鼎) 13) 用卲各(格)喜侃前文人。(梁其鐘)

“”在西周早中期可見到,以早期為主,讀為“格”,表“到、來”,《龍龕手鑒》:“,音格,至也?!弊中卧从诘谖迤诘垡业坌?xí)r甲骨文,筆劃稍有變化,但形構(gòu)基本一致,與殷商“”字相比,偏旁部件左右位置已經(jīng)定型。

14) 用(格)多公。(沈子它簋蓋) 15) 乙亥,尹(格)于宮。(執(zhí)卣)

16) 王在杜?,(格)于大室。(師虎簋)

西周中期的銘文中還可以見到從“辵”、從“走”作的“各”字,即“”、“?”,“彳”、“辵”、“走”實(shí)為與行走相關(guān)的、表行走義的構(gòu)件,“各”標(biāo)音,《玉篇》謂:“?,狂走也?!毕铝秀懳摹?”、“”表“到、至”之義,“”、“?”、“”三者為異體字關(guān)系。

17) 王(格)于庚嬴宮。(庚嬴卣) 18) 溥?(格)嗇睦。(匜)

值得一提的是,“”自西周中期之后,便不見于經(jīng)史古籍文獻(xiàn),基本退出書面語言,僅保留在了后來的一些字書當(dāng)中,如《玉篇》、《廣韻》、《字匯》等,以及上述所列。與此同時(shí),西周中期的青銅銘文中出現(xiàn)“格”字,如“格伯作晉姬簋”、“格伯簋”(見表2),此外戰(zhàn)國兵器上也有“格”字,如下列 “格氏矛”(見表3),從考釋來看,銘文的“格”表示國名、姓氏?!案癫惫菜募?,其中一件上記有四個(gè)“格”字,當(dāng)中的“各”字下面寫作“凵”,這與甲骨刻辭一期所見從“凵”的“各”字形構(gòu)一致,這種寫法在西周中期出現(xiàn),并且銘文用于記錄格伯用四匹良馬同倗生交換三十田的土地交換行為,屬民間記事訂約,故文字中出現(xiàn)俗體、簡寫當(dāng)是合理的,于此也可窺見殷周文字間的細(xì)微關(guān)系。

19) 唯三月初吉,格伯作晉姬寶簋。(格伯作晉姬簋)

20) 王在成周,格伯取良馬乘于倗生,厥賈卅田。(格伯簋) 21) 格氏冶。(格氏矛)

表3

春秋時(shí)期金文當(dāng)中(見表 3),秦國文字(下舉二例為秦國金石遺物)為大篆的代表,早期晚期字形基本一致,“各”的語義及用法也與西周一致。

22) 其嚴(yán)遄各(格)。(秦公簋) 23) □出各(格)亞,□□□□,執(zhí)而勿射。(石鼓·田車)

春秋時(shí)期的金文中有“佫”*ɡlaaɡ 鐸部,但不見“”字。“佫”《說文》未收,《集韻》謂:“、佫、徦、假、臵,至也?;蜃鱽蕖?、假、臵,通作格?!笨梢姟皝蕖迸c“”實(shí)為異體字,“彳”與“亻”在書寫上易混淆,《正字通》“佫”下言:“《集韻》,各額切,至也?;蜃鱽?,又與假、徦、臵、格并通?!庇钟凇皬恕毕卵裕骸啊?,或省作佫?!惫省皝蕖绷x同“”,表“到、來”。

24) 余茲佫(格)之元子。(余贎兒鐘)

戰(zhàn)國時(shí)期文字具有諸侯國地方特色,戰(zhàn)國早期的齊國陳純釜上所記“各”仍讀為“格”,表示“到、來”,越國所見鐘銘文有“各”字,字形是具有裝飾性的鳥蟲書,相比其它諸侯國的文字更加繁雜,但據(jù)銘文上下文判斷,“各”假借為“客”*khraaɡ,鐸部。

25) 各(格)茲安陵亭。(陳純釜) 26) 以樂可康,嘉爾賓各(客)。(越王者旨于賜鐘)

戰(zhàn)國中晚期所見簡帛記錄的文字中“各”偶而有讀為“格”的情形,也有表示“分別”之義的情形,這與《說文》:“異辭也?!彼屃x同,如下例包山楚簡。

27) 唯天作福,神則各(格)之。(楚帛書 乙) 28) 小人各征于小人之地。(包山楚簡)

29) 后土、司命、司禍各一小環(huán)。(包山楚簡)

另外,戰(zhàn)國晚期韓國的一件兵器皋落戈上有“佫”字,蔡運(yùn)章等(1991)認(rèn)為是“”的別體,與“皋”相通,“佫茖”即“皋落”,地名。而戰(zhàn)國出土的簡牘中,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簡中也有從“辵”的“各”字,即“”字,如“魯陽公之車三乘?!焙瘟諆x(1998)疑其為“路”的異體字,認(rèn)為“車”即“路車”。包山楚簡中所記錄的“相棄之于大”,“”亦讀為“路”*k?laaɡs。

30) 十 一年佫茖大命少曲? ,工師舒喜、冶午。(十一年皋落戈)

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還在璽印、陶片等上記刻有“各”字,如晉屬璽印中所出現(xiàn)的“各”作姓氏。齊屬陶片中所出現(xiàn)的“各”,義不明,疑與制陶工匠名號有關(guān)。此外,《汗簡》中收錄的戰(zhàn)國古文記作汗簡古孝經(jīng)、、汗簡古老子,字形筆劃多飾筆,因此顯得更加繁雜,據(jù)文獻(xiàn)考訂,義作“分別”講。

漢簡常見“各”字,多表“分別”,從居延漢簡來看,書體更加隨意,如,因大部分是屯戍文字,而其中往來的公文占絕對數(shù)量,因此文字書寫有簡化、省略的跡象,近于章草。而漢曹全碑上所刻“各”字,其上部作“父”,疑為訛作。

31) 古者,民各有鄉(xiāng)俗。(睡虎地秦簡) 32) 令、丞及佐各一盾。(睡虎地秦簡)

33) 革、甲、鞮、瞀,各一。(居延漢簡) 34) 驛一所,馬二匹,鞍、勒各一。(居延漢簡)

35) 九夷,荒遠(yuǎn)既殯,各貢所有。(張遷碑) 36) 各獲人爵之報(bào)。(曹全碑)

“各”、“格”在佛教、墓志銘等中出現(xiàn)了、、(晉辟雍頌)、(隋陳常墓志)等俗寫形式,“各”字的上下構(gòu)件有所變異,“マ”、“厶”實(shí)為“口”的簡化、俗寫形式,這實(shí)際來自于“凵”、“口”書寫同化的結(jié)果,而這樣的情況在漢字簡化方式中是常見的?!案鳌弊稚厦鎸懽鳌安妗?、“”,均為訛寫,屬異化現(xiàn)象。

“各”字在戰(zhàn)國時(shí)期出土文獻(xiàn)中既表“到、來”義,又用于表示“分別”之義,紙本傳世文獻(xiàn)中往往用于表示“分別”之義,如《論語》中所出現(xiàn)的四處“各”字均表示“分別、各自”之義①《論語·公冶長》:“子曰:‘盍各言爾志?’”《里仁》:“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薄断冗M(jìn)》:“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子罕》:“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而從前文考證來看,大約從西周中期開始,“各”所表示的“到來”之義則由“格”字承擔(dān)。

而“格”的語義,在整個(gè)漢語史的長河中不斷經(jīng)歷著變化,孳乳出眾多的義項(xiàng)。我們不難從一些文獻(xiàn)典籍中看到“格”的其它書體、形構(gòu),但從使用來看,大多與“到、來”義無涉,如《汗簡》收錄“”,下注“格”,又《說文·丯部》:“,枝也?!倍巫ⅲ骸爸φ?,遮御之意?!队衿吩唬?,枝柯也?!夺屆罚宏?,格也。旁有枝格也?!垛仔刨x》:草樹溷淆,枝格相交。格行而廢矣?!?/p>

蔡運(yùn)章、楊海欽 1991 十一年皋落戈及其相關(guān)問題,《考古》第5期。

陳夢家 1988 《殷墟卜辭綜述》,中華書局。

丁度 《集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顧野王 《玉篇》,中華書局1985年版。

郭沫若主編 1980 《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

郭忠恕、夏竦 《汗簡 古文四聲韻》,中華書局1983年版。

何琳儀 1998 《戰(zhàn)國古文字典——戰(zhàn)國文字聲系》,中華書局。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duì) 1991 《包山楚簡》,文物出版社。

秦公 1985 《碑別字新編》,文物出版社。

睡虎地秦簡整理小組 1990 《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孫海波 1982 《甲骨文編》,中華書局。

行均 《龍龕手鑒》(高麗大藏本),中華書局1985年版。

徐中舒主編 1988 《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

揚(yáng)雄 《方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姚孝遂、肖丁 1989 《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中華書局。

饒宗頤、曾憲通 1985 《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

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

趙誠 1988 《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中華書局。

張自烈 《正字通》,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鄭張尚芳 2003 《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國碑刻全集編輯委員會(huì)編 2010 《中國碑刻全集》,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 1980 《居延漢簡甲乙編》,中華書局。

猜你喜歡
戰(zhàn)國銘文中華書局
漢皎光鏡銘文釋考
東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6:16
戰(zhàn)國少年孟軻
家教世界(2020年25期)2020-10-07 07:36:50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青年生活(2020年23期)2020-08-04 10:42:28
戰(zhàn)國少年孟軻
家教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8 09:12:34
君有遠(yuǎn)行鏡銘文釋解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5:58
建筑史話
麻辣戰(zhàn)國
麻辣戰(zhàn)國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
克什克腾旗| 涿鹿县| 云林县| 乌兰浩特市| 柳林县| 久治县| 稻城县| 明水县| 江安县| 沽源县| 民权县| 疏附县| 旅游| 淮滨县| 巴楚县| 临猗县| 古田县| 新蔡县| 龙州县| 济源市| 泰兴市| 广丰县| 莲花县| 邹平县| 武宁县| 海盐县| 鸡泽县| 大化| 龙门县| 桐城市| 历史| 韶山市| 龙井市| 鹤庆县| 南丰县| 渭南市| 湘西| 双江| 师宗县| 湖南省|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