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一、要狠抓文本進行細讀,回歸閱讀教學的本真
語文教學,閱讀是核心。對于閱讀教學,閱讀的過程就是心靈張開的過程,是刺激心靈的過程,是發(fā)現(xiàn)文本的過程,是發(fā)現(xiàn)文本潛在精神的過程,歸根結底是發(fā)現(xiàn)人的過程。而語言是構成文本的最基本要素,是載體,它負載著文本的思想內容及作者的心靈。閱讀教學就是要狠抓文本進行細讀,深入到語言里面去,了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表達的,為什么要這樣表達而不是那樣表達,發(fā)現(xiàn)語言運用的妙處及語言背后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運用的分寸感、和諧感和情味感。作家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時候,總是為了語言而絞盡腦汁,煞費心思。教師不能曲解新課改的精神,無休止地拓展延伸,而應讓學生進行整體性、個性化的閱讀,對文本進行細讀,重錘敲擊語言,進行語言品味。如果我們教者隨意地丟棄,不但不能領會到作家的心思,也沒有實現(xiàn)編者的意圖,學習語文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要建立積極的激勵機制,踐行新課改教師角色的職能
傳統(tǒng)教學常常是字、詞、句、篇,面面俱到,作者簡介、段落劃分、文章主題、寫作特點,一樣不少;教師居高臨下、條分縷析地“講深講透”,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碎問碎答,而新課程要求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給學生的閱讀時間要充足,不能“走過場”,讓學生反復朗讀,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的回應,不能成為“學習機”——“你真棒!”“太棒了!”“好棒呀!”;不能成為“復印機”——重復學生的回答;不能成為“擴音機”——學生聲音小,教師聲音大,再重復。而是聽出贊美點,表示肯定;聽出不足點,進行補充;聽出錯誤點,馬上矯正;聽出抽象點,進行回歸。教師甘當學生的腳手架,既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又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糾正,不斷進步。
三、要適度使用多媒體,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
制作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更要有利于學生的學。多媒體的運用是為解讀文本服務的,是為語言服務的,不能干擾、代替語言分析;文本不能成為多媒體的附庸,要明確它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不能作為主要手段,更不能以之代替文本閱讀。運用多媒體既不能把思維的結果凝固化,如,有的教師把有關問題的答案儲存在課件里,“走馬燈式”地展示給學生看,強迫學生接受,也不能以視聽形象代替語言形象,剝奪學生對語言的體會和感悟,扼殺學生對語言形象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還不能代替板書的功能,使瞬間信息成了過眼煙云,沒有了整體性、系統(tǒng)性、層次性。所以,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課件的教學價值,即這堂課是否有使用課件的必要。如果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課件。在確定多媒體教學的內容時,要注意選取那些適合使用多媒體的教學內容。
四、要把“閱讀練習·探究”巧妙地轉化為教學步驟
“閱讀練習·探究”是教材編寫者經過反復打磨、精心設計而成的集體研讀的產物,是每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這一課的教學要求,是課文的要旨和妙處,為我們討論、比較、探究作品的獨特主旨和表達特色提供了一個“抓手”。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對課后“閱讀練習·探究”的教學不夠重視。有的一節(jié)課結束,才回頭解決課后練習;有的將“閱讀練習·探究”交給學生課后完成;有的甚至撇開不管。原因是這些教師對“閱讀練習·探究”的編排意圖不甚明確。從各篇課文看,“閱讀練習·探究”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提示閱讀教學的貫點;(2)突出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教學中,若能抓好這些課后練習題的教學,就可達到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對課后“閱讀練習·探究”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
(作者單位 甘肅省金塔縣第四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