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艷
“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作為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的目標,《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把學生看作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語文教學必須從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出發(f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于最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有效地誘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使教和學得到和諧發(fā)展,這樣一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都會隨之大幅度提高。
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僅對語文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主性呢?筆者著重探討老師的“教”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一、課前導入的靈活運用
語文學科本身的人文性較強,一個好的導語能把學生的思維很快地拉到課堂上來,進入角色,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因此教師在講授每一堂課之前,應當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擴張性的導入工作。
語文課本中的有些課文,雖然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很貼切,但語言很文學化,意境也很深遠,這樣的文章學生不容易把握。因此課前的準備工作相當重要。如在講朱自清的散文《春》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有關春天的詩?!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草色遙看近卻無”、“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上課時請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如果有可能的話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上課時呈現(xiàn)出來,我想更能夠讓學生對春天有直觀的感受,讓其身臨其境,教學時就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文中對春風、春雨、春草的描繪。因而課前充分準備顯得格外重要。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材里出現(xiàn)的某種物體,可能學生在生活中見得不多,教師在講授此類課文時,就不能只限于讓學生流于表面上的認識。八年級上冊就有一篇關于“屏”的說明文,教師在講此篇之前,要提前布置學生預習此文,并鼓勵學生在家長或者網絡的幫助下,親自動手制作出一個屏風,屏風上還可以畫上自己喜愛的圖畫。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同學們不但已經對屏風有所了解,而且在課堂上一定會聚精會神,想了解更多關于屏風的知識。那么一節(jié)課下來,同學們不但對文章中的屏的分類、作用了然于胸,而且對屏本身還有一個立體的超脫文字的認識,這樣也就達到了教授說明文的目的。教授此文時,還可以引入唐代詩人杜牧《秋夕》一詩中的“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這樣可讓學生將知識點融會貫通,學習起來也更加容易。
另外還能運用提問、一支歌、一個成語或讓學生講故事等方式導入,這樣從多方位調動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發(fā)了,學習自主性自然而然地被調動了。
二、講授方式的恰當把握
課堂上的講授方式,可以按照文章需要,采取不同的、恰當?shù)闹v授方式,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對學生的了解和對課堂現(xiàn)場的把握進行,唯一的目標就是通過恰當?shù)闹v授方式力爭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初中語文教師都深有感觸,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是一大難點,不但難講,而且學生不感興趣,課堂顯得異常沉悶。但文言文是中華文學的精華,是文明的積淀,所以教師教好、學生學好文言文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拿講授七年級《論語》一課來說,如果教師一味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學習,不過是老師一人在臺上唱獨角戲。如果轉換角色,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參照注解,踴躍提問,積極發(fā)言,則課堂氣氛一定會變得輕松活潑,也就達到了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如在講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游》時,則可完全放手,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主上講臺講授此文。一方面因為這篇文章很簡單,學生完全可以掌握文中的文言文知識點;另一方面“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樣美的意境,如果學生講給學生聽也許更能引起共鳴。文中淡淡的哀愁,在老師的指點下相信同學們也會有所感悟。通過這種顛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感到新鮮、刺激,又能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課堂上的講授方式還可以征求學生的建議,把課堂變得民主些,這樣學生感覺人格受到了重視,主動性發(fā)揮出來,課堂也就不再枯燥。當然這也需要教師適當把握,既要增長學生文化知識,還可以學到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
三、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
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的同時,教師的主導地位也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不但要有較多的相關資料,還要精心構思。
如在講授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時,可以讓班上較有表演天賦的男生來扮演小弗朗士。從他偷偷地溜進教室——發(fā)現(xiàn)一切都與往常不一樣,通過這一系列動作、神態(tài)的表演;同時讓同學們不斷重復念“阿爾薩斯”、“洛林”,再現(xiàn)當時課堂情景,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深刻體會到“我”的愛國熱情,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習勁頭十足。而所有這些并不是老師直白地講述出來的,這應該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也才真正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