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一位50多歲的粗漢子,縣城湖中菜場賣魚的。
第一次光顧他的魚檔,已是七八年前了。當(dāng)時想買些魚,到了菜場的水產(chǎn)區(qū),十多個魚檔大多數(shù)都很忙,唯有一個長著一臉絡(luò)腮胡子、四十歲左右、面孔較為陌生的中年男人的攤子前卻沒有人光顧,我正著急早點買好菜上班,就走了上去:“請幫我稱二斤鯽魚?!薄昂玫?、好的?!蔽也⒉豢此ヴ~、稱魚,而是習(xí)慣性地向菜場其他地方張望;很快他就稱好魚:“二斤三兩。”我付了錢,拎起魚就回家了。中午吃飯時,母親慣例問我:“陶濤,今天魚買了不少呀,有多重???”“唔———”我遲疑了幾秒鐘:“二斤吧!”“是和人家老板熟悉嗎?我稱了一下,有二斤一兩呢!”“是啊、是啊,人家老板客氣、客氣了?!边@時,我才明白為什么少有人光顧梁某的魚檔了。第二次光顧老梁的攤子是某個星期天,他的魚檔前人依然很少。我沒有提起上次的事,只是和他聊起了家常。從閑聊中得知,他妻子身體不太好,家里有兩個小孩在讀書,經(jīng)濟比較困難,自己捕魚賣。我十分同情,當(dāng)即稱贊他撈魚摸蝦的本事,生意要圖長遠(yuǎn),表示有什么要困難可以找我。后來,他果真找我借了一次錢,并且及時地還給了我。現(xiàn)在他的生意已做得很火了,在菜場里租了一間大門面。去年,他家小孩考上大學(xué)時還給我送來了喜糖。
小夏,人民北路開小餐館的。小夏最初從農(nóng)村進城在飯店當(dāng)服務(wù)員,結(jié)識了當(dāng)廚師的老公,婚后不久兩人就自立門戶開起了排檔。我第一次光顧是和幾個老同學(xué),我們四個人只點四五個菜和幾瓶啤酒,豈料這小兩口都是實在人,端上來的菜都用大碗和大盤子裝,分量太多。我們哥幾個都吃飽了還剩一大半。望著桌上的剩菜,我們心里都覺得可惜,但沒有一個人肯打包帶回家的,因為抹不開面子。再看看其他的桌子也差不多。我這個人從小就舍不得浪費,看到這小兩口一方面賺錢不容易,一方面又產(chǎn)生許多不必要的浪費,當(dāng)即就建議他們減少分量,把價格也作相應(yīng)調(diào)整,口味再淡一些,在飯菜質(zhì)量上多下些工夫,把浪費降到最低程度。我的一番話讓小兩口聽得直點頭,原來,他們對于不必要的浪費也十分心疼。我再去時,飯菜分量減少了一半,價格降了三分之一;一人一道菜正好“光盤”而且吃飽。這樣下來,飯菜價格已是超便宜了,顧客也是超實惠,很多顧客結(jié)賬時都有很大的驚喜。我私下替他們算過賬,就這樣下來,他們?nèi)杂泻艽蟮馁嶎^?,F(xiàn)在,小兩口買下了原來房東的門市,每逢夏季都要在室外擺上幾張桌子才能應(yīng)付。
和這兩位小老板的交往中,我深深體會到,在處理各種人際關(guān)系的矛盾時,你換位思考一下,一切矛盾就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