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昌利
摘要:溝通是一門藝術。學會溝通,這是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內在要求。一切教育的源泉源于愛,教育的本質是公平,與學生平等的溝通,既是教育形式的有效載體,同時也是教育本質的價值體現。作為教師,理應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溝通;師生關系;平等
溝通是一門藝術。學會溝通,這是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內在要求。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化解師生矛盾,和諧師生關系,在當下,討論此問題有其現實的反思意義。因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對此,談幾點看法。
一、當教師與學生發(fā)生矛盾要溝通時,教師首先要心態(tài)冷靜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面對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特殊群體,師生矛盾的發(fā)生往往具有不確定性,不知道何時何地發(fā)生。當師生矛盾發(fā)生時,作為教師一定要冷靜,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教師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威權去迫使學生屈服來解決矛盾,可能就會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從而使事態(tài)向更壞的方向發(fā)展,導致事態(tài)失控。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常有這樣的體驗,在師生發(fā)生矛盾時,尤其實在大眾場合,教師的冷靜,往往會在之后的矛盾解決中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與敬重。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學生會在成人之后,走入社會多年之后,還會回憶自己過往的“調皮時刻”,然后進行心靈的懺悔,說對不起當年的老師!為什么?就是因為當年的老師在大眾面前保護了他的自尊。
但我們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qū),在處理師生矛盾時,不要把教師的冷靜理解為遷就與示弱。在處理師生矛盾時,教師冷靜不等于不管教、不批評學生。冷靜講的是教師的臨場應變與處理危機的方式。當師生發(fā)生矛盾時,如果教師沒有有效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就會變得暴躁如雷,口出穢言,甚至對學生拳打腳踢,釀成無法預知的后果。結果不但傷害了學生,同時也自毀形象。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而且不能沖動行事。一名老師就像一名外科醫(yī)生一樣,不能輕易地開刀劃傷。否則,就有可能會留下永久的傷口。
二、采用批評方式溝通時,教師批評學生適時適度,給予學生高度的尊重
自走入三尺講臺以來,筆者一直認為,批評學生一定要遵循適時適度的原則。教師批評管教學生,是天經地義,古今中外亦是如此。但批評的語言一定要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為底線。不要采用嘲諷的語言與嘲笑的情態(tài)。嘲諷或者諷刺學生并不符合教育的精神,這會讓學生感到沒有尊嚴。試想一下,當我們的校長或者同事在眾人面前嘲諷和嘲笑自己技不如人,會是怎樣的情景,或羞愧?或憤怒?若是這樣,那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要相信語言的力量——它能拯救一個人,也能毀滅一個人。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諷刺嘲笑不但不會給學生帶來進步,反而會導致學生的仇恨和報復;刻毒的批評不但不能促使學生改變,反而會破壞他們改進自己的愿望。師生之間是絕對禁止說專橫而且?guī)в形耆栊缘恼Z言的,這種語言只會激起仇恨和報復的愿望。因此,盡管不容易,每個教師都必須抑制自己自作聰明地取笑他人的沖動,毀滅性的預言會造成孩子心靈上的裂痕。
三、采用表揚方式溝通時,教師應多用贊賞式的表揚,而不是評價式的表揚
分享一個案例。有一天,我打開我的QQ空間時,我瀏覽到這樣一幅圖片,圖片上有一行紅色的字:你的文章充滿哲思,結尾有點歐亨利式的味道喔!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另一QQ好友的留言,讓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另一QQ好友留言道:老馬的墨寶!這時我才想起來,原來是我給一個學生批的作文評語。不想,這位學生竟把他掃描了之后發(fā)到自己的QQ空間。面對這張圖片,我沉思良久,心靈為之一震,有一種莫名的喜悅,讓我想起一句經典之言:學生記住老師的恩惠是因你珍愛他的感覺將你牢記。學生常常從老師的眼睛里了解自己。老師對學生所說的話往往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這是學生天生的向師性決定的。
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表揚的方式與學生溝通。但表揚也猶如藥物一樣,用好了,能夠藥到病除,用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在對學生進行表揚時,教師應當避免判斷句式的評價式表揚,多采用描述句式的贊賞式表揚。因為評價式的表揚會讓學生養(yǎng)成依賴他人來決定自己的欲望和確立自我的價值;而贊賞式的表揚總是肯定學生的感受,并描述學生所作出的成就,然后由學生自己本人對自己作出判斷。如果我們把學生值得贊揚的事連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達出了,學生就會對他們自己形成積極而又建設性的印象。如果當初我給那位學生的評語是評價式的表揚:你將來會成為歐亨利式的文學家。學生就會倍感壓力,就會產生以后一旦作文寫不好就會得不到老師及其他同學的期許與肯定,從而產生焦慮與恐懼,甚至逃避。因此,表揚的基本原則是:描述而不評價,敘述而不作判斷。要盡量表揚學生的內心感受與成就。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源于愛,教育的本質是公平,與學生平等的溝通,既是教育形式的有效載體,同時也是教育本質的價值體現。作為教師,理應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實現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