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元素:南海領土主權(quán)爭議已是東亞區(qū)域安全的隱患,如何處理關乎中國和東盟關系的發(fā)展。
@在宇74: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也是隨著各國的發(fā)展,自身對海洋資源、航運的需求,以及美日等國制衡中國等因素導致的。
@角樓樂土:求同存異解決問題吧。南海問題處理得好,才能彰顯中國大國外交的成熟。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的同時,國家還將建立薪酬信息公開制度,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負責人都必須參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向社會公開。但以什么方式公開,如何完整地公開負責人的福利信息,如何確保信息準確,地方國企是否效仿,都值得關注。 (越節(jié))
本刊實習記者/符遙
現(xiàn)在,北京每天產(chǎn)生1.84萬噸生活垃圾。當傳統(tǒng)的垃圾填埋方式難以為繼,焚燒成為了唯一的解決方案。
對政府而言,不建焚燒廠,垃圾即將無處可去。而建焚燒廠,又很難得到附近民眾的理解和同意。
對民眾來說,垃圾焚燒意味著“世紀之毒”二噁英。就算沒有危害,也不能建在自家門口。
對垃圾焚燒發(fā)電廠而言,不公開排放數(shù)據(jù),企業(yè)被指責為造成霧霾的罪魁禍首。公開排放數(shù)據(jù),達標的數(shù)字又被質(zhì)疑是造假的。
民眾指責政府將分完類的垃圾混裝混運,而在政府看來,由于分類不到位,顧及成本只能將垃圾“一輛車運走”。
環(huán)保組織反對焚燒混合垃圾,而政府認為后端的分類處理設施建不起來,才不得不將垃圾混合處理。
這一個又一個的矛盾,組成了一個又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循環(huán)。不可否認的是,這里有關于利益的猜測、有體制的弊端、有監(jiān)管的漏洞、有信任的缺失……而正是這些循環(huán)又使城市的垃圾處理陷入了難以化解的困局。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走訪了北京現(xiàn)有的垃圾填埋場和剛剛建成的垃圾焚燒發(fā)電廠,采訪了政府官員、垃圾焚燒發(fā)電企業(yè)、專家、環(huán)保組織和民眾,研究了我能找到的幾乎所有與垃圾處理相關的中英文資料、論文。我并不奢望近三十個小時的采訪量就能反映出北京走向“垃圾焚燒”的背后承載的種種問題。我能做的,不過是試圖去展現(xiàn)在這個龐大的困局中,每一方所面對的、經(jīng)歷的和承受的。
在緊鄰阿蘇衛(wèi)垃圾填埋場、即將拆遷的二德莊村,一位村民望著高高的垃圾山向我描述自己怎樣被填埋場的臭氣折磨,但她馬上補充說大家“不是想跟政府鬧”,只是實在沒辦法。
在市政市容委的辦公室,固廢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坦誠、耐心地解答了每一個關于垃圾處理政策的疑惑。
在阿蘇衛(wèi)垃圾焚燒發(fā)電廠的承建單位,副總經(jīng)理馮歧反復強調(diào):“政府有監(jiān)管,我們愿意公開?!?/p>
或許正如五年前堅定的“反燒派人士”黃小山所說,垃圾問題,有法律的問題、人性的問題、民主的問題、文化的問題,甚至是一個哲學問題。
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也許,就是從垃圾分類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
詳見本刊2014年11月24日出版總第6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