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生
1919年5月4日,為了反對巴黎和會上“強權(quán)戰(zhàn)勝公理,列強瓜分中國”的霸道行徑,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fā)。我們今年迎來五四運動95周年。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們在法國巴黎召開 “和平會議”,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駐軍等要求,但把持巴黎和會的英法等國拒絕了中國的要求,決定將戰(zhàn)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quán)益轉(zhuǎn)讓給日本。中國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努力失敗。
消息傳到中國,巴黎和會之前尚抱著“公理戰(zhàn)勝強權(quán)”希望的知識分子和學生們被殘酷的列強外交狠狠地挫傷了。巴黎和會上戰(zhàn)勝國中國反要割地,這個消息猶如一?;鸱N撒在了干柴之上。
1919年5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的學生們知曉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外交失敗的消息,當晚北大學在北京北河沿的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并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5月4日,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開始了。
火燒趙家樓的究竟是誰?
5月4日下午,憤怒的學生涌向趙家樓胡同的曹汝霖住宅。曹汝霖時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長,因為此前簽署喪權(quán)辱國的對日“二十一條”而被視為親日派。學生們沖到曹宅門口,發(fā)現(xiàn)大門緊閉,有學生翻墻進入,從內(nèi)開門,學生們一擁而入,找不到曹汝霖等人,隨即放火焚燒趙家樓。
2009年開始,開始流傳一種說法,愛國學生中放火的是北大學生梅思平,這種說法逐漸擴大開來?!爱斈甑谋贝髮W生,在火燒趙家樓事件中沖在前面、放了第一把火的梅思平,抗戰(zhàn)期間卻墮落為一個大漢奸,出任過汪偽政權(quán)的組織部長、內(nèi)政部長、浙江省長等要職。”(《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10月28日)
但是查詢資料,對當年放火者的猜測,還有北京高等師范(北京師范大學前身)學生匡互生,多名目擊者證實,帶隊爬墻沖進曹宅的也是他。當時的北京高師學生劉薰宇回憶說:“抵趙家樓曹汝霖宅,宅門緊閉,(匡)互生首先攀墻破窗而入。”而不少參與者都回憶說,率先翻墻者就是放火之人。北京高師學生周為群的回憶更直白:“學生群眾走進曹宅,先要找賣國賊論理,遍找不到,匡互生遂取出預先攜帶的火柴,決定放火。事為段錫朋所發(fā)現(xiàn),阻止匡互生說:‘我負不了責任!匡互生依然回答:‘誰要你負責任,你也確實負不了責任。結(jié)果仍舊放了火?!北贝髮W生羅章龍也是這樣認為。還有回憶者說,放火者為北京高師學生俞勁,不過俞勁自己卻回憶說,放火者就是首先翻墻者匡互生。而作為組織者之一的羅家倫,事后則肯定地說,放火者不是北京大學的而是北京高師的。實際上,當年領(lǐng)導組織或參與五四運動的許德珩、周予同、羅家倫、夏明鋼、段錫朋、匡互生、易克嶷、熊夢飛、羅漢、張石樵等人,在回憶“五四”文字中,沒有一人提及過梅思平。可以這么說,且不說是不是梅思平放火燒了趙家樓,連梅思平是否在5月4日那天參與了游行,都缺乏證據(jù)。
不過,匡互生本人始終沒有提及此事。他后來傾力于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長期冷飯燒餅充饑,節(jié)衣縮食辦教育,匡互生罹患腸癌,醫(yī)生囑他每天飲幾杯洋酒白蘭地來活血,他得知一杯洋酒要6角錢后拒絕再喝。1933年4月22日匡互生病逝于上海,年僅43歲。
實際上,現(xiàn)在并無核心證據(jù)能夠證明“誰是火燒趙家樓的點火者”,正如2009年北京市檔案館與《北京青年報》合作策劃的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的專題報道時作出的那個結(jié)論:“在檔案中,我們并沒有找到誰是第一個點燃曹宅火的人,這不僅在當時是未解之謎,到現(xiàn)在依然還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p>
軍警為什么沒有武力鎮(zhèn)壓?
5月4日當天,北京軍警曾在學生火燒趙家樓之后逮捕了幾十名學生。而在整個游行過程中,荷槍實彈的北京軍警表現(xiàn)得很“克制”。
這一方面是學生們?nèi)硕鄤荼姡覍娋隽舜罅空f服工作,愛國熱情撼動了一部分尚有愛國之心的軍警。許德珩回憶說:“我們用三四個人包圍一個軍警的方式,向他們說服,幾乎等于繳械?!倍_章龍則補充了另一個理由:“警察沒有得到上面的命令,不敢擅自開槍?!碑敃r被困于曹宅的曹汝霖事后回憶,當時帶人保護他家的警察隊長連警棍都沒帶,因為“上頭”命令他們要“文明對待”。
這個下令文明對待學生的“上頭”是誰?這要從當時內(nèi)外交困的北洋政府說起。
五四運動之前半年,徐世昌任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而當時的政務(wù)總理段祺瑞出身北洋軍閥,操縱皖系勢力,在中央政府內(nèi)大權(quán)在握。自徐世昌當上總統(tǒng)那一天起,操縱安福國會、軍政勢力強大的段祺瑞就不買他的賬,雙方矛盾激烈。沒有兵權(quán)的徐世昌自然不愿意為手握實權(quán)的段祺瑞背黑鍋,五四運動爆發(fā)當天,他就給京師警察總監(jiān)吳炳湘下令對聚集的學生“妥為驅(qū)散”“妥為保護”。此時段祺瑞已不是總理,徐世昌的故交錢能訓擔任總理,但段祺瑞仍舊能掌控全局,時人稱他為“太上總理”。其皖系骨干、陸軍總長段芝貴,堅決要求軍警武力鎮(zhèn)壓學生。這時吳炳湘已得徐世昌暗示,推諉道:“如定要派兵,我即將警察撤回,以后事情,由他段芝貴去負責吧,我不管了!” 北洋政府內(nèi)部徐世昌與段祺瑞的矛盾,給了學生們安全的空間。
除此之外,北洋政府外面還有一個勢力在虎視眈眈。這就是手握重兵的直系軍閥們。從段祺瑞開始借款籌辦參戰(zhàn)軍,曹錕、吳佩孚等直系軍閥與皖系軍閥的矛盾就開始尖銳化。這種時候,操持北京政府的皖系軍閥一旦有內(nèi)政外交上的把柄,直系軍閥們是不會放過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后第5天,身處南北交戰(zhàn)前線、手握重兵的吳佩孚即通電全國:“此次外交失敗,學生開會力爭,全國一致,不約而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況學生乎?” 民國時代素有“通電狂人”之稱的吳佩孚,接連幾個通電大罵皖系段祺瑞等人賣國,到6月16日時甚至聯(lián)合西南將領(lǐng)譚延闿、趙恒惕等61人通電全國,反對簽署巴黎和約。
內(nèi)外交困之下,北洋政府的軍警自然對學生“文明”不少。至于吳佩孚,他跟段祺瑞之間的梁子,最終在五四運動一年之后的1920年7月,以一場直皖戰(zhàn)爭的大戰(zhàn)作為了結(jié),段祺瑞戰(zhàn)敗,皖系軍閥瓦解。
(責編:石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