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濤
有人把語文教學的目的概括為“培養(yǎng)會讀書的人”?!皶x書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讀書習慣和修養(yǎng),能從書籍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的人。而現(xiàn)實卻不容樂觀,不少高中生恰恰是不會讀書,不知道讀什么書,現(xiàn)實中不少學生讀閑書或不讀書。
一、激發(fā)期待
1.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為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必須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以充分展示學生才華,喚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我校經(jīng)常舉辦讀書匯報交流會,要求學生談談近期所讀的書,暢談從中得到的收獲和體會。這不僅有利于鞏固、提高讀書效果,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讀寫能力。
2.拓寬閱讀的范圍
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涉獵交際功能強、實用性強的應用文、說明文。提供給學生各種體裁、題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軼事、科普常識、文化習俗、人文歷史、新聞報道、廣告說明等。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會讀書的能力。
3.保證閱讀的時間
要留給學生課外讀書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愛讀書、會讀書,使學生有時間讀書,有地方讀書。長期以來,學生被捆綁在升學競爭的戰(zhàn)車上,生活在大量的額外補課、繁重的作業(yè)練習、頻繁的考試測驗之中,沒有時間去自由自在地讀一些課外書,甚至沒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時間。
二、馳情其中
1.設置懸念
在讀書時,留下懸念。如,讀《小狗包弟》時,感受作者巴金的心路歷程。設問:作者的心理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你認為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樣能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和選擇判斷能力。杜甫有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閱讀教學中,先引領學生登上“山岳”之頂,居高臨下,鳥瞰全局,再引領他們下“山”尋異探勝,仔細觀賞。這樣,使學生可在鳥瞰時知其全貌,觀其壯偉;觀賞時可曉其微妙,驚其鬼斧神工。這樣的閱讀,才能有目的、有重點、有方法;才能從整體到局部,又從局部到整體。
2.故事梗概
教師先把故事梗概講給學生聽,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聽了有趣,就會自己去閱讀此書了。
3.媒體輔助
社會上流行的電視、網(wǎng)絡、雜志往往會對學生的閱讀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教師要抓住機會,因勢利導,向?qū)W生介紹相應的讀物,學生閱讀的興趣會比較大,常常與學生探討劇情的發(fā)展。這樣,學生邊看邊思,邊看邊議,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張揚個性“差異”
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產(chǎn)生感悟,必然會帶來濃厚的個性化傾向,雖然學生學過的課程一樣,但由于經(jīng)歷上的差別,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個別的心理差異,因此所體現(xiàn)出來的閱讀期待,也是千差萬別的。作為教師首先應該保護好這種寶貴的積極性,對學生的這一傾向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理解。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對課文內(nèi)容的直接興趣轉(zhuǎn)化為間接興趣,為提升個人審美情趣而閱讀。
閱讀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jié)合,課內(nèi)得法,課外得益,課內(nèi)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作為老師,我們希望每個學生都做一個會讀書的人。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