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圍棋界泰斗吳清源,在日本神奈川一家醫(yī)院去世,享年100歲。
吳清源,1914年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吳清源的父親曾留學日本,攻讀法律專業(yè),但在閑暇時也喜歡下圍棋,因為當時日本圍棋實力強勁,所以他在臨近回國之際,購買了不少日文圍棋書。他沒有想到,自己的愛好,成就兒子吳清源一生孜孜以求,投身于棋盤上的世界;而那些購自日本的圍棋資料,則成為促使吳清源愛上圍棋的啟蒙讀物。
小時候的吳清源身體不佳,無法像同齡人那樣盡情玩耍打鬧,于是從7歲開始將多余的精力都用在學習和研究圍棋上。在父親赴日留學時帶回國的日本棋譜幫助下,他每天鉆研不輟,有時下棋達十余小時,一邊手捧棋譜,一邊落子推演,甚至練到手指變形。沒過多久,吳清源就成了當?shù)氐膰甯呤?,被譽為“神童”。
1923年,父親帶他去了北京,得以與當時許多中國頂尖的棋手切磋對弈,展示出才華的同時也聲名鵲起。后在師友幫助下,吳清源得到一次機會與段祺瑞對戰(zhàn),令其印象深刻,并贊助學費,送吳清源前往日本留學。吳清源在日本拜瀨越憲為師,棋力愈發(fā)精進,后來擊敗了同時代的所有日本高手。
日本圍棋自幕府時代起就形成了許多棋理,并逐漸固化為某種棋手必須遵守的條例和成規(guī)。但年輕的吳清源憑借聰慧天資,從19歲開始嘗試突破這些教條,引發(fā)了一場圍棋界的革命。吳清源與另一位新銳棋手木谷實合著《新布局法》一書,提出排除一切清規(guī)戒律,注重全盤掌控不計局部得失的圍棋思路,在棋界引起軒然大波。但這樣的革新之舉,也惹惱了日本圍棋界的旗幟人物,視其理論為歪理邪說,于是在1933年,他得到了與當時日本棋壇霸主、號稱“20年不敗”的秀哉的對局機會。但這次著名的對弈,讓吳清源的新布局打法更加流行了。
1939年至1956年間,吳清源在十番棋對局中擊敗全日本最頂尖的多位超級棋手,被稱為“昭和棋圣”。他以“95盤擂臺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眾多大師降級,創(chuàng)造出日本圍棋的“吳清源時代”。
年紀漸長的吳清源,棋力并無下降,但不幸的是在1961年,偶遇車禍并留下了后遺癥,不僅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棋力再難以恢復,后于1984年退役。
引退后,吳清源還專注于栽培年輕后輩,得意門生包括日本名譽天元林海峰、圍棋史上第一個女子九段棋手芮乃偉等棋壇名人。
以后的歲月里,吳清源繼續(xù)堅持鉆研圍棋,提出“21世紀圍棋”等思想,拋棄功利性,改為提倡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并出版《21世紀圍棋》等著作。吳清源是將中日兩個民族針鋒相對的圍棋理念融會貫通的天才,他獨樹一幟的“調和”理論,標志著圍棋藝術的至高境界。
年逾90歲后,他還在圍棋雜志上發(fā)表戰(zhàn)局解說文章,對圍棋的激情未衰減,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尋圍棋世界的真諦。他指出,“圍棋的最終目標不是勝負,而是調和”——他試圖重新解釋圍棋之于人類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