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荃
穿過一望無際的草原,荒沙莽莽的大漠戈壁,中外商隊的騾、馬、駱駝,滿載著中國絲綢和各國的豐富物產(chǎn),冒著嚴(yán)寒酷暑,萬里跋涉,頻繁往返,踏出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中華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燦爛文明的門戶,也是古代中國得以與西方文明交融交匯、共同促進世界文明進程的合璧之路。
最早的陸上絲綢之路是長城以北的“草原絲綢之路”,大約形成于公元前8世紀(jì)。古代的游牧民族塞人,最早地將中國的絲綢販運至希臘。公元前5世紀(jì),中國絲綢已成為希臘上層人物喜愛的衣料,希臘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Seres,即希臘語中的絲國)。
西漢武帝時期為了消除匈奴之患,派張騫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這是中國歷史上名揚千古的創(chuàng)舉,中國史書稱之為“鑿空之行”。即從中國的長安與洛陽出發(fā),沿河西走廊向西,過敦煌,出玉門關(guān)或陽關(guān),沿塔克拉瑪干南緣和北緣到達疏勒(今新疆喀什);或經(jīng)伊吾(今新疆哈密)、吐魯番到疏勒,然后向西越過蔥嶺,到大宛(烏茲別克斯坦)、條支(伊拉克)、大秦(羅馬)、康居(撒馬爾罕)和身毒(印度),這條由沙漠綠洲相連相成的要道,被二千年后的德國地理學(xué)家李?;舴曳Q為“絲綢之路”,也就是絲路中最有影響的“西北綠洲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使古代中國走向了世界,它將中亞、美索不達米亞、希臘、羅馬、印度等文明古國聯(lián)系起來,是亞歐兩洲往來聯(lián)絡(luò)的大動脈。通過這條洲際大道,中國的四大發(fā)明、絲綢制品、瓷器、鐵器、蠶絲、茶葉和其他商品,通過波斯、大食等國源源不斷傳到西亞及歐洲國家,直接影響著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與技術(shù)的交流和進步,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壯舉。
古絲綢之路是一條世界最長的古代商路,它有著非凡的貢獻,橫穿三分之一的歐亞大陸,萬水千山一線穿,是它交融了古代人類的四大文明,把黃河流域的文化、恒河流域的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融會貫通,把中國的絲綢和“四大發(fā)明"的成果與世界文明分享。曾幾何時,這條曾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商貿(mào)通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2013年9月,絲綢之路沉寂1200多年后,新一屆政府最高領(lǐng)導(dǎo)人習(xí)近平開啟中亞之旅,倡議用創(chuàng)新的合作模式,呼吁“共建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絲綢之路再度進入世界的視野。
本專題擷取了絲綢之路中國西部的部分精華,展現(xiàn)了蜿蜒于沙漠戈壁、綠洲草原的絲綢之路沿線的各個時期留存的諸多文物及沿途的迷人風(fēng)光,將讓我們在共同追溯古代東西方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的文明史的同時,一起領(lǐng)略中國古代西部獨特的人文文化及民族風(fēng)情,開啟一段難忘的絲綢古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