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穎
五彩椒系椒中之珍品,因其果皮呈現(xiàn)紅、黃、白、綠、紫等艷麗多彩的色澤而得名,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效益都十分可觀,深受菜農(nóng)的歡迎,現(xiàn)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品種的選擇
選擇生長勢強、耐低溫、抗病性強、果形好、產(chǎn)量高的品種。如紅將軍、曼迪、薩菲羅、方舟、黃歐寶、塔蘭多、黃貴人、紫貴人、白公主、桔西亞和辛普生等品種。
2 育苗
7月上旬播種育苗。種子播種前先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進行攪拌,再用清水沖洗3~4次,然后種子用55~60℃的水浸泡并不斷攪拌,直到水溫降到30℃,靜置3個小時,再用清水沖洗2~3次,用濕紗布包好置于25~30℃的環(huán)境中催芽,當有一半左右的種子發(fā)芽時及時播種。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穴盤,澆透水后,進行播種,播后覆土1厘米左右,再噴水澆透。育苗床要張掛防蟲網(wǎng),備好遮陽網(wǎng)。
3 苗期管理
播種后,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5~18℃。出苗后要適當放風培育壯苗。一般苗期40~50天。播種后3~5天,當苗床上出苗一半左右時,將地膜揭掉,由于溫度較高,及時對缺水苗盤進行補水,苗出齊后統(tǒng)一噴水。幼苗子葉展開后至2片真葉長出前是幼苗猝倒病發(fā)生關鍵期,注意苗床生長情況,及時防治。
4 定植
定植前要進行土壤消毒,棚內(nèi)噴施40%福爾馬林1 000倍液,翻地時用75.5%敵克松均勻撒施地表,澆足底水,高溫悶棚7~10天。由于彩椒長勢強,定植后可適當蹲苗,門椒坐住前不澆水。當門椒坐住后,結(jié)合第2次培土,在小行間覆蓋地膜,并在小行間澆1次小水,隨水沖施化肥10千克/畝,此時植株生長由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移到營養(yǎng)與生殖生長并進期。需水需肥量增加。門椒采收后,每隔5~7天隨水追施三元復合肥25千克/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或稀土葉面肥。
栽植密度因品種而定,行距50~60厘米,株距25~33厘米。底肥每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1 500~2 000千克,磷酸二銨40~50千克,腐殖酸活性鈣鎂肥100千克,酵素菌有機肥100千克,硫酸鋅3千克,硼砂3千克。每畝栽1 800~2 200株。
5 田間管理
5.1 溫度管理:彩椒在15~30℃均可生長,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28℃。但在不同生育期對溫度要求不同,開花結(jié)果期,白天18~25℃,夜間15~18℃。
5.2 濕度管理:彩椒的生理特點是:喜溫、喜水、喜肥,但高溫干旱易生病,水澇易悶根死秧。應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空氣相對濕度50%~60%為宜。
5.3 肥水管理:彩椒追肥原則是,前期氮肥、磷肥并重,中后期適當增加鉀肥有利于果實膨大。每隔7~10天結(jié)合噴施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0.4%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肥,連續(xù)5~6次。門椒坐果至采收是追肥的關鍵時期。當門椒長到3厘米左右時,結(jié)合澆水進行追肥。
每667平方米追氮磷鉀復合肥20千克、尿素6千克,采用膜下滴灌,于晴天清晨進行。在采收盛期,每采收一層果追肥1次,嚴冬季節(jié)以保溫降濕提高地溫為主,非追肥期嚴格控制澆水,干旱時小水勤澆,力爭在上午9點前結(jié)束澆水。
5.4 植株管理:植株采用吊線牽引固定。在植株第一個花下,選留2個健壯的枝作為主枝,在每條主枝的分枝處留1個枝及1個果,其余枝、花、果均及早去除,門椒及早摘除,生長后期及時摘除植株下部的黃葉、老葉、病葉。
5.5 采收:彩椒果色剛剛或準備轉(zhuǎn)為純鮮紅色或黃色時為最佳采收期,太熟或過早采收都不利于保鮮。采收在晴天進行,不要損傷椒果。
6 病蟲害防治
由于彩椒生長要經(jīng)歷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2個不同階段,生長時間較長,因此,各種病蟲害發(fā)生較多。生產(chǎn)上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通過農(nóng)業(yè)、生物、物理和化學等措施及時、徹底的防治病蟲害。
6.1 農(nóng)業(yè)防治:采用地膜覆蓋,膜下澆水,及時通風降濕,高溫悶棚,增施有機肥料,加強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6.2 物理防治:溫室覆蓋遮陽網(wǎng)和防蟲網(wǎng)以及在溫室內(nèi)懸掛黃板可防止和誘殺白粉虱、蚜蟲等,有效的預防病毒病的發(fā)生,或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溫室內(nèi)布置頻振式殺蟲燈,還可以通過臭氧發(fā)生器發(fā)生臭氧來殺滅病蟲害。
6.3 化學防治:疫病用百菌清煙霧劑熏蒸,或72.2%的普力克600倍液灌根,64%殺毒礬1 000倍液葉面噴霧;根腐病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病毒病可用殺毒礬500倍液噴霧。常見蟲害有白粉虱、蚜蟲。苗期可用1.8%阿巴丁乳油1 500倍液;生育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20%滅掃利1 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