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與資深心理治療專家田國秀教授一起聊天,她說正在專注一個新領域的研究——如何讓單親家庭的孩子減少創(chuàng)傷、最大化更有效地使用好身邊的資源。這個話題讓人眼前一亮,因為傳統(tǒng)思維中單親總是與創(chuàng)傷、負疚、情感不健全等負面的詞匯相連接,最大程度將離異帶來的問題轉化為孩子成長的資源,這個命題真是充滿了正能量。
這也讓我不由想起自己的一位好友,一位成功的職業(yè)女經(jīng)理人,單親。幾年來,每一次的見面,好像從沒聽她抱怨過婚姻問題,更多地聽到她是如何理性而智慧地養(yǎng)育自己的兒子:年幼開始,清晨的鍛煉、習武;大一些開始,更多的放手與獨立性的培養(yǎng),旅行……最近,這位平靜放松的母親帶著自己獨立而有毅力的小男子漢再次上路,第二次去了西藏,去尋找他們各自心靈里渴望的東西。
回到日常的養(yǎng)育生活,同樣,我們會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天、每個階段面對各種挑戰(zhàn)與問題,小挑戰(zhàn)包括打碎東西、磨蹭、大哭大鬧等等,大挑戰(zhàn)包括生病住院、離異……每一個問題都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其實,當我們試著摘下“好事”與“壞事”的標簽,就會減少被焦慮困擾;當我們試著擺脫慣性思維,認真地翻開“問題”硬幣的另一面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小心打碎碗——可以教會他打掃技能,傳遞一種遇到問題積極應對的態(tài)度。碰上堵車——與孩子一起做個游戲、唱個歌,甚至打個盹,便將無聊與抱怨轉換為一段放松共處的時光。生病住院——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能夠克服疼痛,能夠看到手術讓自己感覺一點點好起來,于是,住院經(jīng)歷本身便成為孩子的一種積極而難得體驗。
本期專欄作者陳昕在《快樂,不是成長的唯一要素》中寫道:“我所理解的‘快樂成長不是小心翼翼讓孩子每時每刻感到快樂為目標,而是要看父母在孩子不快樂的時候做了什么,有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幫助孩子成長/解決問題?!笔堑?,孩子的生活并不處處是鮮花與陽光,他們自然而然要在生活中體驗著各種滋味。作為父母,我們沒有必要設置障礙,也沒有必要美化生活,為孩子掃清障礙。
生活的每一天都存在著大量這樣的瞬間,讓我們有機會將各種不完美變成改善的利器,將問題轉換成孩子以及我們自身成長的資源,這樣的小練習會幫助我們重新解讀問題本身,從而成長為更有效率也更有能力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