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治療小兒腹瀉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集治療的170例小兒腹瀉患者的臨床護理經(jīng)驗,進行總結。結果:本組170小兒腹瀉患者經(jīng)臨床治療和及時有效的護理,全部治愈,其中38例臀紅者。結論:對腹瀉小兒患者加強嚴密監(jiān)護,及時掌握病情的變化,臨床精心治療配合科學有效的針對性護理,可有效的提高臨床治愈率,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小兒腹瀉;護理經(jīng)驗
小兒腹瀉是5歲以下兒童的常見病,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1-2]。長期以來嚴重危害著兒童的健康。由于小兒年齡小,不能清楚正確的向醫(yī)務人員表達自己的病情,因此醫(yī)護人員一定要嚴密監(jiān)護,科學合理的做好小兒腹瀉患兒的臨床護理工作,從而提高臨床治愈率。現(xiàn)對腹瀉患兒的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170例均為我中心衛(wèi)生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期間入院治療的腹瀉患兒,年齡7~24個月,其中7~18個月的腹瀉患兒有138例,占本組患兒的81.2%。
1.2 臨床表現(xiàn):①輕度脫水患兒精神好,反應好,眼瞼前無凹陷,哭時有淚,口唇濕潤。皮膚有彈性,面色紅潤,無口渴表現(xiàn),尿量基本正常。一般失水低于體重的3%。②中度脫水患兒精神較煩躁,反應稍差,眼瞼、前囪有輕度凹陷,口唇干燥,哭時淚少,面色暗,有口渴表現(xiàn)。皮膚彈性差,用手捏起,回縮慢,尿量減少。有明顯吸吮動作,輸液時回血較慢。失水約占體重的3%~10%。③重度脫水患兒精神萎靡,反應差,嗜睡,眼瞼前囪凹陷,口干舌燥,面色濕冷。極度口渴,乳兒頻繁吸吮,年長兒頻繁飲水??迺r無淚,皮膚彈性極差,尿量極少,靜脈注射時回血極慢或無自動回血,血液黏稠,血色暗。失水大于體重的10%。
1.3 結果:病程5~10 d,治愈率為100%,其中臀紅者38例。
2 護理措施
2.1 輸液護理
2.1.1 口服補液:用于輕、中度脫水及無嘔吐或嘔吐不劇烈且能口服的患兒,鼓勵患兒少量多次口服ORS補液鹽。
2.1.2 靜脈補液:①建立靜脈通路,保證液體按計劃輸入,特別是重度脫水者,必須盡快(30 min)補充血容量;②按照先鹽后糖、先濃后談、先快后慢、見尿補鉀原則,補鉀濃度應小于0.3%,每天補鉀總量靜脈滴注時間不應短于6~8 h,嚴禁直接靜脈推注;③每小時巡回記錄輸液量,必須根據(jù)病情調整輸液速度,了解補液后第1次排尿時間,以估計療效;④正確記錄24 h出入量。
2.2 飲食護理:由于腹瀉患兒在腹瀉時會大量排出體內水分、電介質及營養(yǎng)物質,容易造成身體脫水,因此在飲食護理方面,首先要及時補充體液,根據(jù)患兒的病情來來調整喂養(yǎng)方法:①單純母乳喂養(yǎng)的患兒,此時應當縮短每次哺乳時間;②母乳、牛奶及其他乳制品等混合喂養(yǎng)的患兒,此時應當單純的進行母乳喂養(yǎng),暫停喂養(yǎng)其他喂養(yǎng)品;③單純人工喂養(yǎng)的患兒,此時應當減少原來牛奶等乳制品的喂養(yǎng)量、多加水稀釋原喂養(yǎng)濃度或單純喂食溫熱的米湯;④原已經(jīng)加喂輔食的應減量或暫停不喂;⑤對于年齡稍大患兒,可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喂養(yǎng),例如面條、米粥等。喂養(yǎng)時,一定要把握好喂養(yǎng)量,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逐漸過渡到正常的飲食。
2.3 發(fā)熱護理:嚴密監(jiān)控患兒,仔細觀察其病情變化,由于腹瀉患兒常伴有發(fā)熱,一旦發(fā)現(xiàn)患兒體溫升高應當立刻向醫(yī)生匯報,及時對患兒采取退熱措施。腹瀉患兒急性期,應當每半個小時測一次體溫,對于持續(xù)高熱不退的患兒,應當及時的采取藥物降溫和物理降溫。體溫正常后,每2小時測一次體溫,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每天早、中、晚各做三次體溫測試,直到患兒康復。在此期間,應當認真仔細的記錄患兒的病情和體溫測量記錄。
2.4 口腔護理:由于多數(shù)腹瀉患兒經(jīng)常喂食糖水,加上嬰幼兒抵抗力低下和大量抗生素的臨床使用,會導致患兒口腔內的細菌的大量繁殖,因此應當時常清理患兒口腔,保持口腔的清潔,防止細菌傷害到患兒嬌嫩的口腔黏膜。
2.5 皮膚護理:每次便后應用溫水洗浴,盡量保持肛周干燥。如出現(xiàn)紅臀可TDP照射并涂以紫草油。如出現(xiàn)尿布疹,可給予制霉菌素甘油和氧化鋅乳膏交替涂抹[3-5]。勤換尿布,尿布采用柔軟的吸水性好的棉布。
2.6 控制感染,防止交叉感染:嚴格無菌觀念,除對環(huán)境(病室、洗滌間等)每天用2%來蘇兒噴灑、擦洗外,對感染性腹瀉患兒應做好床旁隔離,食具、尿布等應專用,最好用一次性尿布,護理后雙手應用0.1%新潔兒滅溶液浸泡2 min,對于病程長,抵抗力較弱的患兒應注意保護性隔離,防止發(fā)生交叉感染加重腹瀉,觀察并記錄大便的次數(shù)、性狀、顏色和量。
3 小結
由于嬰幼兒患者多數(shù)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病情,無法和醫(yī)務人員溝通自己的不適和痛苦,因此嬰幼兒患者在就診時多數(shù)會哭鬧,此時護理人員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加強對患兒的巡視和觀察,詳細向患兒家屬了解患兒的病情和發(fā)病情況,從而全面、科學的制定護理措施,根據(jù)患兒的臨床病情,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做好護理工作,使患兒早日痊愈。本組腹瀉患兒經(jīng)過臨床的及時治療和以上的護理措施,全部康復,治愈率為100%。體會:小兒腹瀉患者,除了及時科學的臨床治療,切實有效的臨床護理是必不可少的,可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和控制腹瀉患兒的病情發(fā)展,有效的促進患兒的臨床康復。有利于保證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旺盛期的小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熊彤彤,劉閑蘭.小兒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0,16(1):82.
[2]孫淑青.淺談小兒腹瀉的病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17(1):39.
[3]王鑫花,王玉偉.小兒腹瀉的臨床護理措施[J].中外醫(yī)療,2009,21(3):498.
[4]趙淑玲.小兒腹瀉的綜合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33(2):397.
[5]王冬凌.小兒腹瀉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8,20(1):28.
[6]江迎麗,李玲.產(chǎn)科護理學與兒科護理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8(2):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