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發(fā)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一直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相對于其他部分的教學工作來說,閱讀教學本身占用了較多的課時,并且消耗了學生巨大的精力。閱讀教學的具體效果直接關系到初中階段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質量,科學的構建一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路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編者、文本之間的一系列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對話”的功能,同時也應強調“文本”的重要性。所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進行,應該是以學生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作為學生閱讀引導者,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理念,構架初中語文閱讀變教學思路呢?
一、要想真正的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教師本身就要重視對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前提。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講授占用時間較多,學生閱讀的時間較少,并且對于一些語文知識學生主要利用筆記的方式來進行記錄和學習。與此同時,以往應試教育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使得學生缺乏足夠的自主閱讀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就缺乏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不具備科學的閱讀方法,進而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有限。針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科學的制定閱讀計劃,并且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與進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閱讀機會和閱讀空間。通過奠定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逐漸的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語文這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方面的要求較高。閱讀過程是語言應用的過程,并且科學的閱讀教學也符合學生語言能力成長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需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全面素質發(fā)展對其日后成長的積極性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學習信心。
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真正的將人性化的教學理念進行貫徹和執(zhí)行,并且認識到人才培養(yǎng)全面性的重要性。教師要對于學生的閱讀行為進行規(guī)范,并且做好強化練習,真正的讓學生實現(xiàn)習慣成自然,在日后的閱讀實踐過程中有著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也要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瀏覽、略讀、精讀等進行科學的訓練,并且分層次,有針對性的讓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都得到鍛煉與成長。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感受到閱讀材料中作者的內心情感,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的體驗,并且形成良好的情緒氛圍,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程度,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
二、重視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讀懂文章,有些文章比較難懂,這就使得有些學生讀不懂文章,因此,理解文章的內容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文體特點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對一篇文章的理解,要讓學生明白分析這篇文章的內容應該從哪里入手,用什么方法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知道了用什么方法去分析,就要嘗試著去讀懂這篇文章,可以多讀幾篇,直至理解。另外,學生在閱讀中嘗試對文本信息的提取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其實中考也會考察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提取。那么,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進行相關的指導,科學地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提取,從而使學生能夠準確、精練的回答閱讀中的問題。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并且也體現(xiàn)著對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在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文體、不同的題型,逐步指導學生訓練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能力。
三、閱讀的問題設計應突出文體特點,接近中考風格
文章的閱讀理解是以問題來考察的,我們在教學中也常常以問題的形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科學設計閱讀理解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得到針對性的訓練。閱讀的問題設計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突出重點。一篇文章中雖然涉及的知識點不少,但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應該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來設計問題,從而掌握重點。其次,要體現(xiàn)文體特點。不同文體的文章各有各的特點,問題設計要緊扣文本特點,要有鮮明的文體特色,以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文體特點掌握。閱讀的問題設計還要帶有中考風格,讓學生適應中考題型。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科學的制定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多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