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貴
摘要:從作文的源泉開始,在生活中,在實踐中,學會觀察,學習積累,思考探究,模仿練習,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用文字表達出來,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表達出來,就是作文,就會提高。
關鍵詞:觀察;實踐;積累;素材;模仿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課程標準》初中教學中明確提出:“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同時還規(guī)定“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若從語文觀念思考處處都是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若從作文角度思考,深入生活、認識生活才是寫作源泉。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就必須觀察。同時要求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能力”,就習作教學而言,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是首要的一項,這不僅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更體現(xiàn)了觀察來源于生活。觀察于學生而言,或許天生就會,但要做到觀有所獲,察有所得,確需指導培養(yǎng),確需教給方法和技巧。
觀察就是了解社會,實踐就是進行寫作,要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文章,應使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體驗。現(xiàn)結合我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舉措總結如下:
一、在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準確觀察
作文,生活的反映,因生活之需而作。內(nèi)容為生活,形式為生活。離開生活,作文教學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開啟學生的作文思路,必須引導學生留心自己身邊的事物,通過觀察生活,體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實踐活動,捕捉人無我有的新材料,從而引導學生寫客觀世界。魯迅先生曾說過:“要創(chuàng)作,第一需要觀察”“要用自己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睆闹锌梢钥闯鲇^察是學習寫作重要的基本功是獲得材料重要途徑,是作文的基礎。當今信息時代給我們帶來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們周圍每天都在發(fā)生著不計其數(shù)的新鮮事,每個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生活環(huán)境是不同的,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一件事,每個學生對事情的感悟也會各有各的看法。學生有許多機會可供觀察。只要善于觀察,用心體驗,就會寫出鮮活靈動,充滿個性的作文。如果不細心觀察不但寫不出好文章還會弄出大笑話,下面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醫(yī)學院教授上課的時候,拿出一個裝有少許淡黃色液體的燒杯,他告許學生,這是糖尿病人的尿。然后他把指頭伸進燒杯蘸了一下,放在舌頭上嘗嘗,說:“這尿是甜的,你們都是醫(yī)學院的學生,應該像我一樣嘗嘗。”學生們想,為了科學貢獻一下舌頭未嘗不可,于是紛紛把指頭伸進去,蘸起來嘗了一下,然后煞有計事的點點頭,可心里卻不以為然。等學生們都嘗完,教授突然笑著說:“同學們,我用食指蘸了燒杯中的液體,嘗的卻是我的中指,而你們都沒有察覺到,因此,你們嘗到了糖尿病人的尿?!睂W生們不禁膛目結舌,面面相覷。這是一個小故事,卻說明了一個大哲理;觀察,是獲得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對事物進行知覺認識和感受體驗的過程。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如果僅僅是像照鏡子一樣,走馬觀花,不經(jīng)過大腦地隨便看看,可能會“眼見為虛”。在我們觀察的時候,會被瞬間反應忽視掉許多看不見的東西,因此過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會造成很多誤會的產(chǎn)生,如故事里的許多學生們鬧的笑話一樣。因此,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捕捉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東西,喜歡觀察什么就觀察什么,樂意怎么觀察,就怎么觀察,對觀察的內(nèi)容不做統(tǒng)一的要求,可以各取所需,同時教給他們觀察的技巧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善于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素材。
二、在觀察實踐中豐富寫作素材
人類在生活中舒展自己的生命,體驗著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享受著生命和生活的樂趣。生活是寫作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深入社會,融入自然;指導他們對生活、社會、自然進行多角度觀察、審視,把握時代脈博,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真正讓學生理解和體驗“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作文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保⒃谟^察社會中訓練。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只有訓練出敏銳而具有穿透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從而概括出本質(zhì)和規(guī)律性的東西。積之愈厚,發(fā)之愈佳,及時記下偶爾閃現(xiàn)在腦海中的靈感,往往成為日后寫作的“酵母”。
三、在寫作實踐中引導學生構思、創(chuàng)意
積累了素材就要進行寫作,寫作就是實踐,如何寫作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會模仿,模仿寫作是把間接經(jīng)驗化為直接經(jīng)驗的重要手段,“仿”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要“仿中求新”,就像故事中那些學生,雖然觀察了但不仔細卻鬧出笑話。對于教學資源比較缺乏,生活閱歷簡單,見識面比較狹窄的農(nóng)村初中生來說,教師可按不同的寫作目的和要求,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仿寫訓練。寫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由于缺少寫作素材,學生自然也就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了?,F(xiàn)在的學生知識經(jīng)驗相對十分有限,很難有創(chuàng)造的靈感。
四、在寫作實踐中逐步提高作文水準
古人之所以把寫作看作是“綴文”,從一定意義上來理解,寫作的過程就是完成語詞的組合。根據(jù)需要,把常用的幾千個漢字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加以重組,就會形成文章。字是最小的語言符號,由字組合成詞,由詞組合成句,由句組合成段,由段組合成章節(jié)。在各級語言單位的組合中,既有常式組合又有變式組合,常式組合體現(xiàn)了對語言文章慣常規(guī)范的遵守,而變式組合則體現(xiàn)了對語言文章慣常規(guī)范的突破。常式組合是定勢思維的產(chǎn)物,變式組合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產(chǎn)物。變式組合包括語言創(chuàng)新也包括思想觀念的突破。我們在引導學生習作的過程中,應當珍愛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量,要根據(jù)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層次,采用不同的尺度,能有完美的篇章更好,如果沒有完美的篇章,哪怕一個句子組織的比較新穎,一個詞匯使用的比較貼切,都應當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
總之社會就是觀察,寫作就是實踐,觀察社會,才能使我們更好地駕駛船只在社會航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給我們相應的啟示或經(jīng)驗,問題在于你是否認真地去思考和總結。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活啟示,有心人會抓出生活中重要的細節(jié),積累經(jīng)驗,總結教訓,所謂“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其實,作文并不是寫不好而是我們要學會觀察,親身實踐,方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三灘中學7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