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忠
國內(nèi)現(xiàn)今玩收藏的人士大致上分為兩類:一類是一擲千金、財大氣粗的成功人士,或收入不憂、花錢爽快的有權(quán)之人;另外一類是賺錢不易或收入不多,退休后工資不及退休公務(wù)員的升斗市民。
第一類人喜歡大進大出,買的是上檔次長臉的藏品,有的也搞點研究,碰上心儀之物不愛討價還價,出手大方,對地攤貨不屑一顧;由于手中的藏品價值高,一部分人喜歡將其存放在銀行保險箱內(nèi),雖然觀賞麻煩,還是自認為這樣“穩(wěn)當”。我有一位“考古與文物鑒定班”的湖南籍同學(xué),在股市最高潮時賺了一筆,從而辭去令人羨慕的公務(wù)員,下海經(jīng)商布藝,又發(fā)了不少,后來迷上和田玉,收藏了不少明清古玉,其中不乏精品,在這幾年的漲勢中升值了不少,轉(zhuǎn)而在北京和長沙開了兩家古玉專賣店,請人打理,買進賣出,聽說前些年還跑到國外花了兩千多萬元人民幣拍回了一方乾隆玉璽。雖然他經(jīng)驗獨到,但也有打眼之時,我曾經(jīng)拿給他一塊撿漏來的開門和田仔料原石讓他鑒別,他打死也不信能撿漏,所以一口否定是真品(圖1)。
筆者有一位資深的青銅錢幣商人朋友,信佛教,賣東西時分人要價。他常拿我和另一位在檢察院工作過的泉友作對比,說同一物品賣給我這種賺點辛苦錢的人就會便宜很多,而那一位泉友收入穩(wěn),出手爽,價格無所謂,所以對他要價高。
第二類人有許多喜歡收藏古董者,雖然出發(fā)點并不一致,大多只想轉(zhuǎn)手發(fā)點財,少數(shù)卻真的對某類藏品有興趣,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作研究。由于賺錢不易,所以這類藏家常常會貨比三家,討價還價,也經(jīng)常到地攤上溜達,碰碰運氣,撿撿漏。不過,有的人由于經(jīng)驗不足,一時疏忽或財迷心竅,誤交損友,導(dǎo)致屢戰(zhàn)屢敗,從而“養(yǎng)育”了一大批造假販假者。其實,在贗品盛行的今天,能夠撿大漏的機會并不多,只能通過努力學(xué)習(xí)和實物標準器上手加深認識,才能煉出火眼金睛。正所謂“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前些天到西安看望患病的老師,第二天是星期六,抽空到八仙庵和大唐西市古玩市場淘了一回寶,小有收獲,不虛此行,不過也有點小遺憾。
我上午乘車到八仙庵時已近十時,游人很多,走過了十幾家才看到一地攤上擺著的一個青花文字筆筒有老氣,地攤上還擺放了幾串銅錢,幾件青銅殘件,大多開門。我將筆筒拿上手細看,見此筒上有側(cè)孔及底孔,想必也可用作筷子筒。該器使用痕跡不多,上書唐詩一首及“五谷豐登”四字(圖2),字體略顯稚嫩,但看得出是臨過趙體字帖的人所書,瓷胎為手工制作,我估計是清末民初之品。攤主開價300元,我還價100元,攤主未同意。我又再詢問了一件漢代青銅小蒜頭瓶,頸部由于銹蝕有幾個小孔,但整體還算完整,還有一枚“雍正通寶”背滿文寶臺小平錢,攤主開價也都是每樣300元。我說攤主亂開價,只會喊300元,這時旁邊另一攤主可能是同伙,忙幫腔說雍正錢40元。經(jīng)幾次還價,三件東西最后以290元成交,但包裝時沒有再看,回到旅館細看,雍正錢被錯拿成背“寶泉”的常見版別,有些遺憾。成交后繼續(xù)尋寶,又發(fā)現(xiàn)一家擺賣錢幣及小件玉器的,有真有假,其中幾枚戰(zhàn)漢錢幣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問價,“長垣一”要價5000元,直徑約3.3厘米的厚肉戰(zhàn)國“半兩”要價800元,另一枚上下有字的薄肉漢“八銖半兩”(圖3)要價2000元。后者我從未見過,已有心想要,口中卻埋怨攤主開價太高,還價500元,攤主當時不想賣,于是我也不再還價,繼續(xù)前行。買了一本書后又巡了多家,但均沒有新發(fā)現(xiàn)。往回走時,攤主主動開口問我最多能給多少,我說,“最多再加一百?!弊詈筮@枚錢幣以600元成交。我還看到他攤上玉器中有數(shù)枚商周陪葬用的象征錢幣和財富的用地方玉石粗制的素面玉環(huán)(圖4),開價40元一枚,還他每枚20元,攤主爽快同意,我要了五枚(注:這種地方玉環(huán)錢幾年前造假者已仿造,還在簽上刻字并打磨造舊,冒充珍稀品,同時還臆造了先秦玉布幣,做舊后蒙了不少人。其實到目前為止,公認的出土文物中并沒有帶字的地方玉質(zhì)環(huán)錢及布幣的記載和報道。我的一位四川同學(xué)幾年前就曾經(jīng)被一個開推土機的朋友忽悠,高價收了近20枚,他當時毫不懷疑買假,后來我在蘇州批發(fā)市場以每枚五元買了兩枚品相與他的那堆差不多的雜玉石仿布幣送給了他)。
下午二時許,我看還有時間,就轉(zhuǎn)到大唐西市,但集市已散去,只剩下七八家擺賣珠串的攤兒,其中夾雜一個擺賣玉石的,擺有一個用大小兩塊鵝卵石配成的東西,有明顯的使用痕跡,估計是新石器時代古人的研磨器。我問攤主是什么,攤主說:“不知道,只覺得古老就收了回來?!彼_價500元,我還他200元,他不肯賣,沒有談成。后來我觀賞了一些古玩店,問詢了一些古玩價格,都不比北京、廣州便宜,我就打道回府了?;氐郊?,想起研磨器未買下, 也有點后悔。
這次淘寶,最大的收獲是那枚“半兩”錢,這是解放后至今僅見之品。這種錢民國時曾發(fā)現(xiàn)一枚,十分珍貴,丁福保在《歷代古錢圖說》中評其為“無定價品”。到了解放后,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大集》介紹此錢是孤品,曾為民國大家方若所得,但至今已下落不明,如此珍稀品,他卻只定為三級品,定價5000元;而2003年版的宋志強、王立新的《中國錢幣庫》更離譜,只標價格500元。此錢上下二字華光普釋為“戚偃”,何意則未作解釋,有專家認為可能不是讀“戚偃”,應(yīng)是讀當值,可能為呂后鑄的“八銖半兩”的當值權(quán)錢,此二說均有待今后進一步考證。
(責(zé)編: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