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敬東
【摘要】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時期。就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都有著強烈的求職欲望,對各種事物好學、好問,富于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積極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便很快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為培養(yǎng)穩(wěn)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從活動中獲取知識,在交流中形成知識的生成過程是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情境 活動 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63-01
設計理念:
初中學生的特點是對未知的事物比較新奇,表現(xiàn)出很強的求知欲。若能將物理知識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來闡明其原理,必將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同時在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啟發(fā)下,由常見的現(xiàn)象引出物理問題,然后通過學生實驗,由學生自己來探究,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使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有較深刻而完整的認識,強化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嘗試成功的意識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操作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
物理來源于生活,新課標也要求“從生活走向物理”。根據學生日常接觸到或已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思考:也能很好地體現(xiàn)生活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比如在“物態(tài)變化”內容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下面的情境:為什么擦酒精可以為中暑病人緩解癥狀?為什么夏天用電風扇吹風感到涼快?醫(yī)生給病人測體溫之前,通常要拿著體溫計向下甩一甩?為什么?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看到過,甚至是經歷過的現(xiàn)象,學生很熟悉,會感到很親切,教師要啟發(fā)他們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結合所學知識悟出其中的道理。
2.利用實驗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設計一些簡單、有啟發(fā)性的實驗,讓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展開實驗探究,在實驗活動的情境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質。例如在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時,讓學生實驗: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一鐵塊在水平桌面上勻速直線前進時,再將鐵塊放在多只鉛筆上重做上述實驗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示數有什么變化,說明什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揭示此現(xiàn)象的本質,從具體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抽象的理論認識,從而使學生總結出壓力相同時滾動摩擦力小于滑動摩擦力。
3.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技術能把生動的圖像、文字、聲音、視頻等整合在一起,具有較強的真實感受和表現(xiàn)力,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內容,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能把學生帶入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理解和記憶,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在《機械運動》教學時,可以利用網絡視頻,和學生共同回顧神州八號飛船發(fā)射升空的壯美場面,以及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的模擬畫面等片段,通過這些生動的視頻讓學生情緒漸趨興奮,再加上逼真的視聽感覺,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還可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對有關機械運動知識的求知欲望。通過這樣的多媒體形式可以清楚地再現(xiàn)有關物理現(xiàn)象,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二、探究活動
1.明確探究活動的目的
開展探究活動的目的不是重在通過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掌握多少科學知識,而是重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提問題,會著手對問題去進行探究,會進行證據的收集,歸納和分析。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獲取科學知識和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領悟科技人員是用什么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的,打破科學研究的神秘感,認識到原來我們也能進行科學研究。
2.注重在探究活動中的引導
探究性實驗活動中,教師引導的好壞是活動成敗的關鍵。首先我們要做到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及時的給以培育不要因學生問題太簡單而不給予支持,也不要因學生的問題太簡單、太淺顯而不給予支持。同樣對那些好高騖遠或因知識和能力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要給予適當的疏導,使學生不因問題過難或過復雜而失去探究活動中的樂趣。
3.重在鼓勵
活動能否持續(xù)開展下去,保持學生的興趣是成敗的關鍵。學生的興趣一是來源于活動的本身,二是來源于外界的評價。對任何一個活動,只要能開展起來,總能從中找到成功的有用的地方,抓住這些優(yōu)點給予表揚和鼓勵是重要的手段。對那些有創(chuàng)意的思維和活動則可以以班級的名義,給以適當的獎勵:課堂引入小組競爭機制,也給后進者樹立了榜樣,促進他們比學趕超。
三、交流討論
1.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推動課堂的生成與拓展
探究活動結束時,教師都和學生一起進行交流:活動中學到了哪些知識?學到了哪些技能?應用了哪些方法?有哪些體會和情感體驗?還可以是不同學生談本節(jié)課之最:最顯著的實驗現(xiàn)象,最美的場景,最難記的公式、定律,最精彩的分析推理,最有悟性的猜想,最得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大的學習障礙等。同時反思自己還有什么問題沒弄懂。
2.在交流中查找學習的盲點,尋找成因,并進行再學習
學生的學習總是會有遺漏和盲點,教師不要急于補充,而要適時正確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進行自我查找,通過反思找出原因,進行補償性再學習。對于自查出的遺漏知識可以在交流中進行自我再學習,完成學習目標。
3.在交流討論中,尋找新的生長點,完成拓展}生學習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體驗性學習,這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按照預設程序進行教學的同時,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在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要創(chuàng)造性地去尋找新的疑點。例如在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在不同電壓下測得幾組數據,而通過每組數據計算出的燈絲電阻是否相同?進而,讓學生形成燈絲電阻是否隨溫度變化的新的探究問題。
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一個或幾個教學情境,同時安排學生根據情境的內容或問題來進行有目的的實驗探究活動中去。通過學生的探究,讓他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引導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建立一定的物理思維和物理方法。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用自己的經歷來歸納出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