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竹韻
摘 要 我國現階段把改善民生,擺脫經濟和心理資源匱乏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當前社會主義建設首要任務。社會支持作為調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機制,對于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朋友等經濟和精神幫助下順利完成學業(y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以高職貧困生典型案例為研究對象,以學校為主體幫助貧困生構建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網絡,使學生更具幸福感地走上工作崗位,對于充分貫徹新時代黨中央精神賦予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高職 貧困生 心理健康 社會支持系統(tǒng)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Case study to Improve Vocational Poor Students' Social Support System
CHEN Zhuyun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China at this stage takes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getting rid of the negative impact brought by the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scarce as the primary task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Social support 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resolve mental health,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community, family, friends and other economic and spiritual help of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ir studies,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a typical case of po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ubjects in schools as the main body to help poor students to build a strong social support network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more happiness to go to work,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pirit of the new era gives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o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system
1 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現階段最重要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縮小貧富差距,改善民生作為首要任務,使更多人擺脫經濟和心理資源匱乏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當前社會主義建設重要工作。貧困被認為是現代社會挫折的基本來源之一,進而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在日常生活中,個體常利用社會網絡中來自家人、朋友的工具性、信息性及情感性的社會支持,得以適應各種生活壓力。貧困生的主要受教育、援助和社會交往來自于學校,如何建立完善的社會、學校、家庭、朋友等經濟和精神幫助的社會支持網絡,對于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走上工作崗位具有重要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社會支持
學界對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研究可溯源到19世紀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凱姆(Durkheim),他通過對自殺的研究發(fā)現社會聯系(social ties)緊密程度與自殺率有關。“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作為專業(yè)術語被正式提出于上世紀70年代,最早源于精神病學的研究,之后社會學家、流行病學家、心理學家等都從各自的理論立場出發(fā)對社會支持加以研究。我國首先進行社會支持研究的是著名精神病學教授肖水源(1987),他引入社會支持概念,設計《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我國學者傾向于把社會支持對象界定于“社會弱勢群體”。鄭杭生(1996)從社會行為性質來理解社會支持,他提出:社會支持是各種社會關系對社會弱勢群體、社會生活有困難者所提供的無償救助和服務。陳成文、潘澤泉(2000)把社會支持的主體認定為一種社會網絡,是一定社會網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者進行幫助的一種選擇性社會行為。高強(2004)指出,社會支持是與弱勢群體相伴隨的社會行為,社會資源調劑是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基礎。
2.2 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網絡
高校貧困生是隨著社會轉型、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及高等教育體制朝著“上學收費,自主擇業(yè)”的轉變而出現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出現,90年代末期日漸突出,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達到高潮。張長偉(2005)認為在經濟支持方面,正式社會支持網絡發(fā)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無論是政府、學校,還是家庭、親戚,都把支持的重點放在經濟支持上.注重解決貧困生的經濟貧困問題,忽視了情感支持。熊尚鵬(2007)則研究了貧困生的非政府組織提供的非正式社會支持。他認為我國貧困生非正式支持缺乏統(tǒng)一協調性,整體效益差。魏金明(2005)把高校貧困生社會支持分為政府支持、群體支持和個體支持,分析了福建省高校貧困生社會支持工作存在的問題。陳國華(2007)調查了成都地區(qū)的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狀況。據調查結果,貧困生的經濟支持網主要由非正式關系構成。在非正式關系中,父母最為重要,其次為其他親屬,再次為兄弟姐妹,其他非正式關系所占比例都很低。
3 個案分析
3.1 案例簡介
筆者在浙江某職業(yè)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從事教學工作,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生生源屬于高考第四批錄取生,八成以上學生來自農村,貧困生占比20%以上。學生業(yè)余時間打工較多,學習習慣較差,主要體現在學習主動性和探究性較低,偏形象思維,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偏弱,課堂需要老師多設計教學活動和案例分析,多鼓勵引導。國貿某班X學生,男,入大學前找某電視臺說自己沒錢讀書,得到援助后順利上學。2011年入學后,行為較普通人難以理解,在得到學校每年3000元補助后,仍到重要的政府機關靜坐,到教育部門上訪,找學院院長,說自己生活困難,要求政府幫忙解決。某個淘寶雙11節(jié),因老師在上課時說今天是光棍節(jié)大家去血拼吧,X學生覺得該老師的話對他是侮辱,找心理輔導老師投訴,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入學后第二年年末,期末考試前向學校領導匯報,發(fā)現計算機實訓電腦里含其他學生裝的對其有蔑視含義的軟件等等。一系列事件搞得每位教師和學校領導都對X學生敬而遠之,上課和考核都小心翼翼,嚴重影響了教學。
3.2 應對措施
本人接手國貿專業(yè)工作以來,明確該個案領導的目標一是確保教學正常運轉,改變因該學生導致國貿專業(yè)乃至學校在社會形成的不良影響;二是本著育人的理念,通過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建立,逐步幫助該學生的異常心理向正常轉變。在工作方法上,主要采取摸清根源,漸進式步驟,首先解決學生經濟問題,接著分層建立該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1)摸清成長環(huán)境。教師們驅車二個小時去學生紹興家里和中小學走訪,摸清學生的家庭和社會成長環(huán)境。原來該學生父母離異后把他放在奶奶家撫養(yǎng),不給任何經濟援助,缺乏父母溫暖、教育和引導,依靠奶奶每年幾千元的農活收入維持生活。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差,家徒四壁,僅夠溫飽。從小性格倔強,成績偏下,一直靠社會救濟完成學業(yè)。
(2)解決經濟困難。考慮到X學生經濟情況特殊,向上級院長匯報情況,申請學費減免,除了每年3000元專項補助外,在天冷及回家的特殊時期,可以購買衣物及車票臨時補助。當有考試報名、購買圖書等特殊情況時還可特殊處理。為給學生自立的機會和補充日常開支,在校申請到打掃辦公樓的勤工儉學崗位,周末介紹在外實習的就業(yè)機會。
(3)學習上給予特殊關注。與該班級的所有任課老師就這位學生的特殊情況進行溝通,要理解和關愛這位特殊學生,因這位學生特別敏感,不能有刺激消費或輕視貧困的言語,但在行為和言語上對這位學生不能太過突出照顧,否則會異致這位學生的異常尋租行為。凡是因工作原因晚交作業(yè),或提早知道平時成績等無關大礙的要求,則盡可能滿足。
(4)同伴保持近距離關心。對于這位學生的經濟、心理、學業(yè)等情況,請同班2位黨員班干部進行實時溝通,一起學習、工作和玩樂,如發(fā)現有異常行為,及時報告和設法拖延阻止。因該學生寢室與其他年級學生混居,特地找其他年級男生談話,要求理解與尊重這位學生,互相請教專業(yè)問題,生活上互相照顧,不能與之發(fā)生任何沖突。
(5)教師經常性關懷。本人擔任這位學生的專任心理輔導員,另選擇一位責任心強的女老師作為輔助。平均每隔2周交流下生活、學習、身體等情況,節(jié)假日互相送小禮物、發(fā)短信表示關心,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在溝通方式上,以啟發(fā)式為主,語言要柔和,輔導要耐心,善于捕捉閃光點,逐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審視自己的不足,發(fā)現生活的美好。
3.3 實施效果
由于在經濟上、學業(yè)上解決X學生的后顧之憂,在心理上滿足了這位學生的渴望尊重和關注,心理健康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會了在社會上與人平等、獨立、理智地交往,鍛煉了作為青年人應有的基本生存能力。本學期末這位學生學習成績在全班達到中等偏上,至今未發(fā)生到當地重要媒體或政府重要部門上訪等尋求關注及援助的行為,減少了學校在社會的不良影響。
4 反思與改進
農村人口依然是中國社會的主體,前幾日,在報紙上刊登了一位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不在家而選擇在過年前自縊的消息,讓人痛心。本校的上訪專業(yè)戶學生雖然是極端個案,但是如果農村中小學或是村委會能夠及時在經濟、心理、學習方面多給這樣的特殊學生關愛,就能避免以上問題的產生,我們的社會也就會更和諧。如果中國農村學?;虼逦瘯念I導人素質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相信中國夢會更早更好地實現。
研究課題:本文是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課題《高職貧困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與心理健康研究》立項號:A-0271-13-0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肖水源.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力[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1):183-187.
[2] 鄭杭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和中國社會的轉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3] 陳成文,潘澤泉.論社會支持的社會學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4):25-31.
[4] 高強.斷裂的社會結構與弱勢群體構架的分析及其社會支持[J].天府新論,2004(1):85-89.
[5] 張長偉.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網絡:現狀與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