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豐亞
西子湖畔的靈峰、孤山,超山的香雪海,紅梅綠萼,嫣然盛放,正是賞梅大好時節(jié)。西湖賞梅還有一個好去處,近日杭州博物館首次推出大型梅花畫特展“喜上梅梢—館藏梅畫展”,畫中之梅,美不勝收!
本次展覽遴選120件梅花精品,多為首次與杭城觀眾見面的難得一見佳作,有立軸、扇面、冊頁等,基本選自明清至近現(xiàn)代400余年間的花鳥畫名家,如明代周之冕、陳繼儒,清代金農(nóng)、趙之謙,近現(xiàn)代丁輔之、黃賓虹等著名畫家。這個展覽將在馬年3月15日結(jié)束。
梅花是中國的傳統(tǒng)名花,它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給人以立志奮發(fā)的激勵。杭州梅花繁盛,蔚為壯觀,是錢塘湖山的一大名勝。
自古以來梅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明清時文人畫興起,以梅花為題材的水墨畫在中國畫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些名士在梅花畫創(chuàng)作中借梅抒情、以梅喻意,使作品呈現(xiàn)出藝術感染力。你看那明代鉤花點葉派領軍人物周之冕的設色梅花,一株淡淡的梅樹屈曲而上,枝頭間綴著幾朵綠萼白花,像鬧中取靜的智者一樣空靈而清雅,體現(xiàn)了作者在構(gòu)圖布局及用墨用色上獨到的功力。還有“明代四大家”之一的陳繼儒的梅花詩畫冊,六頁折枝墨梅,各盡其態(tài),值得一看。
其中最令人關注的當數(shù)“揚州八怪”中杭州人金農(nóng)筆下的梅。他畫梅花獨辟蹊徑,自創(chuàng)一種畫法。梅的風姿也多迂怪而不同凡響,構(gòu)圖上穿插交融,點擦勾勒,特別是他畫的老虬枝,構(gòu)圖以密見長,所以后人有“密梅”之稱。細枝多相互交錯,紛紜繁復,梅花用細線圈成,以濃墨點簇。金農(nóng)筆下的梅古拙奇崛的意趣,正是區(qū)別于其他畫家寫梅多求輕逸的特點。
金農(nóng),字壽門,號冬心先生等,錢塘(今杭州)人,據(jù)金農(nóng)自述,“家有田幾棱,屋數(shù)區(qū),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無窮?!?0歲前金農(nóng)基本上不多談論畫事,這次杭博展出的絹本梅花畫是其代表作之一,為金農(nóng)72歲時所作。這幅畫層層疊疊的梅枝錯落而不凌亂,姿態(tài)妙趣橫生,細枝空隙中透露出一種靈動感。
蒲華是浙江嘉興人。他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清末海派四杰”。蒲華花卉、山水皆能,尤擅畫竹。這次展出他的一幅《梅石圖》,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清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趙之謙,曾任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工詩文,擅書法,善繪畫,精篆刻。展廳中陳列著他的梅花圖,墨干繁枝,梅花盈盈,別具一格。
湖山間的梅花開放至多數(shù)十天,而紙頁上的梅花卻恒久地展示著她的風姿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