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怡
數(shù)百年來,歐洲人心中都有一股難以割舍的“馬車情結”。即使進入21世紀,高檔汽車不斷花樣翻新,在一些重大節(jié)慶場合,講究的歐洲王室成員依舊選擇乘馬車出場——時至今日,馬車依然是身份的象征。
馬車本身算不得“天價”,但相應花費著實不少。一輛私人馬車要配幾匹好馬,要買飼料喂馬,要有專人照料馬,還要常年雇一名馬車夫、多名馬車侍從。馬廄也必不可少。因此,當一個歐洲人說“某人擁有自己的馬車”,言下之意便是“那人真有錢”。
在歐洲,駕駛馬車有很多規(guī)矩,有些國家還專門為此出臺法律。
在英國和法國,馬車夫的駕駛座位應該要比車廂高出一截距離;而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西班牙,馬車夫直接騎在馬上。1601年,英格蘭還頒布一項法律,禁止男士乘坐馬車出行,理由是那樣太“娘娘腔”。這條法律后來很快被廢止。
伴隨著馬車制造工藝日漸改良,人們選購馬車考慮的因素不再局限于安全性、舒適度或?qū)嵱眯?,而是越來越看重藝術設計、時尚風格以及是否與主人身份、地位相稱。
如今,馬車的象征意義已大過實用性。在重大節(jié)慶場合,電視畫面常能見到歐洲王室成員搭乘馬車,緩緩行駛在宮殿門前的道路上,駕車者挺胸高坐,一派莊重氣象。
除了這類場合,馬車的另一大用途是讓普通民眾也有機會“過把癮”。在許多觀光城市,馬車成為招攬游客飽覽城市風光的好工具。
在英國,馬車還是很多年輕人結婚的首選車輛。按照婚禮傳統(tǒng),婚禮當天,新人會乘坐由黑馬拉著的馬車去教堂,在有的地區(qū),新娘還會在胳膊上佩戴馬蹄鐵,以祈求好運。更有意思的是,在蘇格蘭地區(qū)的穆爾,新婚之夜,新人要睡在馬廄中,以求婚后家庭幸福。
(摘自《VISTA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