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奕柳
科學滲透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中,可是據官方發(fā)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公眾基本科學素質只相當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全民科學素養(yǎng)已迫在眉睫,任重而道遠。
一、小學科學目前現狀
我國小學科學教育歷經數次改革和更名,在小學課程中也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材教法體系,它是一門包括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生理等諸多方面的學科。小學科學的綜合性很強,但是??平處熒?,很多教師在科學方面知識不夠全面和扎實。甚至很多教師是其它學科教師“半路出家”,學校備課、上課都難以保證,課堂也常被占用。其次,受考試大環(huán)境影響,學校對《科學》課程重視程度往往不夠。這也是這么多年來,科學教學課題的研不太深入的原因。小學科學教學,可以說還處于起步階段。要實現真實的跨越,還需要我們每一名科學教師,立足現在,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探索出這門學科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迎來燦爛的明天。
二、科學教學的目標
探索科學教學,首先就要明確學科的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很多學生,在整個課堂實驗時,無法弄清自己要干什么,該做什么。很多學生,也只是照搬教師或者其他學生的實驗步驟,甚至只能照抄和編篡實驗數據??茖W教學變成了實驗結果的記憶,失去了它的真諦。糾其原因,是我們的教學,沒有搞清什么是科學,沒有明確科學教學的真正目標。我們的很多教學,也往往是教授學生一些科學理論知識,而忽略這些理論的得出過程以及方法?!蹲匀晦q證法百科全書》說,“科學是反應客觀世界的本質聯系以及運動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可見,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是一種客觀存在。人們需要通過科學活動,去揭示這些理論知識。而科學活動其實是一種探索過程,它是一種從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試驗、制作、搜集證據到解釋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的過程。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活動中探究能力,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科學知識的能力。
三、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呢?科學探究能力依賴于學生自身的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交給學生。可見,我們的教學,要想培養(yǎng)出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就必須對科學探究的過程進行系統(tǒng)深入研究,引導學生去實踐和學習??茖W探究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一)提出問題
科學探究是從提出一個科學問題開始的。所謂提出問題,就是運用現有的知識,進行大膽猜想,去解釋問題。然后指通過搜集數據去驗證你的猜想。小學科學中提出問題,要求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的”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坝^察”永遠是通向問題的大門,只有通過人的各種感覺器官,或者更進一步借助儀器、計算機等更為有效的直接和間接相結合的觀察方式,才能讓學生自主發(fā)現現象的關鍵,并提出問題。觀察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一棵樹木,可以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外而內,以及樹葉,甚至通過鳥兒側面觀察等。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細心總結和傳授。其次,“觀察”切忌“標準化”。由于學生的自身知識結構,以及性格、興趣的不同,不同的學生觀察同一事物的角度、方法甚至結果,可能都不同。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糾正這種差異,或者先入為主地告訴學生觀察結果,遏制他們的自主觀察的能力。
(二)驗證問題
驗證問題,需要制定一個計劃,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你的猜想。首先,要明確探究目的和已知條件,為一個實驗提供理論支持。第二,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及所需的器材。第三,考慮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由于科學定律都是有它存在的先提條件的,不同的條件可得到不同的結果。所以如何排除干擾因素,是制定計劃過程中必須仔細考慮的問題。最后,綜合這些因素,設計出詳細的實驗步驟,以及要在實驗中進行哪些觀察和測量。
(三)思考與總結、運用
實驗中得到的觀察和測量結果稱為數據。試驗數據并不等于試驗結論,試驗結論必須是在數據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的結果。試驗結束時,要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看是否存在什么規(guī)律或者趨勢。鼓勵學生用語言、文字或者圖標進行描述,更能清晰地看出它們的規(guī)律。然后思考: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它們是否能足以支持你的假設?實驗是否還存在缺陷?是否還需要搜集更多地數據和進一步的實驗等等。
四、培養(yǎng)科學精神
如果說科學探究能力賜予了人們遨游的宇宙的輪船,那么“科學精神”就是這艘輪船最有力的風帆。華羅庚曾說過,“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fā)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蔽覀兊男W科學教學,不應該局限于傳授科學知識。因為,每項科學知識的發(fā)現,都有它的時代背景。我們的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有必要講解這些科學家們艱辛的探索過程。只有通過了解這些歷史,學生們才能從深入理解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并且在未來的科學活動中,逐漸形成理性化的人格氣質、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堅韌不拔的意識、積極創(chuàng)新的勇氣,放飛科學的理想,為人類進步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