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風
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可以豐厚孩子們的人文素養(yǎng)!
古詩,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jié)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這些都給小學生讀解古詩、體味意境帶來了困難,也增加了教學古詩的難度。但在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為了應對考試,在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良傾向。這種教學的不良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
重積累,輕運用。教師僅滿足于要求學生簡單記憶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甚至是課標推薦的好幾倍,但卻忽略學生的理解程度,不能讓學生熟練運用。重視了數(shù)量,忽視了質量。因而讓學生囫圇吞棗,其結果必然是“消化不良”,用起來就會產生張冠李戴的笑話。
重講授,輕感悟。課堂上,常常是教師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每句詩文什么意思,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等。教師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字無巨細的講解上,不能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只能使其一味地抄錄與背誦老師所講的標準化答案。因而是被動接受,故而使學生對古詩詞“望而生畏”。
重知識,輕能力。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過于強調認知、情感目標的制定與達成,而往往忽略方法目標的達成。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介紹詩人背景、初讀古詩、理解重點字詞、了解詩意、感知情感、朗讀背誦等步驟進行教學,側重于了解詩意。有些教者甚至干脆采取填鴨式、灌輸式,直接將詩意、字意告訴學生,完全忽略了學生古詩詞學法的指導,忽略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音律美,忽略感受作者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的豐富內涵。扼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導致學生學習古詩詞能力弱化。
重表象,輕體驗。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熱熱鬧鬧,看似好像師生合作很好,但僅僅是停留在對學習材料的閱讀與分析上,對話也只能是解詞釋意的翻版。不能真正讓學生透過字面,進入到作者的內心,與作者進行心和心的交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表象中。
這樣不良的教學傾向僅僅滿足了學生對詩義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久而久之只能培養(yǎng)出一批有一批高分低能的考試的機器,而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到詩歌最美的情感,無法融入詩文,無法觸及詩人的心靈,更無法洞察詩文背后的情感故事。這些傾向嚴重削弱了古詩詞教學的成效,并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的喜愛程度,甚至給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帶來負面作用。
人文化的新課程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課堂情感生活,教師應對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否則,將會扼殺學生觸摸古典文化的積極性。針對上述現(xiàn)狀,我結合教學,及聽課的實際,就幾個問題談一些粗略的看法。
古詩文教學正在得到重視,但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明白,通過古詩文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得到什么,這關系到我們選擇或者補充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樣的辦法教學的問題。
古詩文浩如繁星,但不可否認良莠混雜。對經典要選擇,要選那些亙古不變的體現(xiàn)人性美的,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美的,體現(xiàn)東方智慧道德情操的,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不僅能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熏陶,而且能與詩人同悲同喜,同哀同嘆,進而產生情感共鳴。
與此相聯(lián)系的,還應讓學生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家底,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感受中華古詩文是一個浩大的文化寶庫,盡可能多的了解各個時期的有代表性的經典和詩文大師。要達到上述目的,必須要讓學生學習的古詩文達到一定數(shù)量,讓學生在學習積累大量的古詩文過程中有所感悟,而不是通過蒼白的說教和繁瑣的詮釋。這樣,古詩文的精髓才會滲入孩子們的心靈之中,孩子們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承。只有明確了學生要學到什么,才會更好的選擇策略和方法,有效的開展古詩教學活動。
小學古詩文課堂教學時間很有限,如何達到有效、高效,讓孩子有更多的得到,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下面提出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建議一 不求甚解
小學生學習古詩文可以“不求甚解”。對古詩文的理解不必要求一步到位,不必求深求透,只要從總體上把握即可。這是符合兒童認識水平的。我們要摒棄過去教學古詩文總要求學生把每篇古詩文逐字逐句理解,再翻譯成白話的方法。這種方法費時,往往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只能接觸一篇詩文。另外,用串講的方法,破壞了詩的意境,體會不到詩人的情懷,詩的精髓。但“不求甚解”并不排斥對古詩文中關鍵性的重點字詞,即文眼或詩眼的理解。對重點字詞,不能只是整體性模糊的理解,只有理解準確,這個字詞才是活的,才具備了遷移的功能。當它在其它古詩文和現(xiàn)代文中重新出現(xiàn)或組合出現(xiàn)時,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這也是一般閱讀古詩文和古詩文教學的區(qū)別。這樣學生就能源源不斷地吸取古詩文的營養(yǎng),得到了活水源頭。
建議二 熟讀成誦
小學生學古詩文最主要的方式是“讀”,要一遍一遍地讀,熟讀成誦。
要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一遍比一遍讀得好,最后能自然地背誦下來并不簡單,如果老師自己底氣不足是做不到的。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重復的只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如果沒有意境的豐富,情感的內化,語言就失去了感染,就吸引不了學生,學生會失去持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內驅力,重復誦讀就成了精神負擔。所以在誦讀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整體感知,不強調逐字逐句翻譯解釋,又要從兒童實際出發(fā)要求適當理解,并從中積累詞句。教學中,要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反復吟誦,最后達到背誦,以增加學生的古詩文內存,而終生受用。
建議三 多媒體使用少而精
直觀是幫助理解的好方法,現(xiàn)在的老師更多的借助了多媒體圖片、動畫和音頻、視頻。它能重現(xiàn)遠隔幾千年的社會風俗,常人走不到見不了的山水美景也能很方便地呈現(xiàn)在眼前。但眼下的教學,老師往往會追求形式,追求表面的熱熱鬧鬧,在具體做法上有失偏頗。如多媒體往往“先聲奪人”,過早使用多媒體,扼殺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剝奪了學生想象的權利。又如多媒體“喧賓奪主”,配樂朗讀時間過長,聲量過大,掩蓋了朗讀的質量。再如使用質量不高的圖片或動畫,只能起到“原來不過如此”的負效應。因此,使用多媒體要少而精,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有助于對古詩文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要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益。(續(xù))